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篇第九(2 / 3)

【故事鏈接】

春秋時,孔子的名聲很大。當孔子從魯國官位上退下來之後,曾多次遊說諸侯國家,但卻沒有得到重用,但他並不灰心,總希望有一天能施展才能,實現他的理想。人們見孔子沒出來擔任一官半職,都感到迷惑不解,議論紛紛。子貢聽到人們議論後,就去問孔子:“我有一個問題要問老師。假如我得到一塊珍貴的美玉,應該怎樣處理好呢?是把它放在櫃子裏藏起來,還是找一個識貨的買主將它賣出去呢!”孔子明白子貢的用意,幹脆地回答說:“賣出去!賣出去!我正等著識貨的高人呀!”原來,孔子是在等待適當的時機和理想的職位。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②,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注釋】

①九夷:古代中原地區對東方少數民族部落的通稱。

②陋:鄙野,文化閉塞,不開化,落後。

【心得】

孔子想到少數民族地區去居住。有人說:“那裏非常簡陋、落後,怎麼住呢?”孔子說:“有君子去住,還有什麼簡陋、落後的呢?”

【故事鏈接】

黃帝之後,堯當了部落聯盟的首領。堯很會治理天下,他整天戴著草帽,穿著草鞋,和大家一起幹活,將社會上的各行各業治理得井井有條。當時社會生產力還很落後,堯對大家的生活非常關心,總是扶貧救困,和大家共渡難關。當他看到有人吃不上飯穿不上衣服,總覺得是自己的過錯。有人犯了錯,他也首先責備自己沒有盡到責任。因為堯和人民同甘共苦,所以他贏得了人民的愛戴。

堯自己以身作則,生活過得很儉樸。他是部落聯盟的首領,應有自己的宮殿,但他的一家卻住著一間普通的草屋,和別的老百姓沒有一點差別。

有一次,堯所領導的幾個小部落聯盟的首領前來拜訪堯。他們都穿著很講究的衣服,一來到堯家,立即愣了,他們怎麼也不明白,堯怎麼住這樣的草屋呢?再一看堯的穿戴,他們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嘴上沒說心裏卻想:“難道這個穿補丁衣裳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堯嗎?”

堯落落大方,將首領邀請進自己的草屋,讓大家席地而坐,用土碗盛著野菜湯招待大家,津津有味地和大家談著治理天下的事。

各部落的首領們從堯那裏受到教育,從此再也不講究排場了。他們像堯一樣和老百姓同甘共苦,領導大家與大自然作鬥爭,使大家逐漸過上了好日子。

逝者如斯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心得】

孔子在河邊歎惜地說:“逝去的時光就好像這河水一樣,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

【故事鏈接】

路溫舒,字長君,西漢巨鹿東裏(今河南省新鄭)人。他年少時就十分喜歡學習,可家裏窮,每天他都要給別人放羊才能勉強填飽肚子,根本沒有機會進學校讀書。他常常想,如果我能邊放羊,邊讀書,多麼好啊!

有一天,路溫舒趕著羊群來到一個池塘邊,看見那一叢叢又寬又長的蒲草,靈機一動:這蒲草這麼寬,不正像那抄書的竹木簡嗎?這樣的書,不僅不用錢,而且重量也比用竹木簡做的書輕得多,放羊時還可以帶著閱讀。

於是,他采了一大捆蒲草帶回家中,然後做成和竹簡一樣的書。

有了蒲草書,路溫舒就不愁沒書讀了。他每次去放羊,身邊都帶著這種書,一有時間就讀。讀完一本再抄一本。這樣學習了一段時間,他獲得了不少知識,並因此到獄裏當了小吏。

乘著當小吏的機會,他又學習了當時的律令,被提升為獄吏。縣裏的人遇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都請他幫忙解決。憑著刻苦用功的精神,他終於從一個放羊娃成長為西漢時有名的法律學家。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

子曰:“譬如為山①,未成一簣②,止③,吾止也。譬如平地④,雖覆⑤一簣,進,吾往也。”

【注釋】

①為山:堆土成山。

②簣:盛土的筐子。

③止:停下來。

④平地:在平地上堆土成山。

⑤覆:傾倒。

【心得】

孔子說:“就好比用土堆山,隻差一筐土就堆成山了,如果停下來,那是我自己半途而廢。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雖然隻倒下一筐土,要繼續往上堆,那是我自己還要堅持的啊。”

【故事鏈接】

商紂王因為荒淫無道而亡了國。周武王接受商朝滅亡的教訓,施行仁政,處處為百姓著想,周朝的經濟很快得到恢複,進一步發展起來,政治穩定,人民都樂於其業。周朝很快強大起來。

有一次,西戎的使臣來到周朝,給周武王獻了一條罕見的大狗。這條狗毛色油亮,身材高大,每當發怒的時候就目露凶光,叫聲震天,非常威風。

周武王很喜歡這條狗,一有空就帶著狗去打獵,甚至把正事放在了一邊。大臣召公勸周武王說:“欣賞玩耍的物品是無所謂貴賤的,可貴的是人的德行。把人當做玩物戲弄,會喪失德行;把稀罕物當做玩物加以玩耍,會喪失誌氣,這就是‘玩物喪誌’呀!這條狗雖然品種優良,但需要專人精心喂養,不如幹脆不要養它。現在最要緊的是珍愛人才,這是國家強盛的根本大計。君主應該隨時積累自己的德行。美好的德行是靠一點一滴積累的。如果你在這些方麵加以注意,江山就可以世代穩固了。”

周武王聽了召公的話後,深深地感到自己錯了,應該以國事為重,於是不再去理會那條狗了。

苗而不秀

子曰:“苗①而不秀②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注釋】

①苗:指幼小的農作物。

②秀:指農作物吐穗揚花。

【心得】

孔子說:“幼小的農作物生長了卻不開花是有的;吐穗開花卻不結果實也是有的!”

【故事鏈接】

西漢時的丞相,著名文學家匡衡,小的時候家裏很窮,買不起蠟燭來供他晚上讀書。勤奮好學的匡衡不想虛度了晚上的時光。

匡衡的鄰居家日子過得挺好,每天晚上都點起蠟燭,屋裏照得通亮。他想到鄰居家裏去讀書,可是遭到了拒絕。後來,匡衡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偷偷地在牆壁上鑿了一個小洞,鄰居家裏的亮光就透過來了,他把書本對著這光,讀起來也挺方便。

匡衡讀的書愈來愈多,可是他沒有錢去買書,怎麼辦呢?有一天,他發現縣裏有一個財主,家裏堆放了許多書,他就去幫助財主家幹活,但不要工錢。財主很奇怪,問他:“小夥子,你為啥白白給我家幹活呀!”匡衡也不隱瞞,就說:“我給你幹活,不想得到工錢,隻想借你家裏的書看看,不知你答應不?”

財主非常高興,就把家裏的書全都借給他。後來,匡衡終於成就了學業,並被漢文帝拜為丞相。

匡衡的故事正說明了隻要你有誌向,肯努力,一定會有取得成就的一天。如果自己不努力,就是有再好的條件,也不會成功,如同隻開花不結果的植物一樣。

後生可畏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①焉,斯②亦不足畏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