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典例】
為人之道
晏子以棋為喻閑談勸莊公
春秋時期,齊相國晏嬰,是一位家喻戶曉、德高望重的政治家,人們尊稱他為晏子。他博聞強識、知古通今,曆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世,達五十七年。他提倡節儉,並能以身作則,盡忠進諫,對國君從來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一日,齊莊公在花園裏與妃子下棋,聽說晏子前來求見,就撇下妃子,與這位棋壇高手在棋盤上廝殺起來。
晏子也不多話,穩穩坐在那裏,擺開陣勢,一會工夫就吃了莊公不少棋子,占盡優勢。但不知為什麼,晏子連連用強,走了幾步棋,棋局發生了變化。莊公沉著應戰,居然轉敗為勝,贏了一局。
齊莊公疑惑地問:“為什麼這局棋會下得如此差呢?”
“臣有勇無謀,輸棋自在情理之中。”晏子手指棋盤說,“下棋是這樣,治理國家也是這樣,如今各國的狀況,對我而言已經很難勝任相國的重任了。”
莊公吃了一驚,晏子又說:“近年來,由於您偏愛勇武有力的大臣,使武夫們滋長驕傲情緒,傲視文臣,欺壓百姓,鬧得京城臨淄烏煙瘴氣。許多有才幹的文臣得不到重用,官風民風越來越壞。若這些人不加以嚴格約束,勢必會出亂子。”
齊莊公有些自知之明,但身為國君,怎可輕易接受一個臣下的批評呢?於是不服氣地問:“請相國直言,古代有沒有哪一個國君,依靠武力而安邦治國的呢?”
晏子說:“夏朝末年有大力士推侈、大戲,殷朝末年有勇士費仲、惡來,這些人都是神力無邊、萬夫莫擋之輩,可他們卻不能挽救夏桀、殷紂的滅亡。夏、商的覆滅告訴後世一個道理:光靠勇力而不行仁政,是行不通的。”
莊公仔細體會晏子的肺腑之言,認為他說得很對,就恭敬地表示感謝,並同意從今以後省刑輕賦,施仁政以固國本,讓萬民敬仰自己,讓文臣親近自己。
晏子下棋,開始時猛如虎,顧前不顧後,待到後來欲掙紮時,早已成敗局。他以此吸引莊公提出話題,並順勢轉到以武治國和以仁治國上麵來,當莊公不服氣時他又舉出實例,證明以武治國是不可行的。其婉轉自如的口才技巧,令人歎服。
公仲連利用輿論達成己願
戰國時,趙烈侯十分愛好音樂,每天都要欣賞音樂,還經常在全國征集歌伎。有一天,趙烈侯對相國公仲連說:“我最喜愛的人,可以讓她成為貴人嗎?”
公仲連不知何意,就說:“大王,使她富起來行,但使她貴起來卻不行。”
趙烈侯說:“既然這樣,那就賞賜給鄭國的歌伎槍和石每人各一萬畝田吧,她們是我最喜愛的人。”
公仲連大覺詫異,這麼做眾大臣心裏會怎麼想?但他還是口頭答應了趙烈侯,實際上並未執行。
過了一個月,趙烈侯向公仲連問起賞賜田地的事,公仲連推辭說正在尋找合適的田地,目前還沒有找到。
又過了一個月,趙烈侯又問起此事。公仲連始終覺得這樣做不妥,幾番搪塞之後,他索性聲稱自己有病,不能上朝。
番吾君聽說這件事,對他說:“你的用心我非常明白,隻是你的方法不妥當。你有沒有想過向國君推薦一些合適的人才呢?”
公仲連說沒有找到。於是番吾君說:“牛畜、荀欣、徐越這三個人都很好,他們各有特長,名聲也非常好。”
公仲連就把他們推薦給了趙烈侯。等到再次朝見時,趙烈侯又問公仲連:“給歌伎賜田的事究竟辦得如何?是不是拖得太久了?”
公仲連回答道:“這不是小事,應當慎重,臣正在選擇滿意的地方。”
公仲連推薦的三個人也開始為這事婉轉地做趙烈侯的工作。牛畜在趙烈侯身邊侍候,他總是說仁義、王道等言語給趙烈侯聽,趙烈侯聽後覺得十分舒適。第二天,荀欣又說了一套推舉賢士、任用能人的話語,趙烈侯聽了非常喜悅。第三天,徐越又說了一番勤儉省用、考察功績德政、賞賜適當等言語,趙烈侯聽了很高興。
當又一次上朝時,趙烈侯對公仲連說:“賞賜田地的事暫時停止吧。”說完,他又任命牛畜擔任師職,荀欣擔任中尉,徐越擔任內史,並賞賜相國公仲連兩套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