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篇第八
犯而不校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①;有若無,實若虛;犯②而不校③——昔者吾友④嚐從事於斯矣。”
【注釋】
①寡:少,缺少。
②犯:受人侵犯或欺侮。
③校:同“較”,計較。
④吾友:我的朋友,曆代注家大都認為是指顏回。
【心得】
曾子說:“自己有能力卻向沒有能力的人請教,自己知識豐富卻向缺少知識的人請教;有才學就好像沒有一樣,滿腹經綸卻像空無一物一樣;縱使被欺侮,也不去計較——以前我的一位朋友就這樣做過。”
【故事鏈接】
祁黃羊是春秋時晉國的大夫,品德高尚,是晉平公的得力謀臣。晉平公要決定什麼大事,都要同他合計一番。
有一天,晉平公把祁黃羊召進宮,問他:“南陽縣還缺個縣令,誰可以勝任呢?”祁黃羊想了想,說:“解狐去比較合適。”
晉平公知道解狐平時與祁黃羊有點不和。他聽到祁黃羊舉薦解狐,有點奇怪,就說:“解狐不是與你有仇嗎?你怎麼推薦他去當縣令?”祁黃羊說:“您問的是誰可以去當南陽縣令,又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
晉平公點了點頭,說:“好吧!”於是就派解狐去當南陽縣令。解狐到了南陽,把南陽治理得很好,老百姓都很擁戴他,認為晉平公用人確實高人一等。
後來,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就感慨地說:“祁黃羊的話說得太好了!舉薦人才不回避跟自己有仇的人,真是公而忘私啊!”
祁黃羊如此寬宏大量,以國為重,不計較個人利益,值得我們學習。
托六尺之孤
曾子曰:“可以托①六尺之孤②,可以寄百裏③之命,臨大節④而不可奪⑤也。君子人與⑥?君子人也!”
【注釋】
①托:拜托,委托。
②六尺之孤:指未成年而接位的年幼君主。
③百裏:指方圓百裏的一個諸侯小國。
④大節:指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
⑤奪:動搖,改變。
⑥與:同“歟”。
【心得】
曾子說:“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命運寄托給他,麵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動搖屈服。這樣的人是君子嗎?是君子啊!”
【故事鏈接】
三國時期,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不聽諸葛亮勸解,興兵伐吳。由於疏忽,被吳軍火燒連營,慘敗而歸,退守於白帝城。劉備知道自己活不長了,就派人招來諸葛亮,交待了自己的後事,並把兒子劉禪托付給諸葛亮。劉備死後,諸葛亮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輔佐幼主劉禪,可謂殫精竭慮。雖然劉禪昏庸,但在諸葛亮的輔佐下,總算穩定了西蜀的政局,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麵。諸葛亮德才兼備,忠貞不貳,是曆代政治家的光輝典範。稱他為君子,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