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
有一個渾然天成的東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經存在了。它寂寂無聲而又廣闊無形,它獨立長存而永不衰竭,周而複始而不停息,可以看成宇宙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強將它叫做道,我再勉強替它起個名字叫做大。它廣大無邊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返回本原。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於地,地取法於天,天取法於道,道取法於自然。
【解析】
這一章裏老子再一次闡述了道的性質和規律,道是物質性的,是最先存在的實體,但這個實體看不見摸不著,既寂靜又空虛,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無所不在地運行而又永不止息。大道無形,它沒有形狀可供我們辨認,但它確實是一個東西,但這個東西很特別,它不同於我們所能認識的東西,它是一個混沌的整體,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因而它是超越了時空概念的東西,我們無法用肉眼看到它的樣子,無法用耳朵聽到它的聲音。我們看不到、聽不到並不代表它不存在。
我們能真實地感知道的存在,它就在我們的身邊,並影響著我們的行動,製約著我們的行動,一旦我們的行動違背了大道,它就會毫不客氣地懲罰我們。道是永恒存在的,它恍恍惚惚,我們隻能勉強地稱之為“道”。道獨立存在,沒有對待,沒有分別,它是絕對獨立的。因為沒有對待,沒有矛盾的方麵,因此永遠不會走向它的反麵,不會改變,所以它恒久不變。它是一個整體,它無所不在,遍及整個宇宙,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衍生天地的根源。
在這一章中,老子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大”,這個大和我們平常所說的小不是相對的概念,在這裏,大代表一種形象,是一種虛空的形象,用來比喻大道的本質。大道要運行,而且因為大,所以它的運行速度極快,等到運行到一定的極限,它會自動返回,所以它永遠不會枯竭。我們將一杯水灑到地上,水會順勢而流,當流到極限時它就不能再流了,於是停止,然後蒸發,直至消失得無影無蹤。而大道不同,它永遠也不會枯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道能返回到它的原始狀態,從而保留自己的實力,以達到周而複始的運行。
因為道“大”,所以道生出的天大、地也大,人是萬物之靈長。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誌,隻有人能認識到大道的存在,所以可以稱得上大。老子將存在於茫茫宇宙間擁有巨大能量的四種事物作了排序,它們的順序為: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在這裏老子把人和大道、天地並列起來,是因為人能體認到大道的存在,能夠感知到天地的力量,能夠將自己融合到道、天、地中。
道是大而且玄奧的,它生成了天地萬物,而它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它是自然而然生成的。“道法自然”的意思是道是自然生成的,它向自然學習,效法並順應自然。道是至高無上的,連它都要向自然學習並順應自然,何況人類呢?能無視自然而自高自大嗎?但人類確實犯了這個毛病,人類自以為自己有獨立的思想,頭腦聰明,所以就以萬物的主宰自居,大肆屠殺牲畜,恣意毀壞森林和植被,我們忘卻了在我們的頭上還有大道和天地,它隨時都會來懲罰我們的貪婪、無知和狂妄。所以我們決不可自以為是,要和天地合二為一,要學習大道包容萬物的胸襟,和大自然和諧相處。隻有這樣我們才不會有煩惱和痛苦,才會過得逍遙自在,無所為而又無所不為。
【智慧典例】
為人之道
莊子性情淡泊道法自然
莊子的智慧是超然的,仿佛是天空中的行雲悠然自得。
有一天,秋高氣爽,太陽已爬在半空,莊子還長臥未醒。忽然,門外車馬滾滾,喧囂非凡,隨後有人輕輕叩門。
原來是楚威王久仰莊周大名,欲將他招進宮中,輔佐自己完成圖霸天下的事業。
楚威王便派了幾位大夫充當使者,抬著豬羊美酒,攜帶黃金千兩,駕著駟馬高車,鄭重其事地來請莊周去楚國當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