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篇①第二(1 / 2)

為政篇①第二

為政以德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眾星共④之。”

【注釋】

①為政篇:《為政篇》記述了孔子關於治理國家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張。為政,指國君治理國家政事。

②北辰:北極星。

③所:處所,位置。

④共:同“拱”,環繞。

【心得】

孔子說:“君王用道德來治理國家,自己就會像北極星一樣,處在一定的位置上,別的星辰都會環繞在其周圍。”

【故事鏈接】

唐朝時,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總結隋朝滅亡的原因為隋煬帝荒淫無度,違背君德,於是就確定了“專以仁義,誠信為治”的方針。他常說:“百姓好比是水,皇帝好比是船。水能載船,也能翻船。”

在日常生活中,他不斷以儒家規定的道德條目來要求自己,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並且還常常教育自己的兒子應該怎樣做。他勤於政事,減輕刑罰,簡化政策,休養生息,繼續推行均田製和科舉製。

他能認真聽取批評意見,善於納諫,給大臣創造了批評朝政的條件。他還主動采取措施引導大家評論政事。他曾多次聽取魏征的批評,並加以改正。

在他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封建經濟得到迅速恢複和發展,天下出現了一片太平景象,曆史上把這一時期稱為“貞觀之治”。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子曰:“道①之②以政③,齊④之以刑,民免⑤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⑥。”

【注釋】

①道:同“導”,引導。

②之:指代下句的“民”,指老百姓。

③政:政法,法製命令。

④齊:整齊,約束。

⑤免:避免犯罪,免於受刑。

⑥格:改正。

【心得】

孔子說:“用法製禁令去引導老百姓,用刑罰來約束他們,老百姓雖然能避免犯罪,但卻沒有羞恥之心;如果用道德來教化他們,用禮來約束他們,老百姓不僅會有廉恥之心,而且人心也會歸服了。”

【故事鏈接】

有一段時間,晉國的小偷非常多。人們總是提心吊膽的生活。

一天,一位大臣向國君推薦一個名叫郤雄的人。隻要他仔細看一看對方的眉目眼神,就可以分辨出對方是不是小偷。晉國的國君便派他每天上街視察。結果郤雄每天都能抓到幾十個小偷。沒有多久,晉國丟東西的情況就少多了。

晉國的趙文子聽說了此事後,若有所思地對國君說:“要我說呀,國君您想依靠察看相貌的辦法捉小偷的話,小偷是捉不完的。而且郤雄也不會有好下場的。”晉國國君不相信地搖搖頭。

不久,幾個小偷聚在一起,商量對策。他們說:“弄得我們走投無路的,就是那個郤雄。”於是這幾個小偷把郤雄綁走殺了。

晉國的國君知道這個消息,大吃一驚,立即派人招來趙文子,說:“果然像你所說的那樣,郤雄死了。依你看用什麼辦法捉小偷好呢?”

趙文子見國君著急的樣子,便回答說:“國君想根除小偷,不如推舉賢明的人擔任官吏。對地位高的人,要教導他們嚴明廉潔;對地位低下的人,要感化他們的品行。老百姓一旦懂得了恥辱,也就不會去做小偷了。”

晉國的國君決定按照趙文子說的辦法試一試,就推舉賢明的隋會主持國事,小偷們聽到這個消息,一部分改過自新,一部分逃到秦國去了。

視其所以

子曰:“視其所以①,觀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④瘦⑤哉?人焉瘦哉?”

【注釋】

①所以:所做的事情。

②所由:為達到目的的手段和方式。

③所安:所安的心境。

④焉:哪兒、怎麼的意思。

⑤瘦:隱藏,掩蓋。

【心得】

孔子說:“考察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觀察他的經曆、辦事的手段和方法,考察他所安的心境。那麼,這人還怎能隱藏得住?這個人還怎能隱藏得住呢?”

【故事鏈接】

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個特別討孔子歡心的叫宰予,他口才極好,善於雄辯。

一天,宰予問孔子說:“父母死了,兒子要服喪三年,這不是太長了嗎?”

孔子生氣地說:“君子服喪,吃飯不覺得香,聽音樂不感到快樂,你卻覺得時間太長。兒女從生下來開始,三年以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為死去的父母服三年喪這是最基本的禮儀,但在你看來卻可行可不行,你實在無可救藥。”宰予後來做了齊國大夫,因與田常合謀作亂而被誅滅九族。

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羽,相貌很醜,孔子開始認為他一定很笨,不會成才的。然而子羽品德極好,辦事公正,學習很用心,後來子羽在江南遊學,跟隨他學習的弟子有三百多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