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篇第五(3 / 3)

李義府表麵上待人和藹謙恭,臉上總是帶著微笑,但心底裏卻褊狹陰險,對冒犯或不順從他的人打擊報複,決不手軟,那些得罪過他的人都會遭到他的迫害。為此,大家在背後給他一個外號:“笑中刀”。

有一次,李義府聽說大理寺(最高司法機構)的監獄裏關著一個犯死罪的女囚,長得非常漂亮,便想霸占她。他目無國法指使獄吏畢正義私下放了她,然後把她弄到手。事情被發覺後,主管大理寺的官員向高宗奏告。畢正義畏罪自殺,李義府以為死無對證,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侍禦史(掌管監察官員工作的官員)王義方了解內情後,向高宗奏告此案的主謀是李義府,要求朝廷對他嚴加懲處。但是,高宗加以偏袒,不僅不捉拿李義府問罪,反而將王義方貶到外地去做小官。事後,李義府還恬不知恥、皮笑肉不笑地諷刺了王義方。

後來,李義府目無法紀,膽大妄為。一天他在宮中偷看到一份任職名單,便默記一人,回家後指使兒子去向此人索要錢財,此人無意中將此事說了出去,高宗便將他父子倆流放到邊遠的四川去。長期作惡多端、笑裏藏刀的李義府終於難逃法網,世人無不拍手稱快。

各言爾誌

顏淵、季路侍①。子曰:“盍②各言爾誌?”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③,無施勞④。”

子路曰:“願聞子之誌。”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注釋】

①侍:服侍。站在旁邊陪著尊貴者叫侍。

②盍:何不。

③伐善:誇耀自己的優點和才幹。

④施勞:張揚自己的功勞和業績。

【心得】

顏淵、季路兩個人侍立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何不各自說說你們自己的誌向?”

子路說:“我願意把我的車、馬和衣服與朋友共同使用,即使用破了舊了我也沒有什麼抱怨的。”

顏淵說:“我願不誇耀自己的優點和才幹,不張揚自己的功勞和業績。”

子路對孔子說:“願意聽聽您的誌向。”

孔子說:“(我的誌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弟子們得到關懷。”

【故事鏈接】

秦朝末年,劉邦和項羽領導的起義軍是兩支最大的起義隊伍。最後,他們約定,誰先入鹹陽,誰就稱王。結果,劉邦率部長驅直入,向西進兵,攻下秦都鹹陽,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劉邦當時非常重視籠絡人心,軍紀也比較好。劉邦的部隊,進至霸上的時候,秦王子嬰前來投降,脖子上套著帶子,雙手捧著皇帝的印,跪在道旁。有的將領主張把秦王殺了,劉邦不同意,說:“他既已投降,就不必殺他了。”當即把他看管起來,大軍於是開進鹹陽。

劉邦當時召集各縣代表人物舉行了會議,劉邦對大家說:“各位父老們,你們已被暴秦折磨夠了,我現在宣布廢除秦朝的一切苛捐雜稅和法律製度;地方官吏照常工作,我們的部隊已經撤回霸上,請大家不要害怕。”劉邦為安定秩序,收攏人心,還宣布了三條約法,他說:“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意思是殺了人的要償命,傷害了人要治罪,搶劫東西的要懲處。劉邦還派出人員會同秦朝原來的地方官吏,在各縣各鄉普遍宣傳約法三章。關中各地群眾,很快都安定下來,紛紛擁護新主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