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螞蟻
專欄
作者:貝小戎
《昆蟲總動員》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它沒有對白;它雖然是動畫片,但背景都是真實、自然的,拍攝於風景秀麗的法國南部。影片講述了黑螞蟻在小瓢蟲的幫助下大戰紅螞蟻兵團,保衛一盒珍貴的糖果的故事,被譽為昆蟲版的《指環王》。片中不斷出現新的昆蟲物種,笨拙的蜘蛛、賣萌的瓢蟲、精明的螞蟻輪番登場。但總體上說,在這部過於文藝的電影中,昆蟲們好像隻是電影工作者炫技的道具而已,它就該像同名電視劇那樣短—每集6分 鍾。
導演說,同名電視節目《微觀小世界》她們製作了78集,在製作大屏幕版時,她們從眾多昆蟲中選擇了螞蟻,因為螞蟻是電視節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動物,而且世界各地的人都認識螞蟻。黑螞蟻比較和氣,努力避免衝突,但紅螞蟻想把所有東西都據為己有。
哈佛大學生物學家威爾遜說,從數量上說,地球上的昆蟲四分之一是螞蟻,它們的總重量要超過全人類的重量,它們的活動能夠幫助土壤透氣,行軍蟻甚至能幫助人們縫合傷口。
螞蟻會為同類著想,一個吃飽的螞蟻會為缺少食物的同類反芻出流質的食物,年紀大的螞蟻會身先士卒,以便讓年少的活下來。但一般人會發現,弱小的螞蟻會被同類吃掉,那些隻有一絲其他蟻群氣味的螞蟻會被噴上化學物質,標示出來,等於被宣判死刑。螞蟻之間會爆發非常慘烈的戰鬥。切葉螞蟻的蟻後成功地開創新聚居地的幾率隻有萬分之一,所以她要嚴格執行組織紀律。一個蟻群會堅持絕對的主權,要求不斷地繁殖。
導演說:“這部影片不是沒有對白,它有大量對白,然而不是英語法語,而是全世界都能懂的語言:昆蟲語言。以昆蟲的姿態和神情來說話表達。”威爾遜發現,螞蟻之間用化學氣味溝通,它們發出的信息很簡單,“這是我的狀況”,或者“帶更多兵蟻來”,在超級有機體中,它們創造了一種能夠解決複雜問題的智能。螞蟻中有一些特別的職責:許多蟻群都有墓地。墓地的“工人”生活在城市邊緣,它們唯一的職責是整理死者的遺體、殘肢,把它們埋起來。這既是給它們送終,也是為了保護巢穴不受病菌的感染。
《綜藝》的影評說:“受傷的瓢蟲失去翅膀之後,不會像影片在那樣再長出新的翅膀,就像人沒了四肢後也不能重新長出新的一樣。但《微觀小世界》不是科教片。”導演說,她們的目標不是推廣科學,而是鼓勵觀眾,尤其是兒童到戶外觀察昆蟲。有些法國小孩說,看了她們的節目之後,他們就再也不怕蜘蛛了。
讓小朋友喜歡上昆蟲不會這麼簡單。英國的一個調查發現,近半數的英國人害怕蜘蛛和昆蟲。《泰晤士報》一篇文章的作者對此感到不解:“在澳大利亞,夜晚出沒的動物其毒液比蘇獨分子還多,腿比一個足球隊的腿還多,在那裏害怕動物還說得過去。在英國你怕什 麼?”
但進化心理學家會說,經過進化,人類天生就害怕蜘蛛之類的東西:魯莽的經常把蛇當成樹根的人都已經被蛇咬死了、絕種了,隻有膽小的人的基因傳遞了下來。雖然英國有毒蜘蛛並不多,但是有蜘蛛恐懼症的人估計有100萬人。心理學家說,蜘蛛彎曲的腿、黑色的外觀和移動的不可預測性導致人類天生就怕它們。人類往往不喜歡彎曲的形狀,更喜歡有弧度的形狀,黑色也會造成不祥的聯想,人類還更喜歡我們覺得自己能理解的動物。我們都喜歡鮮豔的蝴蝶、瓢蟲,而蜘蛛是黑色的,長著彎曲的長 腿。
文章還說,黃蜂確實是我們的敵人。沒人喜歡黃蜂,部分是因為它們會叮人,部分是因為它們最喜歡吃的東西是糖、肉和桃紅葡萄酒,讓人覺得自己在吃烤肉時跟個黃蜂似的。有39%的人討厭蚊子。蚊子確實沒有什麼益處。有35%的人討厭蜘蛛,這有點不公平,因為蜘蛛喜歡的東西正是人們害怕的東西,有10%的人說被蜘蛛咬過。沒有人怕螞蟻,雖然它們是所有動物中唯一能製定計劃的動物。根據這份調查,最可怕的動物應該是長著蠍子的尾巴、蒼蠅的眼睛、蜘蛛的腿、蟑螂的身子、蛇的牙和黃蜂的刺。說不定澳大利亞就有這種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