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華夏局勢袁紹備戰(1 / 2)

如今的華夏風雨飄搖,大漢正統很否保留尚且難說,地方皇族的日子也難過了不少。

張銘的出現讓大漢的生活水平確實地提升了不止一個層次,這點誰也不能否定。香醇的美酒、精美的玻璃工藝品、香水、茶葉這些奢侈品姑且不說,這些一般都是有點家財的人才有資格享用。

但自從雪鹽和雪糖的銷售政府再也沒辦法幹涉開始,大規模曬製的海鹽以及大規模種植甘蔗,並且大量製作的白糖就進入了尋常百姓家。當然,除張銘麾下的州郡以外,其他州郡的居民一般隻有過年的時候,才會稱上幾兩白糖,畢竟白糖並非生活必需品。

隻是雪鹽這種被各個州郡定為禁賣品的‘私鹽’,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好評,依靠人治的政權根本沒辦法遏製走私的進行,所以到頭來這些雪鹽依然很便宜地出現在尋常百姓之家。

和雪鹽不同,白紙和書籍倒沒有被禁止販運。或許各個勢力的統治者也明白,這是擺脫世家壟斷朝政的最有效辦法。所以不僅不禁止販運,還多次以官方商隊的身份,收購大量的書籍運回自己的勢力,然後分發給各個書塾的學子們。

其中最有其利的除了張銘,大概就是遠在江東的孫策了。麾下臣子雖然被張銘和劉備瓜分了一點,但大部分班底還在,而且有諸葛亮這個政治小強人的幫忙,幾年的時間裏不說已經控製了揚州和交州,但讓這兩個地方沒有山越作亂倒是做到了。

當治下平定,孫策就打算找那些私吞了江東大半土地的世家算賬了。可經過諸葛亮的勸告,也明白了自己還不適合光明正大和他們作對。虛心請教一下,諸葛亮就給他一個釜底抽薪的計策:

那就是大量培養並且重用寒門子弟,淡化江東世家子弟在江東的比例。沒有了政治後台,世家不過是無根浮萍,要怎麼捏還不是孫策來決定?

想通其中關鍵,孫策便大量自張銘處購買了廉價的書籍,同時學習張銘在各州各郡各縣開設了書塾,並將這些書籍下撥了下去。

幾年下來,雖說一流的才子沒出來兩個,但村縣級幹部才華的倒有了不少。隨後孫策以考核為名,將許多占據了村縣幹部的江東子弟開除了出去,將那些寒門士子填補了進去。

一時間,江東四大家族對江東的統治權開始被撼動。因為沒有傷及筋骨,而且孫策對改革表現出的強勢,使得四大家族對此無可奈何,不得已之下隻能選擇妥協。

而孫策則意氣風發,大有揮兵百萬過長江,席卷天下一掃乾坤之勢。

相對孫策的意氣風發,老牌皇族的劉表和劉璋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

沿用了大漢舊製的劉表和劉璋,雖然治下沒有經曆過戰火,文人墨客齊聚兩地,各行各業也算是繁榮昌盛。看起來應該是人間天堂,實際上內患無窮。

先說劉表,今年已經六十一歲的他已經沒有年輕時候的意氣風發,有的隻是年老力衰的身體,以及錯綜複雜卻難以理順的家事。

當年劉表孤身赴任,代替王睿出任荊州刺史。依靠聯姻拉攏了荊州大家蔡氏,同時借助蒯氏兄弟對蔡氏進行牽製,總算是坐穩了荊州刺史之位。可臨老即將入土的時候,這家事卻是讓他不得安生。

按說能夠繼承自己的,當然隻能是嫡長子的劉琦,隻是劉琦生性謙和懦弱,讓他當繼承人真的能夠保住荊州嗎?估計保不保得住是一回事,死後能不能穩住局麵都成問題。

再加上續弦的蔡氏一直慫恿兄長蔡瑁支持其子劉琮即位,同時數次暗害劉琦,失敗之後更是多方給劉琦下絆子使其名聲變壞,以至於劉表懷疑劉琦是否能夠活得過自己入土之前。

可要說對付蔡氏吧?這荊州兵權幾乎又都在蔡瑁手中,水軍統帥張允誰都知道是蔡氏的忠犬,唯一能夠使用的就是侄子劉磐和老將王威兩人的部下,隻可惜一個遠水解不了近火,一個年紀大了麾下又沒幾個士兵。

所以劉表也在頭疼,是不是要改立劉琮算了。隻要安排一些地產什麼的給劉琦,就算自己死了,他也能夠依靠這些地產財物,安安穩穩過一輩子不是?

一念至此,劉表就查看了一下荊州的賦稅情況。看完那一刻,他吐血三升,直接暈倒在地,要不是侍女發現得早盡快醫治,隻怕劉表就要提前歸西了。

為什麼會這樣?

隻因為當他核查了荊州近幾年的賦稅情況之後,他驀然發現很多深深打擊到他的消息:

襄陽城的商店眾多,而且商品琳琅滿目,可最大大問題是這裏的商品大多都是張銘那邊運過來的。荊州方麵還能上得了台麵的,隻剩下一些價值不大的土特產而已。

雖然這些商店也能給他帶來不少稅收,但工商匱乏的荊州,領地內的自由工匠下降到了一個可怕的程度,最可怕的是居然負責為荊州將士打造武器的工匠也紛紛跳槽到了張銘麾下,近兩年來的武器居然都是在張銘那邊進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