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的觀點強調不斷產生新的發展形式。整體交互作用理論堅持發展的觀點,認為係統間是連續的交互作用,而“突變”現象是質的飛躍時期,它關注現象的發展速度、產生的時間與情境,倡導個體發展的縱向研究。
整體交互作用理論源於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論,強調不能脫離情境探討個體發展,更不能不分年齡、情境、文化和時代背景來推廣研究結果。因此,關注情境性和關聯性,從個體內外的多因素水平整合地理解個體發展,才是整體交互作用理論的研究取向。
(二)個體定向的研究方法
發展中的個體是自我建構的整體,其作用方式和建構模式導致個體間的發展差異。個體定向法是依個體發展的整體性、動態性和差異性提出的,找出個體的發展模式或變量相互作用的模式,確定出具有相同模式的個體類型[5]。具體可用多因同果性和同因多果性來說明[5][6]。如兩個個體都具有回避型人際交往障礙,前者由生理因素引發,而後者由社會環境因素引發,即多因同果性;如對於同伴攻擊性行為,有個體變得膽小回避,有個體則出現回擊行為,即同因多果性。以這兩個概念為原則劃分不同的組類,以描述這一組類個體的平均趨勢和整體發展。個體定向方法關注個體的差異,而變量方法關注一般心理規律,兩者相互補充,可以結合運用。
(三)簡評
整體交互作用理論關注個體發展的整體性、動態性和非線性,把握住了個體發展的實質,體現了研究的生態觀。盡管如此,整體交互作用理論的研究取向存在巨大困難,要考慮影響個體發展的各種內外因素,可謂包羅萬象,而多因素多水平、動態的相互作用十分複雜,加大了研究的難度。整體交互作用理論雖與倡導線性的傳統實驗科學不同,但它仍可依據耗散結構論、突變論、混沌動力學等非線性科學方法論來研究個體發展。值得注意的是,非線性科學與線性科學並不是兩個極端,當事物處於平衡與接近平衡的狀態下,事物間的相互作用是線性的[2]。線性與非線性都是心理現象的本質,應相互補充,以整體交互作用理論為發展心理學注入新力量。(作者單位:廣西師範大學)
參考文獻:
[1]Magnusson,D.& Stattin,H.Person-Context Interaction Theories[M]// Lerner,R.M.(series ed.).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New York:Wiley,1998,vol.1.(5th ed.)
[2]孫明遐,餘嘉元.發展心理學的非線性動力學分析[J].係統辯證學學報,2005,13(2):80-83.
[3]王榮,桑標.人——情境整體交互作用理論與發展心理學研究思考[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5(1):68-72.
[4]曾守錘,桑標.人與情境交互作用理論述評[J].心理科學,2005,28(5):1256-1258.
[5]紀林芹,張文新.發展心理學研究體定向的理論與方法[J].心理科學進展,2011,19(11):1563-1571.
[6]Cicchetti,D.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J]// D.Cicchetti & D.J.Cohen(Eds.),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Hoboken,NJ:Wiley,2006,Vol.1:Theory and method(p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