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①第三(2 / 2)

後來,守廟人聽說了孔子的這番話,心中懊悔極了。從此,每當孔子來到太廟,他都很詳細地向孔子介紹有關知識。

以禮使臣,以忠事君

定公①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注釋】

①定公:魯國國君,姓姬名宋,昭公之弟,繼昭公而立,在位十五年(公元前509~前495)。

【心得】

魯定公問孔子:“君主差使臣子,臣子服侍君主,應是怎麼樣的呢?”孔子回答說:“君主應該依禮來差使臣子,臣子應該忠心竭力地侍奉君主。”

【故事鏈接】

東漢末年,丞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紛爭,天下大亂。徐庶輔佐劉備幾次擊敗曹兵。曹操把徐庶的母親扣留,作為人質逼徐庶歸順。徐庶無奈,隻好辭別劉備,奔赴曹營。臨別時,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問徐庶:“諸葛亮的才能比先生你如何?”徐庶說:“不能比,我不過是螢火蟲的微光,而諸葛亮則如日月的光輝。”劉備又問:“聽說,臥龍、鳳雛,能得到其中一個人的輔佐,就能安定天下。不知諸葛亮和這兩位先生比較怎樣?”徐庶說:“臥龍先生正是諸葛亮,如能得到他的輔佐,何必為天下不安定而發愁呢。”

劉備立即帶領關羽、張飛到南陽請諸葛亮出山。他們第一次撲了個空,諸葛亮不在家。看門的書童說不知道諸葛亮到什麼地方去了,也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劉、關、張三人隻好掃興回營。

後來有人報告說,諸葛亮回來了。劉備非常高興,立即和關羽、張飛頂著鵝毛大雪,第二次請諸葛亮。結果諸葛亮在他們來到的前一天,又出門了。

劉備第三次和關羽、張飛來拜訪諸葛亮時,正趕上諸葛亮睡覺。劉備出於虔誠和禮貌,不讓驚動,靜靜等在門外。張飛要發火,想把諸葛亮驚醒,被劉備止住了。

諸葛亮醒來,聽書童說劉備來訪,馬上換了衣服,請劉備進屋詳談。

劉備向諸葛亮懇切地表明了平定天下,讓百姓過上國泰民安的日子的決心和意願。

諸葛亮深思熟慮後說:“曹操打著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手下兵多將廣,謀士眾多,曹操本人又很有軍事才能。目前,你沒有力量和他爭奪高低,他占著天時;東吳的孫權,憑借長江天險,統治江南,從他父親孫堅到他這一代,已經三代,根基牢固,占著地利,也不能和他正麵發生衝突。將軍可以先攻取荊州,再占領蜀,然後以蜀為基地奪取三秦,從荊州出兵進攻洛陽,老百姓一定會歡迎你。做到這些你就占了人和,天下也就平定了。”一番對天下形勢的總體分析使劉備更加佩服諸葛亮的智慧。諸葛亮感激劉備的誠懇,同意出山輔佐。

後來劉備稱帝,諸葛亮做了丞相,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韶》與《武》

子謂《韶》①,“盡美②矣,又盡善③也。”謂《武》④,“盡美矣,未盡善也。”

【注釋】

①《韶》:相傳是古代歌頌虞舜的一種樂曲。

②美:指樂曲聲音美。

③善:指樂曲的思想內容好。

④《武》:周武王時的樂曲名,是歌頌周武王的樂曲。

【心得】

孔子評論《韶》說:“藝術形式美極了,內容也很好。”評論《武》說:“藝術形式很美,但內容卻差一些。”

【故事鏈接】

春秋時,天下大亂,社會動蕩不安。孔子三十五歲那年,魯國國內發生動亂,君臣之間爭權奪利,鬧得百姓心神不定。孔子怕遭到災禍,帶著幾個弟子逃到齊國。

有一天,齊國的樂人專門為孔子演奏《韶》的樂曲。孔子聽得非常高興,覺得它音調很動聽,意思也表達得比較完美。他簡直聽得入了迷,一連幾天都在回味著《韶》的音律,連肉的味道都不知道了。

不久,齊國的樂人又為孔子演奏了《武》的樂曲。孔子聽了,也覺得它音調很動聽,隻是表達的意思還不夠完整。

有人問孔子說:“先生,《韶》和《武》您都欣賞過了,請您講講看法!”

孔子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韶》樂好呀,它的曲調美極了,而且表達的意思也極好。至於《武》樂嘛,它的曲調也美極了,隻是意思還不夠好。”

孔子為什麼作這樣的評價呢?原來,《韶》樂是虞舜時代的樂曲,孔子向往那個時代,所以極力讚美它;而《武》樂是周武王時代的樂曲,周武王的天下是由討伐商紂而來的,孔子喜歡文治而不喜歡武治,因此他就說《韶》樂好,《武》樂比不上《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