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聖人之治(2 / 2)

他派出左右兩軍,右軍攻打昭叔,左軍去鄭國迎接周襄王返國。事成後,周襄王為表彰晉文公的功勞,以天子的禮儀迎接晉文公。

晉文公卻推辭說:“這是臣下分內之事。”

他幫助襄王返國後,又回國致力於便利百姓,使百姓安居樂業。他認為可以使用百姓了。

子犯出來阻攔說:“百姓雖然懂得了義,但還不知道信是什麼,還不能用。”

晉文公聽了,覺得有道理。

他率領軍隊攻打原國,命令士兵攜帶三天的口糧。軍隊圍困原國城池整整三天,士兵們的糧食全部吃完了,而原國還堅守城池不出。於是晉文公下令退兵,正當晉軍剛退兵時,間諜從城裏出來報告說:“原國已經準備投降了。”

有人主張再堅持一下,等待原國投降。晉文公堅決地說:“當初帶三天軍糧,就是準備攻打三天的;如今已下令退兵,就應該說話算數。如果不退兵,即使得到原國,也會失去信用,得失相比哪個多呢?”

由於晉文公利用攻打原國教育百姓知道信,所以國內民風大變,凡事以信為本,他們做生意不求暴利,不貪不騙。

做完這些後,晉文公問子犯:“這回行了吧?”

子犯回答:“百姓雖知信、義,還不知道禮,還沒有養成恭謙讓範。”

於是,晉文公又在讓百姓知禮方麵下苦功。他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每個環節都依照軍禮執行,使百姓看到禮儀;他又規定百官的等級及職責,使百姓知道對什麼職官行什麼禮儀。百姓們不但如此,還知道根據禮來判斷一件事的是非。這時,子犯笑著說:“可以用民了。”

於是,晉文公開始伐曹,攻衛,取得齊國之地,大敗楚軍於城濮,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經商之道

暢所欲言出良策,團結一致創新高

1927年2月21日,蓋蒂石油公司終於在自己租用的那塊地上挖出了第一口井,接著在那塊地上挖出了數口井,每口井都產出大量的原油,每天共產油17000多桶。從1927年至1939年間,這塊油田為保羅·蓋蒂賺了數百萬美元。

可你知道嗎?如果保羅不相信“眾人拾柴火焰高”,那他就會與這滾滾財源失之交臂。

這塊地在森林裏,所有者願意出租。很多石油公司嫌這塊地麵積不大,且道路不易鋪設而放棄它。保羅·蓋蒂和下屬到現場看了這塊地,發覺這裏是可以采出石油的。但保羅·蓋蒂經過分析,認為這塊地沒有前途,因為:第一,它的麵積比一間房子還小。第二,唯一通到這塊地的隻有一條小路;隻有4尺寬,沒有辦法把卡車開進去。第三,這塊地太小,不適合用一般的辦法開采。

因此,保羅·蓋蒂準備放棄租用此地,也沒有誰持反對意見。但保羅·蓋蒂仔細想想,還是決定讓員工們討論一下,看看是否有辦法克服這塊地的缺點。員工們見老板如此信任大家,所以毫無拘束地議論起來,你一言我一語,不少主意就出來了。

“我想我們可以使用小1號的工具挖掘。”一位經過深思熟慮的職工說。

保羅·蓋蒂得到了啟發,這位員工想出使用小1號工具挖井,那麼亦可以考慮使用小1號的鐵路作為通向這塊地的交通工具。於是,他順著那位提建議的員工的話說:“如果大家能找到人設計和製造出小l號的工具,我們公司就能下手在這塊地開采石油。當然,接著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怎麼使用小1號的交通工具把那裏的石油運出來,請大家出些點子。剛才那位員工的主意實在太好了!”

保羅·蓋蒂如此一講,員工們感到得到了老板的重視,都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大家都是與油田打過交道的工作人員,既知道挖井采油的方法和難處,又練就了各種克難製勝的本領,每個人都有不少經驗和體會。為此,大家無所約束地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你一言我一語,由小1號的挖井工具談到小l號的鐵路和火車問題,進而談到設計和製造這些挖井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具體方案。

經過保羅·蓋蒂的一番激勵和鼓動,員工們為開發森林裏那塊含油豐富的小油田找到了一個完善的方案。

後來把這些方案放到現實中實施,它們的價值都立即顯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