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第六
不遷怒,不貳過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①,不貳過②。不幸短命③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注釋】
①遷怒:把怒氣移到別的事情上去。
②貳過:重犯同樣的錯誤。
③短命:顏回死時年僅三十一歲。
【心得】
魯哀公問:“你的學生中哪個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學生好學,不把學習的怒氣發泄到別人身上,也不會重複犯同樣的錯誤。他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就再也沒有聽說好學的人了。”
【故事鏈接】
車胤,晉代南平人,他的曾祖父車浚曾是三國時吳縣的太守。
有一年,吳縣一帶鬧災荒,百姓們無糧度日。車浚上書吳王孫皓,請求發放救濟糧。不料孫皓以為他想借機謀反,故意美化自己,下令將他斬首。從此,車胤家裏就變得一貧如洗了。
車胤年少時讀書很勤奮。太守王胡之曾對他的父親車育說:“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此後,車胤在父親的教導下每天發憤苦讀。家裏窮得連買燈油的錢都沒有,一到天黑就沒法讀書,車胤感到很無奈。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看見許多螢火蟲在空中飛舞,發出點點亮光。他非常高興地想到:要是把這些螢火蟲收集起來,不就是一束明亮的光源嗎?於是,他捉了幾十隻螢火蟲,裝在用白紗布做的口袋裏,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晚上就借著螢火蟲的光,發憤苦讀起來,後來成為了一名大學問家。
一簞食,一瓢飲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①食,一瓢飲,在陋巷②,人不堪③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注釋】
①簞: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
②陋巷:這裏指顏回的住處。
③不堪:不可以忍受。
【心得】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食,一瓜瓤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中,別人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而他卻不改變他自己樂觀的態度。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故事鏈接】
於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二十四歲中進士,不久就擔任監察禦史。他為官清廉,為人耿直,明宣宗很賞識他的才能,先後破格提拔他為河南、山西巡撫。於謙雖然身居高官,卻依然過著儉樸的生活。
明宣宗去世以後,九歲的太子朱祈即位,就是明英宗。因皇帝年少,宦官王振專權。王振勾結內外官僚作威作福,大臣都叫他“翁父”。於謙看不慣他獨攬朝政,從不逢迎他。為此,王振對於謙非常忌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