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篇第七(2 / 3)

看到魯國越來越強大,齊國很想跟魯國結盟。於是齊景公寫信,約魯定公在齊魯交界的峽穀會盟。魯定公把這件事告訴孔子,並決定讓孔子擔任“相禮”(諸侯開會時的助手)。

孔子想到齊國以前是魯國的敵國,總是對魯國虎視眈眈,這次說是要和魯結盟,其實可能隻是想探探魯國的虛實。所以他勸魯定公一邊準備會盟的事,一邊讓軍隊嚴陣以待。魯定公認為孔子這是多此一舉。

但孔子認為有備無患,堅持要做好防範的準備。由於孔子的精心謀劃,齊國不但沒敢輕舉妄動,魯國還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會後,齊景公退還了從魯國侵占的三處土地。

因為這次失敗,齊國君臣認為孔子是一個善於謀劃、智力超群的人,隻要他留在魯國做官就會對自己的國家非常不利,便策劃了一條離間計,使魯定公與孔子的關係破裂了。

孔子對所發生的一切很清楚,知道是齊國人的計謀,但魯定公卻缺乏謀略,中計上當,誤解孔子,孔子對他很失望,於是,他帶著自己的學生離開了魯國。

富而可求也

子曰:“富①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②,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注釋】

①富:指升官發財。

②執鞭之士:指天子、諸侯出巡時,揚著竹鞭、喝令群眾讓道的差事,意指地位低下的職事。士,通“事”,差事。

【心得】

孔子說:“如果富貴合乎於道就可以去追求,雖然是給人執鞭的下等差事,我也願意去做。如果富貴不合於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還是幹我所喜好的吧。”

【故事鏈接】

戰國初年,樂羊子一家住在洛陽附近的一個小村莊裏,過著清貧的生活。

“唉!什麼時候日子才能過得好一點兒呢?到時妻子就不用受那麼多苦了。”樂羊子一想到妻子從嫁給自己以來,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心裏感到很內疚。

農閑時,樂羊子決心進城掙點錢,好貼補家用。這個主意也得到了妻子的讚同,她高興地對丈夫說:“這個想法不錯,你放心地去吧,家裏有我呢!”

於是樂羊子告別妻子,背著行囊,朝洛陽城趕去。剛走到半路,樂羊子發現前麵有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撿起來一看,嘿!是個金元寶。“哈哈,這下不愁吃穿了,我還去做什麼工呀?快回去讓妻子也高興高興吧!”

他忙轉身向家裏跑去。可當妻子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後,卻並不高興,她耐心地對丈夫說:“誰都想過上富足的生活,可是應該靠自己的勞動去爭取。靠運氣撿到別人的財物有什麼值得高興的呢?這不但不是長久之計,還敗壞了自己的品德呀!”

妻子這一番話說得樂羊子心服口服。他立即返回原路,將金元寶放回原處,然後徑直向洛陽城走去。

後來,樂羊子經過努力,做了魏國魏文侯的將軍。

樂在其中

子曰:“飯疏食①,飲水,曲肱②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注釋】

①飯疏食:飯,這裏是“吃”的意思,疏食即粗糧。

②曲肱:肱,胳膊。曲肱,即彎著胳膊。

【心得】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睡覺,其中也自有它的樂趣。幹不正當的事而得到的財富與權貴,在我看來就如同浮雲。”

【故事鏈接】

季劄是吳王壽夢的第四個兒子。他聰明能幹,吳王很喜歡他。

公元前561年,吳王得了重病,雖然當時規定王位應該由長子繼承,但吳王卻想將王位傳給季劄。季劄對父親說:“禮製的規定是大家公認的,父王怎麼能隨便廢棄呢?而且同是父王的兒子為什麼隻對我施與私情呢?這是萬萬不成的。王位還是由大哥來繼承吧!”

吳王見季劄態度堅決,就讓大兒子繼位執政,而且兄弟依次相傳。在哥哥們執政期間,季劄輔助治理國事,十分盡力。

後來他的三哥又要把王位傳給季劄,可季劄覺得自己幫助哥哥治國,多為百姓做好事就很開心了,不一定非要繼承王位。

他對哥哥說:“做人隻要行為正當、品格高尚就好,至於榮華富貴,猶如秋風過耳,天際浮雲,我是不關心的。”季劄不但沒有接受王位,還前往自己的封地延陵隱居了起來。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葉公①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②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注釋】

①葉公:姓沈,名諸梁,楚國的賢大夫,是葉城(今河南葉縣南)的邑宰,由於楚君稱王,邑宰也相應稱公。

②其:他,孔子自指。

【心得】

葉公向子路詢問孔子的為人怎麼樣,子路不回答。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這樣說:他的為人啊,用功就會忘了吃飯,快樂就會忘了憂愁,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罷了。”

【故事鏈接】

左思是西晉時有名的文學家,年輕時和一個叫潘安的人一起去洛陽求官,由於長相醜、思維慢,常受到別人的嘲笑。左思對此並不感到氣餒,堅信自己能寫出流傳千古的作品。於是,他更加努力,打算寫一篇《三都賦》。他暗自用功,廢寢忘食地誦讀和摘抄。此外,他還不顧別人的白眼,上門請教有學問的人。就這樣整整過了十年,左思的頭發全白了,背也駝了,但他卻寫成了名揚千秋的《三都賦》。當時的洛陽一下子被震動了,人們都爭相一睹為快,由於需要用紙手抄,一時間洛陽的紙價上漲了不少。

敏以求之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心得】

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擁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詩書禮樂文化,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

【故事鏈接】

孔子的父親曾經做過魯國鄹邑的小官,但在孔子三歲時就去世了,是母親含辛茹苦地把他養大的。小孔子非常懂事,他不但特別孝順母親,還很勤奮好學。不幸的是,在孔子十七歲那年,母親也去世了,孔子的生活更困苦了,但他不曾放棄每一次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