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善為士者(1 / 3)

第十五章 善為士者

【原文】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譯文】

古時那些善於運用道的規律的人,見解微妙而且精深玄達,達到了常人無法理解的地步,這樣的人的風貌品格特征可以這樣形容:行事穩妥謹慎啊,就像嚴冬赤腳過河。憂慮謀劃啊,就像提防四方鄰國來圍攻。恭敬嚴肅啊,像做賓客一樣。融和可親啊,就仿佛正在消融的冰。敦厚質樸啊,像未經雕琢的原木。混同不孤傲啊,像江河濁流一樣。曠達開闊啊,像空曠的山穀一般。誰能夠在混濁的流水中靜止下來,靜止後慢慢澄清;誰能夠使靜而不萌發的東西運動起來,使其慢慢顯露生機。遵循道的規律的人不提倡盈滿、過度,所以凡事寧可虧損缺失而不可成全完滿。

【解析】

老子承接上一章的內容,講解領悟了“道紀”之人的情貌特征。大而言之,得道之人有良好的人格修養和心理素質,有很強的靜定功夫。表麵上清靜無為,而實質上蘊藏著極大的潛能,他們極富創造性,隻是不願顯山露水。他們靜謐幽深,難以測識。老子對得道之人的形體特點作了詳盡的概括,我們歸結為以下七點,並逐一進行解析。

一是“豫兮若冬涉川”,豫,警惕、慎重的樣子。全句的意思是說得道之人的每一步行動都是無比警惕、小心的,就像冬天赤腳過河一樣小心謹慎。我們都知道在冬天沿著冰麵過河是十分危險的行為,一般人經常遇到這種情形,所以在處理事情時往往表現得粗心大意;而得道者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會表現出謹慎的處世態度,就如同冬天涉河一般。

二是“猶兮若畏四鄰”,猶,小心、猶豫的樣子。全句的意思是說得道之人好像畏懼自己的四鄰一樣,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不逾越常規;製止自己的行動使之不囂張放肆幹擾四鄰的生活。人是群居動物,得道之人也是人,他們也不可能生活在人世之外,他們要生存就必須與周圍的人建立密切的聯係,離群索居不是真正的得道之人,當他們和周圍的人進行交流的時候就不可避免地發生矛盾,處理矛盾的過程最能反映一個人的道德觀和處世哲學,周圍的人(四鄰)對其評價的高低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最能映射一個人的真正本質。

三是“儼兮其若客”,儼,莊嚴肅穆的樣子。全句的意思是得道之人無論在什麼場合、什麼情形之下,都會把自己擺在客人的位置,小心謹慎、嚴肅認真地對待人和事,而不會隨隨便便地對待日常生活問題。從生命的本質意義上來考察,人是人生路途上的匆匆過客,是大自然的普通客人,和其他的生物一樣,沒有生和死的選擇,這是大道的必然規律,得道之人和大道同步,他們乖乖地做客人,嚴肅認真地對待日常生活瑣事,和世間的庸人有本質的不同,庸人以大自然的主人自居,勢必以尊貴的態度對待自己而以囂張的態度對待自然,庸俗之人以損害自然為代價來滿足自己的私欲,最後以毀滅自己而告終。老子主張以客人般嚴肅認真的態度度過自己的一生,而不是以玩世不恭的態度混過一世。

四是“渙兮若冰之將釋”,渙,渙散;釋,消解,形容冰解凍的情形,比喻得道之人從自己的欲望、夢想、抱負、追求、知識等重負中解脫出來,恢複為本我,就會有難以言表的輕鬆愉悅、悠然自得。這種感覺就像是冰封了一個冬季的河水在春風的吹拂下慢慢消融,是一種輕鬆的愜意的感覺。得道者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釋放自己,老子把得道者的覺悟恰當地比喻為冰封消融,從而煥發出自然的勃勃生機;從得道者自身而言,他們能衝破束縛自己的追求、意念、思維,完成自己對自己的征服。他們不執著於一事一物,了無牽掛,自然也就逍遙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