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80後成為CFO(1 / 2)

當80後成為CFO

商界論壇

作者:王騰

見到農凡瑩時,她剛從法國留學回來不久,為了能安心留學,2013年她主動辭去了華夏航運財務總監的職務。“我當時在清華讀在職的MBA,正好有機會去法國做交換生,這是個很難得的機會,工作這麼多年之後,又有機會能放下工作完整地出國留學,讓我確實受益匪淺。”談起這段留學經曆時,農凡瑩表情平淡。

優秀的學曆背景、聰明的頭腦、積極好學的精神,這跟我們采訪過的其他財務總監並無二致,但唯一不同的就是,她今年隻有32歲。

毫無疑問,日漸崛起的80後已經以進取的姿態從忙忙碌碌的小白領逐漸走到了企業高管領域。這會是一條和現在絕大多數60後、70後的企業CFO一樣的職業旅程嗎?

直擊ERP

2003年大學畢業之後,農凡瑩在北京住總做了一年的會計,2004年到了瑞士上市集團Georg Fischer(喬治費歇爾)旗下的GF阿奇夏米爾精密機床北京公司工作,依然從事會計工作,一年多後,開始擔任會計主管。2005年,為了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公司開始上線ERP係統,農凡瑩擔任了ERP項目的主管。

沒有經曆漫長的手工記賬過程,這對農凡瑩來說是一種幸運。在工作的前幾年就有機會直接帶領建設ERP,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幾乎不需要轉變,而是直接在腦中生根。“ERP的上線過程,需要我更多地和各個部門進行溝通,在上ERP的這9個月時間,我們每個星期都會製定目標,每周會進行目標的進度核實。

學習力+創造力

農凡瑩是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用她的話說,從事財務工作,學習能力必須要強。2008年4月,農凡瑩加入了華夏航運任財務經理,此時的華夏航運正打算在納斯達克上市,農凡瑩主要負責財務和稅務方麵上市前的準備工作。

農凡瑩加入華夏航運時,公司還沒有自己的船,自金融危機之後,才開始買船進行運營。從融資到船舶管理再到整個公司組織架構的搭建,可以說都是從頭摸索學習。“航運企業的財務處理方式和其他行業企業差別非常大,比如買一條船,一條船的管理就相當於運營一個公司,即便是相同的型號的船,但運營當中所產生的成本也是不同的。

為了盡快了解航運行業,農凡瑩自學了國際航運專業的相關知識,為了更直觀地了解業務,還到碼頭看貨物的裝卸過程,到船上去仔細查看船舶的配置,學會搭建基礎分析模型,挖掘船舶運營中的數據。農凡瑩表示,“比如一條船在每個航程之間用時多少、耗油多少以及比較哪個港口加油的油價更便宜,哪個地方采購備品備件更經濟等,些數據非常瑣碎,以前也不會進入到財務的係統中來,是由業務部門負責運營的工作人員來進行船的效率評估。我當時要求我們的財務人員盡可能多地來紀錄船舶運營以及船舶成本中各個維度的數據,雖然加大了工作量,但是也要把這個數據庫建立起來,雖然短期內看不到什麼效果,但是長期統計比較下來,我們就可以通過各個維度數據的比較,發現船舶運營中的存在問題,評測船舶運營效率,除了達到內部控製的效果,還能幫助業務部門提高運營效率,並為管理層決策提供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