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可以不弘毅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注釋】
①弘毅:剛強而有毅力。
【心得】
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心胸開闊,意誌堅強,因為他擔負著沉重的責任而且路途遙遠。以實現仁德於天下為自己的任務,難道還不重大?奮鬥終生,至死方休,難道路途不遙遠嗎?”
【故事鏈接】
清朝末年,有一位化學家叫徐壽,他放棄了科舉考試,靠自己刻苦學習和廣泛涉獵,逐漸取得了一些成績。
徐壽從小就喜歡動手做一些小實驗,後來經過多方搜求,他買回一些儀器和實驗器皿,通過實驗,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1871年,徐壽和外國傳教士合作翻譯了《化學鑒原》一書,對西方近代化學知識進行了係統介紹,為中國近代化學學科奠定了基礎。
作為普通的讀書人,徐壽心胸開闊,有為國出力的遠大抱負,有不達目的不放棄的堅強意誌,因而對中國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詩》,禮,樂
子曰:“興①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注釋】
①興:激發,振奮。
【心得】
孔子說:“《詩經》使我振奮,禮使我能在社會上站得住,音樂使我的學習得以完成。”
【故事鏈接】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魯國的始祖。因為他原來的封地是周地,所以世人稱他為周公。周公一生曆經文王、武王、成王三代,在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的過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武王去世後,因成王年幼,周公沒有到魯國就封,而是留在鎬京代替成王執掌朝政,成了周王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
“以德配天”、“天命無常”是周公維護周朝統治的基本思想,他用這些思想解釋周朝為什麼能夠替代原來受天之命的商朝,使周王朝的統治具有不可侵犯的神聖地位。周公對周朝的統治也提出警戒,既然天命無常,便不可擁有永久的統治,隻有“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勵精圖治,才能保證統治的長久。周公的思想成為曆代封建帝王統治思想的基礎,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周公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禮樂製度,“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就是在周朝開始形成的。他嚴格區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以及親疏、尊卑、貴賤的禮儀,以確保周天子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平衡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分配。
在周公的輔佐之下,周成王開創了“成康之治”的盛世景象,使周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有的文明大國。
周公晚年是在周族的發祥地度過的。周公死後,成王以最隆重的天子之禮將他安葬,還特許魯國用祭祀天子的禮樂來祭祀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