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第六(2 / 2)

當時外省官員進京朝見皇帝或辦事,都要賄賂朝中權貴,否則寸步難行。於謙在擔任巡撫從外地回京時,他的幕僚建議他買些蘑菇、絹帕、線香之類的土特產孝敬權貴。於謙從來不這樣做,他甩了甩兩隻寬大的袖管,說:“我就帶兩袖清風!”

回到家裏,他就寫了一首題為《入京》的七絕詩。他在詩中寫道:

“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文質彬彬

子曰:“質①勝文則野②,文勝質則史③,文質彬彬④,然後君子。”

【注釋】

①質:樸實。

②野:粗野,鄙陋。

③史:言辭華麗,這裏指虛浮、華而不實。

④彬彬:指文和質兩方麵配合得很恰當,既文雅,又樸實。

【心得】

孔子說:“樸實勝於文采,就未免流於粗俗;文采勝於樸實,又未免虛偽浮誇。文采和樸實應配合恰當,既文雅又樸實,這才是君子。”

【故事鏈接】

服虔,字子慎,東漢河南滎陽(今河南省滎陽市)人。曾任九江太守,是著名學者。他在《春秋左氏傳》的研究方麵很有專長,要給這部書作注釋,就想參考各家學說的異同。

有一天,他聽說崔烈召集學生講授《左傳》,便隱匿姓名,去給崔烈的學生當傭人做飯。每當崔烈講課的時候,他就躲在門外偷聽。在他了解到崔烈的學術觀點超不過自己以後,便漸漸地和那些學生談論他的得失。崔烈聽說此事,猜不出他是什麼人,但素來聞知服虔的名聲,便懷疑是他。

第二天清晨,他便前往服虔的宿舍,趁他還沒醒來的時候,便突然喚道:“子慎!子慎!”服虔不覺驚醒應答,於是兩人就結交成為好友。

好之不如樂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心得】

孔子說:“懂得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故事鏈接】

從前有個叫於仲文的小孩,他聰明好學,每當看到父親讀書時,他就在一旁咿咿呀呀地跟著學。

有一天,於仲文要求父親給他蓋一間書房,那樣的話自己就可以在書房裏好好讀書。父親見他言辭懇切,又那麼認真,就很快給他蓋了間小草房。

草房蓋好後,小仲文每天都拿著書躲到草房裏。這天,父母悄悄地來到草房,從窗口向裏望去。隻見小仲文正津津有味地看書,每當看到精彩的地方就咯咯直笑。

於仲文一直以學習為樂,勤奮好學,長大後終於幹出了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