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晏嬰看到這種情況,深以為憂,想要把三個人殺掉,但三人大力難製,怕弄巧成拙。

有一天鄰邦的國王魯昭公帶了司禮的臣子叔孫若訪問,謁見齊景公。齊景公即設宴款待,也叫相國晏嬰司禮,文武官員全體列席,以壯威儀。三位勇士也全副武裝起來,奉陪左右,威武十足擺出不可一世的驕態。

酒過三巡,晏嬰上前奏請,說:目下禦園裏的金桃熟了,難得有此盛9會8,可否摘些來宴客?”景公即派掌園官去摘取,晏嬰卻說:金桃是難得的仙果,必要我親自去監摘,這才顯得莊重。”一會金桃摘回來了,裝在盤子裏,每個有碗口般大,香噴噴的,景公一見便問:隻有這麼幾個嗎?”晏嬰回答道:樹上還有三、四個未成熟,隻摘回這六個。”兩位國王各拿一個吃了起來,互相讚賞著味道鮮美無比。景公乘興

對叔孫若說:這仙桃是難得之物,叔孫大夫名揚四海,有功於兩國邦交,賞你一個吧!”叔孫若跪下答道:我哪裏及得上貴國晏相國呢,仙桃應該賜給他才對!”景公便說:既然你們互相謙讓,那就每個人吃一個吧!”晏嬰和叔孫若拜謝了,每人拿了一個桃。吃完以後,盤裏還乘兩個金桃,晏嬰又上前請示景公,傳諭兩旁侍立的文武官員,著各人自報功績,誰的功勞最大,就可以吃一個桃。

勇士公孫捷乃挺身而出,大步走上前來高聲說道:從前我跟主公在桐山打獵,有一隻吊睛白額虎突向主公撲來,我急步上前用身體護住主公,親手打死了這隻虎,救了主公的命,解了主公的危難。這功勞大不大呢?”說完,得意洋洋地掃視群臣。

晏嬰連忙稱讚道:這是擎天保駕之奇功,將軍威武神勇,功不可沒,令人敬佩,應該受賜。”說著連忙遞給公孫捷一個桃,公孫捷哈哈大笑,將桃吃了。

這時古冶子也搶上前來,蔑視地說:打虎有什麼了不起,我當年陪同主公出去巡視,在黃河的驚濤駭浪中,浮沉九裏,斬妖龜之頭,救了主公一命,我這功勞怎樣?”景公一聽,忙接口稱讚道:真是難能可貴啊,那次要不是將軍,怕寡人早已溺死了!應該賞賜一個桃。”把最後一個桃賜給了冶子。

這時,氣壞了另一位勇士田開疆,他怒氣衝衝地嚷道:殺虎斬龜算什麼!以前我奉命率軍攻打徐國,獲得大勝,俘虜不計其數,並逼迫徐國不得不投降。我國獲得了大量戰爭賠款,其它的國家也為我國的威勢所震懾,紛紛上表祝賀並送來貢品禮物,為我國奠定了盟主的地位。這算不算功勞,能不能受賜呢?”說完,淩厲的目光朝四下掃視,好象要把眾同僚壓低一截。

晏嬰立即惋惜地說:啊呀,原來田將軍的功勞比公孫捷和古冶子兩位將軍大十倍了。隻是說晚了,金桃已經賜完了。將軍功高蓋世,真是名不虛傳,可惜啊可惜。要不先賜一杯酒吧,待金桃熟了再賜你一個,怎麼樣?”景公也安慰田開疆說:田將軍,算來你的功勞最大了,可惜說得遲了。”田開疆怒氣衝衝地按著佩劍,大聲嚷道:斬龜

99打虎有什麼了不起?我為國家跋涉千裏,血戰功成,反被冷落,而且在兩國群臣之間受此侮辱,被別人恥笑,還有什麼麵子站在朝廷上呢?”立即拔劍自刎而死。

公孫捷大吃一驚,也拔出劍來,說:我的功勞小卻得到賞賜,田將軍功大,反而吃不著桃,天理難容!”說著也引頸自戮,倒在血泊之中。古冶子一見,大吃一驚:啊呀,我們三人是結拜兄弟,誓同生死,現在倆個人都死了,我又有什麼臉一個人活在世上?”說畢寶劍一揮,自殺而死。景公想製止也來不及了。從此以後,晏嬰順利地把奸黨逐個收拾,使齊國變得強大起來。

晏嬰在此使用計策,即為縱火打劫。他巧妙地利用獎賞隻有二桃,而勇士卻有三位,挑起三位勇士相互比功的競爭。因矛盾得不到解決,三位勇士誰也不肯相讓,最後都自殺身亡。晏嬰此時出來打劫,把其他的奸黨都一一收拾,可謂大獲全勝。晏嬰使用的就是縱火打劫的第一種;使用計謀促敵內變,自相殘殺,力量消弱之時再出來收拾殘局。

