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在做事中的妙用1(3 / 3)

歸結起來的是,凡事都有原則,言笑都有分寸,而其調節的杠杆便是恰到處好。

當然,最大的難度也正是在這“恰到好處”四個字上,不然的話,聖人怎麼會對公叔文子是否做到了還心存懷疑呢?

當然,最好要做得恰到好處,不“左傾”也不右翼,不過分也無不及,還是像我們已經舉到過的大美人“東家之子”那樣,再高一公分就大高了,再矮一公分又大矮乙臉上搽白粉就大白了,搽胭脂又大紅了。是一個標準的需美容化妝的“亞洲小姐”、“世界小姐”。

這可能嗎?能做到嗎?

大難了!不然的話,孔子怎麼會發出如此沉重的感歎呢?——“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經很久了!”

總括而言,正如孔子所說,過分與不及也是不好的——“過猶不及”,要做好一件事情,最好就是把事做到完美,所謂“完美”就是“合乎中庸”,不“多”也不“少”,這樣就是好了。

諸如,我們不是反對人追求,追求也要有度,過了則為貪;也不是反對什麼事都不動心,而是不要人心有“掛礙”。因為有貪就瞎;有掛礙就滯。貪婪必然導致“我執”,一執著,就易導致心靈的“掛礙”和“滯”。

我們要勇於抵擋誘惑,敢於放棄非分之利益,貪小失大,後果必然可悲。應該學習達者,他們對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絕不貪圖,甚至對自己能得到的東西,有時也謹慎地推托。

我們應戒除任何貪念。這些貪念不僅包括功名利祿。如果我們都做到這個守則的要求,就已經是相當高的境界了。

中庸之道,談何容易。我們隻能凡事盡力做得合適一點而已。

4.欲速則不達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論語·子路》

孔子反對急功近利。子夏做了莒父邑的長官,問怎樣治理政事。孔子說:“不要圖快,不要貪小便宜。圖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小便宜就辦不成大事。”

公元前658年,晉國人以寶馬美玉獻給虞公,要求借道討伐虢國。宮之奇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諫虞公不要答應晉國的借道要求,但虞公貪圖寶馬美玉而不聽勸諫。結果,晉國人滅挽國後在返回的途中又順手滅了虞國。這是貪小便宜而壞大事的典型。

國家大事如此,個人事務也是一樣。所謂“風物長宜放眼量”也就是這個的意思。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老子》三十七章),這裏的“無為”乃是指不要妄為、不要亂為、不要強為的意思,因為“不知常,妄作,凶”(《老子》十六章),也就是說,如果不懂得遵守自然規律,而去盲目亂幹,就會有“凶”的結果。老子告誡人們不要自作主張,用主觀的態度去對抗自然規律,要人們凡事都要順從天地自然之理去做,遵守客觀規律,順從自然,這樣就能無所不為,即什麼事都能做成功。

急躁輕率,盲目蠻幹。有些人不研究事物發展的必經過程和階毆,不了解其發展規律,抱著急於求成的心情輕率地盲目地蠻幹,結果遭到了失敗。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想快反而慢。”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必須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及其發展進程,有計劃有步驟地講行,並要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意誌。隻有那些勤於思考、善於安排的有心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曾經有兩個愛畫畫兒的孩子。第一個孩子的媽媽給兒子一疊紙、一捆筆,還有一麵牆。她告訴他:你的每一張畫都要貼在牆上,給所有來我們家的客人看。第二個孩子的媽媽給兒子一疊紙、一捆筆,還有一個紙簍。她告訴他你的每一張畫都要扔在這個紙簍裏,無論你自己對它滿意還是不滿意。

3年以後,第一個孩子舉辦了畫展:一牆的畫;色彩鮮亮,構圖完整,人人讚揚。

第二個孩子沒法展覽,一紙簍的畫,滿了就倒掉,所有的人都隻看到他手頭尚未畫完的那一張。

30年以後,人們對第一個孩子一牆一牆地展覽的畫已不感興趣,第二個孩子的畫卻橫空出世,震驚了畫壇。人們把第一個孩子貼在牆上的畫揭下來,扔進了紙簍,又將第二個孩子扔在紙簍裏的畫拾出來,貼在牆上。

有人曾說,世界上隻有兩種人,用一個簡單的實驗就可以把他們區分開來。假設給他們同樣的一碗小麥,一種人會首先留下一部分用於播種然後再考慮其他問題;而另一種人則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小麥全部磨成麵,做成饅頭吃掉。我們每個人都想做一個成功的人,優秀的人,隻不過在饅頭的引誘下,我們失去了忍耐的性子。

而且,急於表現的結果往往是浮躁與淺薄,在鮮花與掌聲的包圍中,即使有一點深刻的東西也會漸趨流俗。

成功是要講究儲備的,倉庫裏的東西越充足,成功的機會就越大,也才可能走得更遠。口袋裏的饅頭固然可以令他們在啟程以後跑得飛快,不過吃了眼前的,恐怕就沒法指望下一頓了。饅頭中的卡路裏終究有一天會消耗殆盡,沒有播種我們就沒有支持,沒有糧食的保證,我們將過早地凋謝。

日本職業棒球隊樂天利的王牌選手村田兆治曾經有過這麼一段經曆。

1973年,新教練金田正一來到樂天利執教,他見到村田第一句就是:“喂!你小子去年是怎麼搞的,才勝了三次?”

“……”村田支支唔唔地不說話。

於是金田正一教練又問道:“你知道為什麼隻勝了三次嗎?”村田兆治老實地回答道:“不知道。”

“告訴你吧,因為總不跑步的原因。你投球的姿勢是左膝彎折,然後猛提左膝。把屁股對著擊球手,再使勁把球投出去吧?”

“是的。”村田應聲道。

“這就是了,那意味著你比任何投球手用一隻右腿支撐體重的時間都長。

但是,因為你跑步的時間不夠,右腿也好左腿也好肌肉都很弱,根本支撐不住你的體重!所以,你用一條右腿站立的時候,上半身總是歪斜的,平衡保持得不好。所以,無論如何,你首先得練跑步,要多跑才行。”村田於是按照金田教練的說法去練習跑步。結果,下一年獲得八勝,又跑了一年,這年獲得了十二勝。這時相應地樂天利在職業棒球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

對於做事來說,厚積薄發往往比急功近利容易成功。如果你在這方麵還有所欠缺,請把聖人的話銘記於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