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漳山水古來奇,虎臥龍藏未曉知。
譎史別風吟梓陌,但聽細語訴金石。
拉雜贅言,權作獻芹。
忝為序。
原載《漳縣金石錄》2010年1月印本
輕厾細染 融詩論畫
——粗讀葉鵬飛新著《常州畫派研究》
筆者於文,多是書法篆刻文化史論一類,對於繪畫不曾涉及,畫史粗略地翻過,但從未完整、係統地讀過一本有關畫論的著作。鵬飛友寄來一本新近出版的大著、“常州清代文化研究叢書”之一《常州畫派研究》,並囑咐筆者提點意見。想來自己如此學事情形,實在非敢不懂裝懂胡謅亂扯。又想起他三年前出版的與常州畫派緊密相關的大作《南田遺韻》,於是借赴京出差的機會帶著並讀。這裏,權就讀後的一點感覺說幾句皺巴話。
以筆者拙見,《常州畫派研究》總體上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提綱挈領,層層剝筍。書中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濃墨重彩地圍繞常州畫派的開山人物惲格(壽平、南田),溯流探源,廣征博引,係統地論述了常州畫派產生的曆史承因、社會文化環境以及形成、傳承和影響的藝術史實,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絢麗多彩的江南常州的“清明上河圖”。述史必先悉史,論人總須知人。從《南田遺韻》到《常州畫派研究》,足以說明著者對惲格這位清初傑出畫家、詩人、書法家的人生曆程及藝術生活的悉心了解、人文關懷和情感寄托,否則,是不可能用“生活清苦”“氣節堅貞”“寄托詩畫”等字眼概括出惲格的艱辛人生,並提綱挈領地論述惲格“推崇逸格”“注重意蘊”的山水畫與沒骨花卉藝術獨樹一幟、開宗立派的輝煌成就的。接踵,以層層剝筍、逐步展開的手法,通過惲格的門生、惲氏宗族畫家、常州畫派女畫家以及受其影響的各地名家,列述了常州畫派的承繼與澤被;並指出常州畫派傳承演變的形式特征與局限、宮廷畫家對常州畫派畫風的延伸與演化、常州畫派與近現代常州畫家的崛起等現象,重點突出,條分縷析,給讀者一個常州畫派自明末清初創風立派、到近現代發展演變的清晰輪廓,讀來令人信服,耐人咀嚼。
二是學術嚴謹,情感暢達。該書圖文並茂,客觀自然,佐以列表,資料豐富,既不失學術之嚴肅,又做到情感之暢達,不雕不飾,無過譽辭藻,客觀適當,把握有度,如清水芙蓉一任自然。作為常州畫派的領袖人物、清初“六大家”之一,惲格詩、書、畫同工,有“南田三絕”之譽,而在著者筆下,雖在書中作為個案濃墨重彩地作了研究,但隻是就這一曆史人物的成長曆程、習畫經過、畫學觀等主要精神和其畫派風格的影響及澤被,進行了客觀、公允的論述,並闡明其“重道重誼,推崇今人”的精神風範。“在惲格的眼裏,畫家隻要是畫的好的,不論名氣,不論輩分,都值得推崇和讚賞”,“王時敏是惲格的前輩,清初畫壇的領袖。惲格對其繪畫才藝及不仕清朝的愛國情懷和氣節十分推崇”;對其學生輩也是不遺餘力地給予鼓勵、讚揚和提攜,令周圍很多師生、學友對其人品、畫品與學識甚為敬佩和歎服;“他不論在山水畫、花鳥畫和書法上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是一位有著創造性、開拓性的一代宗師”……不過如此“擢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