蕭幹撒謊敗敵

公元1122年,北宋都統製劉延慶率領十萬大軍趨燕攻遼,屯兵盧溝(今流經河北、北京境內的永定河)南。遼將蕭幹分兵切斷宋軍糧道,活捉了宋護糧將王淵和兩名宋兵。蕭幹把兩名宋兵眼睛蒙上,留在自己的營帳內。半夜,蕭幹故意和身邊官員說假話,意在給兩個宋兵聽:我聽說宋軍有十萬大軍,這有什麼了不起,我們兵力是它三倍(實際上不過萬餘)。我們應當把大軍分為左右兩翼,用精銳兵力衝擊宋軍中堅,左右兩翼進行配合。到時候舉火為號,見火起,中間衝殺,兩翼夾擊,一定能把宋軍消滅幹淨!”說完,故意放跑了一個宋兵。這個宋兵逃回去後,將自己夜裏所聽到的話報告了劉延慶,劉延慶信以為真。次日一早,蕭幹點起了大火,劉延慶見到火光,以為遼軍真的攻上來了,嚇得急忙命令士兵燒掉營壘逃跑。由於慌亂,宋軍互相踐踏,屍橫遍野。蕭幹隻是說了幾句假話,點起一堆大火,就使十萬北宋官兵望風而逃。

100

劉裕縱亂稱帝

公元403年,執掌朝政大權的楚王桓玄企圖用禪讓的方法奪取帝位。為了穩妥起見,桓玄派桓謙去征詢北府兵將領劉裕的意見。桓謙並不知道在此以前已經有人和劉裕密謀要推翻桓玄了。劉裕也

是個不願甘居人下、心懷異誌的雄豪人物。但他審時度勢,認為還未到足以討伐桓玄的境地,於是便秘密製定了“待其已篡,於京口圖之”的計劃。劉裕為加速桓玄走向敗亡,就對桓謙說,桓公“勳德蓋世,晉室微弱,民望久移,乘運禪代,有何不可?”桓謙見劉裕不持異議,就高興地說:隻要你沒有意見,這件大事就成功了。”然而桓玄逼晉安帝禪讓之後,還不到兩個月,劉裕就在京口舉兵討伐桓玄,令其稱帝的美夢化為泡影。

楚莊王智斷敵國情

春秋時期,楚國莊王熊侶即位後,申張王權,整頓內政,擴充武備,欲稱霸中原,問鼎周王室。他準備在小國陳國身上初試牛刀,便派人前去偵察陳國實情。不久,偵察陳國的人回來稟告莊王:陳國不可攻伐。”莊王問道:為何不可伐陳?”來人告知:陳國城高溝深,防衛嚴密,而且城內糧食儲備豐足。”莊王一聽笑著說道:這正說明陳國可以攻伐!陳國已出現亡國的征兆。陳國國小而軍需儲備豐足,儲備豐足必定賦稅繁重,賦稅繁重則百姓怨恨。這樣的小國卻高築城牆、深挖城溝,必然過度地役使民力,陳國百姓一定已經精疲力盡,怨聲載道了。”楚莊王隨即下令發兵攻伐陳國,果如莊公所料想的那樣,陳國軍隊不堪一擊,雖有高牆深溝也無法抵禦楚軍的進攻,陳國被楚國一舉所滅。

楊堅書詔攻心滅陳

公元588年,隋朝出兵攻打陳國。開戰之初,隋文帝楊堅即書寫詔書三十萬份,譴責陳叔寶,並列舉其十二大罪狀,向陳國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政治攻心戰。隋大將賀若弼在作戰中將此種政治攻勢與軍事打擊相結合,每有所俘,皆不傷害,而是給予糧食、撫慰遣返,同時“付以敕書,令分道宣諭”。結果江南人心不戰而潰,軍心民心亦皆歸於隋。

101

郭崇韜獻策滅梁

五代亂世,皇祚迭更。代州雁門(今山西代縣)人郭崇韜追隨晉王李克用,因他機智多謀,李克用任命他為中門使,專典機務,凡有征伐之事多用他的計謀。當時,梁、唐之間屢有戰事,後唐將領多主張同後梁約和罷兵,以黃河為界。後唐莊宗召見郭崇韜,向他問計,郭崇韜說:陛下興兵仗義,將士疲於戰爭、生民苦於轉餉者十餘年矣。況今大號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願陛下分兵守魏,固劉楊,而自鄆長驅直搗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莊宗聞聽大喜,說:這才是大丈夫的事業呀!”於是當即下令,後唐大軍夜渡楊劉,直指梁都(今河南開封),當時,梁軍主力在外,都城空虛,僅僅八天的時間就完成滅梁的大業。事後,莊宗論功行賞,郭崇韜以謀劃良策而功居第一,位兼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