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貿連鎖零售業“中國式“困局(1 / 2)

外貿連鎖零售業“中國式“困局

經濟研究

作者:陳弦

【摘要】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消費需要也高速增長,眾多外資企業紛紛高調搶占中國市場,中國市場成為了一個“兵家必爭之地”。2008年以後,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內市場愈見低迷,再加上文化、國情等諸多因素導致許多外資企業“水土不服”,多家國際著名企業黯然敗走中國。

【關鍵詞】外貿連鎖 零售業 中國市場

近幾年來,曾經在中國攻城略地的一些國際著名商家相繼進入多事之秋。2011年2月22日,美國最大的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宣布關閉中國大陸地區全部9家門店及位於上海的零售總部。2012年9月13日全球最大家居建材零售商、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家得寶宣布“關閉在華所有門店,退出中國市場”。2013年1月16日德國零售巨頭麥德龍表示將不再繼續旗下萬得城電器在中國的業務。

一、外資企業在華經營狀況

近幾年來,各個行業中都出現外資企業相繼出現虧損的報道,甚至退出中國市場。經營良好的外資企業屈指可數,家電行業,家具行業,大型超市零售行業表現得尤為突出。國際巨頭相繼宣布關閉在華門店甚至退出中國市場,讓一向膜拜外資企業的中國消費者不寒而栗。

(一)家電行業

2011年,萬得城計劃2012年在上海的門店數量突破10家,到2015年預期在華門店數量超過100家。但直到2013年1月16日德國零售巨頭麥德龍向本報發來聲明,表示將不再繼續旗下萬得城電器在中國的業務,萬得城在華也隻有7家門店,與此前的計劃相去甚遠。

(二)家具行業

在家具市場,百安居(B&Q)隸屬於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英國翠豐集團。翠豐集團2011年年報顯示,百安居中國的虧損額度已由上年的6000多萬英鎊降為300萬英鎊,但虧損的局麵並未改變。由於年年虧損,2009年5月起,百安居開始大範圍撤離。

(三)大型超市零售業

2012年沃爾瑪、家樂福、Tesco這些排在全球前三名的外貿企業,去年的開店幅度也都平均降低27%,與此同時,關閉潮也出現在大批的外貿企業,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主要外貿企業關閉26家門店,在中國市場進入調整階段。

二、原因分析

上表顯示,各大外資企業在華經營的並不是很好,個別甚至可以說是慘淡。外資企業在華“水土不服”的原因到底何在,做以下簡單分析。

(一)宏觀經濟形勢方麵

2008年經濟危機,歐債危機的影響。受美國08年經濟危機、歐債危機的影響,西方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乏力,拖累世界經濟。新興國家,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回升的火車頭。但是這些國家經濟的主架馬車“貿易出口受限製於西方經濟衰退之苦,而在投資與消費隻能在短期內促進經濟的繁榮,一旦刺激政策退出過後,仍有經濟下行的風險,如需長期的增長還得經濟結構的調整。以中國為例,08的4萬億的投資,為經濟防止經濟減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後期帶來的通貨膨脹等問題,儼然成為今天經濟轉型的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