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
文化論壇
作者:陳偉
摘 要:智能終端時代,大學語文教學麵臨諸多挑戰和衝擊,亟需深化改革,而計算機輔助教學如果使用得當,將推進大學語文教學“教師為主體,學生為主導”模式的建立。
關鍵詞:大學語文;教學;計算機輔助
一、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含義及其在我國的發展簡況
應用計算機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通過學習者與計算機交互作用完成教學過程稱為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簡稱CAI )。
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對社會發展、教育現代化和素質教育的推進都具有現實意義。因為教師、學生角色的轉變已經使教師從主講人、管理者向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服務者轉化,即教師中心轉換為學生中心;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教學媒體要從教師的“教具”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學具”; 教學環境要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傳統的教學手段、方法和模式在這些轉變麵前捉襟見肘,計算機輔助教學則以特有的優勢適應了素質教育的推廣普及需要。
我國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發展曆程大致如下,20世紀 60、70年代開始實驗,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研究有了較大的發展,開始引起我國教育界主管部門的重視。但起點還比較低,水平不夠高,低水平重複的狀況比較多。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科技的進步,我國計算機輔助教學真正得到發展和重視。在此期間,計算機輔助教學被列為國家教委“八五”工作重點之一。1995年國家教委將計算機輔助教學列入教學條件評估的一個要素,占有一定的權重係數。計算機輔助教學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但,目前我國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情況很不平衡,總的說來,沿海及發達地區和內地存在巨大反差。這是需要我們正視與盡快解決的嚴峻現實問題。
二、大學語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現狀及分析
總的來說,和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學科相比較,受到學科特點的製約,大學語文計算機輔助教學發展的步伐較為緩慢。
大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利於激發學生興趣,開辟多向立體的思維通道,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創設新穎和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加大教學密度,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等。
計算機輔助教學引入大學語文課堂,不僅僅在於它提供了新的教學形式,更重要的在於它體現了新的教學思想。從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否真正體現了計算機的優越性,是否體現出語文學科自身的特色,是否有助於減輕學生和教師的負擔,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益的評價標準看,現在有些大學語文教師在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還普遍存在著以下不足和問題: 一是忽視大學語文教學的自身特點,混淆學科界限。同其他學科相比較,大學語文教學中交流的信息除了科學性、知識性、教育性等共性外,還具有、思想性、幻情感性、模糊性等特點。因此,在大學語文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如果忽視以上這些大學語文教學的自身特點,混淆學科界限,就容易產生淡化甚至排斥文字語言表達形式;忽視語文教學的情感因素;生硬圖解課文,損壞原作意境。;想象表象的替代化和同一化限製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等問題。二是信息超量,引起教學質量下降; 三是誤用計算機多媒體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計算機的優勢;四是教師的教學個性和學生的學習個性受到計算機功能束縛而無法充分彰顯;五是對學習過程的研究和對學習資源的開發還遠遠不夠深入與廣泛,計算機輔助教學可見的功能也還主要是幫助教師的“教”。如何使計算機輔助教學進一步發揮協助學生“學”的功能,仍是待深入研究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