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重加強謀劃職能建設 新時期的教學保障任務重、要求高、時間緊,要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保障工作,就必須在科學統籌和係統設計上著力。因此,應加強謀劃職能的建設,要站在推動學校建設發展的角度上,以培養現代後勤所需要的高素質新型軍事醫學人才為中心,堅持超前預測、統籌規劃、科學論證、精心設計,圍繞中心工作把保障標準、保障對象、保障內容和保障行為等整合成一體,實現教學保障工作的標準化、程序化、實時化和精確化,也隻有這樣才會提升自己的地位,也才會得到領導的重視[2] 。
緊密靠攏部隊現實需求 院校教育尤其是任職教育要緊貼部隊實際,結合部隊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要麵向學員目前的知識結構創造學員的成長環境和培育條件。對於一些陳舊和與部隊配備有差距的裝備,要從兩個方麵進行補充和完善:一是資金方麵給予重點支持,對一些陳舊的自購儀器設備要下大力氣更新換代,以滿足教學需要;二是對配發裝備,要積極向有關部門申請給予補充和完善,力爭在教學裝備的配備上要與部隊同步,甚至要超前部隊配備。
充分共享地方可用資源 隨著部隊的訓練計劃日益加重,如果單純依靠自身或兄弟部隊解決需求是不太現實也是不科學的,教育訓練一定要著眼於現實,在現實生活中去發現、挖掘一些資源為我所用[3]。以野外作業為例,在訓練保障方麵,可根據自然環境和自然條件選擇行軍路徑,改變刻意去創造一些戰爭環境以及戰爭因素構成的常規做法。在教學條件的保障上,要積極與地方大學組成共享聯盟,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適當地挖掘和利用好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質資源,實現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大力加強製度規範建設 規章製度是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基礎和保障,尤其是隨著教育製度轉型發展以及新時期軍事鬥爭衛勤準備需求,對教學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於軍醫大學而言也不例外,在當前經費、用房等資源供需矛盾仍很突出的情況下,如何建立合理的經費和用房等資源投入效益評估機製,如何使所購儀器設備在發揮出最大的使用效能的同時又能得到很好的保養,如何將條件資源進行最優化配置,所有這些都需要依靠規章製度和標準規範來管理,用製度管人、用製度管才、用製度管事,隻有製度健全了,一切工作才會如順水行舟。
強化教學保障隊伍培養 幹好任何一項工作,人首先是第一位的,教學保障當然也不例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教學保障需求的不斷提升,實現經費合理化投入、資源最優化配置、智慧化校園建設、高精尖設備維護等,都需要一支具備高素質和能力的保障隊伍來謀劃和管理。因此,軍醫大學的教保人員不但要有一定的醫學知識背景,更要具備較寬的知識麵,熟悉一定程度的自然科學知識、信息技術、管理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等知識,需要多學科人才的交叉融合。故一是要合理配置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員,二是現有人員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地進修學習,從而使每個人站在不同的學科角度去思考問題、去考慮工作,才會使經費、儀器設備及場地最大限度地發揮效能[4]。
構建新型網絡信息平台 網絡信息平台是新時期部隊加強戰鬥力生成的重要手段,也是未來軍事鬥爭衛勤建設的重要指標。軍醫大學的網絡信息資源主要包括圖書館、網絡課程、學科網站以及遠程醫療係統等多種信息資源,現代化的網絡信息平台可以為學員提供隨時、隨地的學習機會,強化其自主學習意識和主動學習意識,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目前,軍醫大學學員對網絡信息的依賴程度非常高,越來越多的課程信息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在網絡上得以滿足,信息平台建設是大勢所趨。
雖然目前軍醫大學的教學保障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隨著人員思想意識的不斷轉變,相信教學保障工作會有更大進步,為高質量培養現代後勤所需要的高素質新型軍事醫學人才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呂紅旗,王文廣,趙建元.推進學院教學保障創新發展的思考[J].軍事經濟學院學報,2009,16(3):88-89.
[2]張永利,張振武.認清形勢轉變觀念做好軍隊院校教學保障工作[J].科技信息,2012(29):216.
[3]曹東.構建任職教育教學保障新模式[J].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1,12(3):109-110.
[4]任俊峰,王剛,王曉輝.部隊醫學院校資源整合與教學保障[J].醫學教育探索,2009,8(8):95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