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核心在於價值,價值之根基則在於真知。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任何一種文化都必將在不同的價值間有所選擇,並安排它們的序列和結構,從而創建自身的文化體係。不過,文化的價值選擇並不是隨意的,一般而言,選擇基於對價值的真知。真知能告訴人們一種文化之所以選擇某些價值而放棄另些價值的理由所在。真知是在曆史與社會的情境中對事物的科學認識,隻有真知才能使文化價值具有牢固的思想根基。因此,文化的價值選擇表達著一定社會所意欲的方向與路標,而真知則是行進者的視野與謀劃。毋庸置疑,馬克思主義是迄今為止對人類社會未來曆史形態的科學真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近百年來把馬克思主義與具體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現實性與理想性的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要成為社會文化生活中的主流,發揮價值導向與規範作用,就必須融入大眾的倫理生活,引領大眾的倫理生活,從而催生健康而有生機的大眾文化。
其二,要求統一而不同一,彰顯大眾倫理生活之包容性與開放性。
核心價值體係之目的理念在於和諧。所謂和,指的是不同事物的共處、配合、相互取長補短而成一體。自古有“和而不同”的說法,即講求統一共處而不千篇一律。因此,和諧總是和包容聯係在一起的,正所謂有容乃大,有容才有和諧。正因為如此,核心價值體係是一種具有包容性與開放性的文化價值體係。在大眾倫理生活領域,要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導向的前提下,講求各種文化的相融共處,各自取長補短,趨利避害,不僅豐富大眾文化生活,同時也要有利於各文化間的相互融通。核心價值體係的包容性與開放性是統一的,講求和而不同,必納各家之所長。文化開放之門戶不僅要麵向我們的曆史傳統,同樣也要麵向優秀的外來文化。隻有這樣,才能使大眾具備良好的思想、觀念、情感基礎進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從而提升大眾的文化鑒別力。
其三,要寓情理於品行中,彰顯大眾倫理生活之規範性與實踐性。
文化之核心在於價值,價值觀之核心在於道德價值,而道德價值之核心則在於價值的規範性。所謂道德價值的規範性,就是要告訴人們什麼行為是應該做的,什麼行為是不應該做的,其行為的正當性及其理由何在,並如何去合乎規範地行為。一般而言,文化的一大社會功用就在於其規範性和實踐性。文化通過一定的規範要求約束大眾的行為,從而驅惡揚善,並積極地倡導人們在理解和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把行為最終落實在實踐上。這就在體係上構成了一套完整的集道德認識、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為一體的文化教育與規範功能,寓情理於品行中。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把這些規範要求當作習慣加以踐行,培養良好的德性品質,以提高大眾的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