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一封喜箋(2 / 2)

這兩個人,在我們麵前屢屢出現,我想已經沒有再設懸念的價值了。

他們就是平王跟宋光漢,平王爺的神采很飛揚,大概粉靨出芙蓉宮,入公主府沒有給他造成病痛,同時二度派遣宮女之風波,也得到了理想的效果。

可惜的是,此次禦書房之行,身邊又少了宮文正,然而,平王也沒辦法,因為次次都是皇帝在無視他,誰也愛莫能助。

不過,不打緊,莫說皇帝隻是無視一個宮文正,即便再搭上宋光漢,也未必能夠澆滅平王此刻,親眼目睹徐憂民被皇帝罷黜一品監國銜,所帶來的喜悅心情。

“都準備好了嗎?”,皇帝問,但沒有進行對象定問,所以龍案下的倆人都可以回答。

“回皇兄,兩日前臣弟已布置妥當,不過……”

這人哪,說話,有時候真的很好懂,隻要說著說著,中間出現“不過,但是”等字眼時,那就意味著將要有不妙的事情發生。

所以,皇帝一下子斂住了笑容,“不過什麼?”。

平王略調整了一下狀態,“那褚遇去了凹子村,臣弟有些擔心……”。

皇帝悶悶地出了一口氣,“朕,也有此擔心,但,有句話說的好,不攻自破往往來自於陣腳的自亂,破綻經常在壓抑裏光顧,我們不能低估對手,同時也不能高估對手,給自己平添壓力。

因為壓力有時候不一定產生的都是動力,它也有可能導致心神不寧,手忙腳亂從而致使漏洞百出”。

有道理,心神不寧,手忙腳亂如何能夠做好事情呢?

“是啊王爺,高福才事實上本就死於自殺,並且又被京都縣衙偵破後,定為自殺,那褚遇一介無名匹夫,無需太過憂慮?”,怕平王聽不明白,宋光漢忙又補充了一句。

“宋愛卿言之有理,褚遇去凹子村總比徐宰輔去凹子村要保險的多”,皇帝道,“不過,皇弟擔心的也有道理,所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隻要抬起手做事,就會留下蛛絲馬跡,但這些蛛絲馬跡,朕認為,不宜事後再去修補,因為解決一件事,主要不是讓它消失,而是讓它快速地淡出人們的視野”。

那麼如何讓一件事,快速地淡出人們的視野呢?首先,自己不能把它當作是一件事。

的確,打個比方,你毒死了一條狗,這原本不稀奇,也不會引不起人們的太多注意,但第二天,你若因心虛膽怯,又去把那條狗銷贓,焚屍滅跡,這樣恐怕就會招來人們的猜疑了。

平王爺點點頭,“皇兄所言極是,可皇兄以這樣的單一罪名直接下了徐憂民的監國身份,會不會引起他的懷疑?”。

皇帝哼哼笑了,“徐憂民起起落落又不是第一次,再說了,這罪名輕嗎?”。

“不輕……”,平王爺道出這兩個字後,便緘口不言了,盡管有一會兒沒說話,可他的神情,皇帝跟宋光漢都看得出來,並不像想結束談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