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個得了怪病的人來請華佗看病。可華佗覺得這個人已經沒救了。
沒過多久,華佗在路上又碰見了那個病人。他見那個病人根本不像是有病的樣子,忙問是怎麼回事兒。病人告訴華佗,是城西的一個老先生用一個偏方治好了自己的病。華佗聽了很佩服那位先生,決心到他那兒學醫。可是他知道,如果老先生知道他是有名的華佗,一定不肯收他為徒。於是,華佗隱姓埋名裝成了一名普通人,做了老先生的徒弟。
一天,老先生外出了,華佗正在和師弟製藥,屋裏來了一位病人。華佗給他診了脈後,給其服用了一小包砒霜。不一會兒,病人就好多了。
這時,老先生回來了,他知道事情的經過後,心想,這種以毒攻毒的方法,除了我之外,隻有華佗知道呀!莫非他就是名醫華佗。他連忙問:“你就是華佗吧?”華佗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並說出了求學的理由。
老先生握著華佗的手說:“你這樣的名醫為了學醫竟然肯給我當徒弟,天天幹學徒的活兒,真是了不起啊!”
老先生被華佗的求學精神感動了,馬上把那個治怪病的偏方告訴了他。
君子之道
子謂子產①:“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曾,其使民也義。”
【注釋】
①子產:即公孫僑。名僑,字子產,又字高美,諡號成子。春秋時代鄭國人,是鄭穆公的孫子,公子發的兒子。他是春秋末期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心得】
孔子評論子產說:“他有君子的四種道德:他自己的行為莊重;他侍奉君主恭敬認真;他教養人民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故事鏈接】
子產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在擔任鄭國的相國期間,任用賢能,實行了重大改革,整頓田地疆界和溝洫,又創立了按“丘”征“賦”製度。
對於子產的做法,有些國人不理解,便說:“子產計算我的家產而收費,丈量我的耕地而征稅,誰殺死了子產,我助他一臂之力。”子產聽後不以為然地說:“這有什麼?隻要對國家有利,生死由它去吧。”並且,不毀鄉校,聽取“國人”意見。
三年之後,鄭國的政局穩定,生產發展,人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國人都非常感激他。當子產去世時,全國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如同自己的親人去世一樣。孔子與子的交往很多,對於他的一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之為“古之遺愛”。
左丘明恥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①,左丘明②恥之,丘亦恥之。匿③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注釋】
①足恭:過分恭敬討好人。
②左丘明:姓左丘名明,春秋時期魯國的賢人,擔任過魯國的太史,與孔子同時或較早於孔子,相傳是《左傳》一書的作者。
③匿:隱藏。
【心得】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好看的臉色、低三下四地逢迎他人,這樣的態度左丘明認為是可恥的,我也認為是可恥的。內心隱藏著怨恨而表麵上卻要和他結交朋友,這樣的人左丘明認為是可恥的,我也認為是可恥的。”
【故事鏈接】
唐朝有個名叫李義府的人,出身貧寒,但潛心讀書,關心時政,胸懷大誌。唐太宗時,他在科舉考試中因對答良好而被朝廷錄用,當了一個小官。
唐高宗繼位後,擅長奉承拍馬的李義府升了官。過了幾年,高宗想把武則天立為皇後,李義府百般擁護、萬分支持,博得了高宗的歡心,很快升任右丞相,成為掌握朝政大權的高級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