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其不為大(2 / 2)

【智慧典例】

從政之道

王哲公而忘私為民申冤雪恥

弘治十五年(1502年),明孝宗從大臣的奏章中得知:江西遭到天旱,百姓顆粒無收,餓殍遍地,再加上盜匪橫行,世風日下,冤獄更是不斷出現。經過與群臣商議,便命監察禦史王哲巡按江西。

王哲領旨急速前往,所到之處,卻無不令人觸目驚心。為了徹底治理好地方風紀,他每到一地,都要深入民間,體恤百姓的疾苦,還整修了大量先賢的祠堂墳墓,使世風在很短的時間內有了好轉。當時正值天旱,難以耕作下種,勞動力嚴重不足。王哲開動腦筋,終於想出一個大膽的辦法。他親自審理監獄中的囚犯,釋放了應該寬大或免罪的數百人,讓他們回家種地。因為不久就降了雨,勞動力又得到了解決,這一年仍獲得了收成。

王哲巡按江西這段時間裏,還憑著他的經驗和智慧,破獲了一些疑難案件。

一個百姓家的女仆自己逃跑,但其仇家知道這件事後,去官府控告,非說是這家主人故意殺害了女仆,雖沒有什麼證據,但屈打成招,使這家主人竟被問成死罪。此案本已了結,王哲卻覺得有許多疑點,便提出複審。

在堂上,王哲注意觀察那位招認殺人者的舉止表情,發現他不僅麵帶委屈,說話時的口氣也有一股怨氣,再聽他供述的殺人時間、地點及動機,更是破綻百出,難以自圓其說。王哲心想:他看起來是個本分人,像蒙受冤屈的樣子,也沒有什麼明顯的殺人的動機,何況辦案關鍵是證據,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怎能單憑口供就斷定他是殺人凶手呢?那位女仆完全可能藏匿在一個地方。對!隻要想辦法找到那位女仆,就能讓案情水落石出。

於是,王哲便派人秘密查訪,結果找到了私自逃匿的女仆,使那位百姓的冤情得以洗清。

又有一戶人家被盜,失主誣告一位與自己有仇怨的人,說是他偷了東西,並賄賂鎮守官,把他抓進了監獄。王哲知道這件事後,親自到牢中審訊了“犯人”,經過進一步的核查,斷定這是件誣告案,就釋放了他。當時,鎮守官非常惱怒,想告王哲貪贓枉法,眾人也表示懷疑,但王哲很坦然,不去為自己的行為辯解。過了很長時間,捕獲了真正的盜賊,眾人才由衷地感到佩服。

後來,王哲離任以後,百姓都很懷念這位好官,還特意編了首歌謠說:“江西有一哲,六月飛霜雪;天下有十哲,太平無休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