第九部分(3 / 3)

秋扁豆。含有一種叫“皂素”的有毒成分。扁豆越老,皂素越多。這種皂素在高溫下會被破壞。如在烹調時沒有熟透,就會使人中毒。一般而言,中毒發生在進食後1~5小時內,快者數分鍾,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痛及腹瀉。專家提醒,盡可能食用嫩扁豆,食用前摘淨扁豆兩端及莢絲(這些部位所含皂素最多),烹調扁豆時應使其熟透。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

——《素問·經脈別論》

飲食物進入胃中,經過消化,將一部分營養物質布散到肝,然後再將精氣擴散到筋;飲食物進入胃中,經過消化,將一部分營養物質轉輸到心髒,然後再將精氣輸入脈中。

第149章 【五味調和】

所謂“五味”,是指酸、苦、甘、辛、鹹。《內經》認為,“五味”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十分密切,現代醫學已證實了這一點。

(1)酸味

酸味食物有增強肝髒功能,健脾開胃之功效,對防治某些肝髒疾病有益,能消除因胃酸降低而引起的食欲不振,有些酸味食物(如米醋)還具殺菌消炎的作用。美容專家認為,經常吃些酸味食物有助於保養皮膚。但過多地食用酸味食物會引起胃腸道痙攣及消化功能紊亂,影響骨折的愈合。中醫學認為,偏嗜酸味食物會導致肝盛而乘脾,出現皮膚變厚、變皺和口唇幹裂掀起。

(2)苦味

苦味是由有機堿、無機堿離子產生,苦味食物有苦瓜、苦杏仁、百合等。苦味食物有燥濕、清熱解毒、瀉火通便利尿及健脾的功效,還有助於提高人體的免疫力,但過苦的食物易導致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不良症狀,胃病患者尤其不宜多食。中醫學認為,偏嗜苦味的食物會導致心盛而乘肺,出現皮膚幹燥和毛發脫落。

(3)甘味

甘味即甜味,甘味食物有蜂蜜、蓮藕、桂圓、米麵食品等。甘味食物可益氣補血,調和脾胃,緩急止痛,還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但過量食用會引起維生素B1不足、齲齒、血糖升高和膽固醇增加。因此,糖尿病和肥胖患者應少吃甜食。中醫學認為,偏嗜甘味的食物會導致脾盛而乘腎,出現麵色晦暗、胸悶氣喘、腰膝酸痛和頭發脫落。

(4)辛味

辛味主要由辣椒素等辣味成分產生,辛味食物有薑、蔥、蒜、辣椒、胡椒、桂皮和酒等。辛味食物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行氣活血的功效,可以使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但由於辛味有較強的刺激性,過量食用會使胃潰瘍、痔瘡、肛裂、便秘和皮膚病等病情加重。中醫學認為,偏嗜辛味的食物會導致肺盛而乘肝,出現爪甲幹枯不榮和筋脈拘急不利。

(5)鹹味

鹹味一般由鹽類產生,鹹味食物如食鹽、醬油、海帶、紫菜、海蜇等。鹽是最常見的調味品,能促進食欲、清熱解毒、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壓。在嘔吐、腹瀉及大汗後,適量喝點淡鹽水,可維持人體電解質的平衡。但過食鹹味食物,則會引起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加重腎病和水腫等。中醫學認為,偏嗜鹹味的食物會導致腎盛而乘心,出現胸悶氣短、麵色無華和血脈瘀滯。

由此可見,五味與人體健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內經》明確指出:“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說明五味調和得當是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的重要條件。

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湊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素問·生氣通天論》

酸、苦、甘、辛、鹹五味,既能滋助五髒,又能傷害五髒。正因為如此,所以過吃酸味的食物,肝髒津液過盛,脾氣於是敗絕;過吃鹹味食物,腰部的大骨受傷,肌肉縮短,心氣被抑製;過吃甜味食物,便出現氣喘悶胸,麵色晦暗,腎髒失去平衡;過吃苦味食物,脾氣失去濡潤,胃氣壅滯不行;過吃辛味食物,筋脈縱弛不收,神氣渙散不斂。正因為這樣,因而應當謹慎地調和五味,如此骨骼堅強,筋脈調柔,氣血暢流,肌膚致密,像這樣,於是骨氣精純。因而人們應謹慎地遵照去做,生命才能長久。

第150章 【飲食過鹹有害健康】

《內經》認為,五味必須調和,否則影響身體健康。以鹹味為例,《內經》說:“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即過食鹹味食物,腰部的大骨受傷,肌肉縮短,心氣被抑製。《內經》又有:“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意思是說,過食鹹味,則使血脈凝澀不暢,而顏麵色澤發生變化。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飲食過鹹有害健康:

(1)飲食過鹹易患感冒

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內氯化鈉濃度過高時,鈉離子可抑製呼吸道細胞的活性,使細胞免疫能力降低,同時由於口腔內唾液分泌減少,使口腔內溶菌酶減少,這樣口腔咽部的感冒病毒就易於侵入呼吸道。同時,由於血中氯化鈉濃度增高,也可使人體內幹擾素減少以致抵抗力下降。因此,日常多吃鹽的人易患感冒。

(2)飲食過鹹可以引起胃炎、胃癌的發生

食入過量的高鹽食物後,因食鹽的滲透壓高,對胃黏膜會造成直接損害。動物實驗表明,當喂給大白鼠高濃度的食鹽水後,鼠的胃黏膜產生廣泛彌漫性充血、水腫、糜爛、出血和壞死,而低濃度的食鹽水則不會引起這些病理改變,高鹽食物還能使胃酸減少,並能抑製前列腺素的合成,減弱胃黏膜的抵抗力。因而使胃黏膜易受損而產生胃炎或胃潰瘍。同時高鹽漬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它在胃內被細菌轉化為硝酸鹽,然後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硝酸胺,具有極強的致癌性。

(3)飲食過鹹會加重糖尿病

研究發現,食物中的鈉含量還與澱粉的消化、吸收速度及血糖反應有著直接的關係。食鹽可以通過刺激澱粉酶的活性而加速對澱粉的消化,或加速了小腸的消化釋出的葡萄糖的吸收,以致出現進食高鹽食物者,其血糖濃度高於進食低鹽食物者,因而專家提醒糖尿病人,應將限製食鹽攝入量作為防治糖尿病的一種輔助措施。

(4)飲食過鹹易誘發支氣管哮喘

研究發現,支氣管哮喘病的患者在攝入鈉鹽量增加後,對組織胺的反應性增加,易於發病,使病情加重。因而限製鈉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支氣管哮喘的發生和加重。

(5)飲食過鹹的其他危害

飲食過鹹可罹患高血壓,加重心髒負擔,促發心力衰竭,出現全身浮腫及腹水。患有腎炎、肝硬化的人,也會因飲食過鹹而加重水腫,加重病情。

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

——《素問·五髒生成》

過食鹹味,則使血脈凝澀不暢,而顏麵色澤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