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時期軍醫大學教學保障工作初探(1 / 2)

新時期軍醫大學教學保障工作初探

節約型學校建設

作者:李雲 羅剛 淩冠華

摘 要 新時期軍事醫學人才培養對教學保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目前的保障模式在教學條件、教學設備、教學資源等方麵暴露出諸多問題。為保障教育訓練高質量完成,教學保障應該在現有基礎上從觀念、人員、平台、規章等方麵有所創新和突破。

關鍵詞 軍醫大學;教學保障;教學設備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04-0124-02

1 前言

針對軍事人才培養,習近平同誌提出要“麵向戰場、麵向部隊,圍繞實戰搞教學、著眼打贏育人才”。對於軍醫大學而言,落實習主席強軍目標重大戰略思想,圍繞現代後勤“三大建設任務”,聚焦保障打贏的軍事醫學人才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此新形勢下,如何適應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進步對院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在院校教育中為學員營造與現代戰爭接軌的逼真環境,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保障,使學員的日常教學能夠在裝備、場地等諸多方麵盡量做到與現代戰爭接軌,是軍醫大學教學保障麵臨的主要問題,也是軍醫大學與地方普通高等醫學院校在教學保障方麵存在的最根本區別。

2 軍醫大學教學保障麵臨的主要問題

第十六次全軍院校會議後,新一輪的編製體製調整任務不斷落實,軍醫大學在繼續承擔以研究生、本科生為代表的學曆教育任務基礎上,任職教育在軍醫大學教育中所占比重呈現不斷加重的趨勢。不管是何種教育,都需要緊貼軍隊發展需要,著眼現代戰爭需求。尤其是任職教育學員均來自部隊一線,有著豐富的部隊工作和實踐能力,目前的教學保障模式嚴重製約了人才的培養。

教學用設施設備比較陳舊 設施設備是開展教學活動尤其是實踐類課程的基礎和前提,這裏說的教學設施設備主要包括實驗用儀器和訓練用器材兩個方麵,可能限於教材及實驗方法、技術的成熟性,實驗課程近年來在內容上沒有大的更新和突破,實驗器材也基本保持在上世紀90年代末或本世紀初的水平。

所配裝備與部隊現狀脫節 隨著現代衛勤保障需要,服務部隊和保障打贏成為衛勤力量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後勤裝備尤其是衛生裝備在部隊建設中的作用日漸凸顯,配屬作戰部隊的衛生裝備不斷更新。但是,院校的裝備配備標準部分趕不上部隊,在部分裝備教學上甚至還在使用第一代衛生裝備,這給教學造成很大的難度。

教學平台資源整合不夠好 醫學教學是一個相對獨立但又相互依存的整體,一些資源是可以相互借鑒和利用的。例如在蛋白質含量的測量中,分光光度計法、毛細管電泳法和Lorry法各有利弊,在實驗課時可以讓學生在不同實驗室對不同方法進行比較,並不需要所有教學實驗室把所需儀器設備配齊。像毛細管電泳儀一台幾十萬,主要用於微量蛋白含量測定,是中心實驗室必備儀器,其他實驗室對其使用率並不高。要想充分發揮這些儀器設備的功能,資源整合是很重要的[1]。

信息平台建設相對滯後 醫學是一門不斷發展更新的學科,要想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學到全部的醫學知識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加強可以自主學習的信息平台建設,比如說網絡課程、學科平台、數字圖書館等,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到他們需要的知識,而目前這些信息平台建設所包含內容還遠遠不夠。

教保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教學保障點多麵廣,對人員的要求比較高,既要求是“通才”,具備醫學、管理學、工程學、經濟學等知識,在工作中成為多麵手,一專多能;另一方麵,軍醫大學的教學保障專業性很強,藥品、化學品等管理法規性非常強,又要求是“專才”,要成為所分管工作的行家裏手。但是,由於教保工作非常繁瑣而具體,顯示度不高,常常都是默默無聞,在領導和專家中的認可度不高,導致人員發展空間窄,流動性大,教保隊伍不穩定,且難以吸引高層次人才。

相關製度標準有待健全 教學保障是涉及大量人、財、物的部門,規章製度是做好超前保障、伴隨保障和應急保障的基礎,更是規範權力有效、安全運行的重要保證。近年來,總部及學校都相繼出台了一係列的規章製度和標準規範,如軍隊院校基礎實驗室、訓練場地等建設標準的實施,大大提高了教學保障水平和質量,但是隨著教學手段的創新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優質資源共享機製、經費投入效益評估等規章製度的建立還比較薄弱。

3 麵向戰場、麵向需求,切實提高教學保障力

新時期教學保障工作存在諸多的問題和困難,與“能打仗 打勝仗”的目標要求尚存在一定空間,在現有基礎和條件下如何有針對性地加強教學保障工作是提高部隊戰鬥力生成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