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計2
馮諼為孟嚐君謀相位
戰國時候,齊國丞相孟嚐君,自逃出齊國之後,有人大肆散布謠言,說他想謀齊王之位,齊盡王信以為真,撤去他丞相職務。他的門下客馮諼,很富機智,有謀略,設法為孟嚐君複職。他先跑到秦國去見昭襄王,說孟嚐君已被撤職,勸襄王聘他入秦引為己用,秦王大喜,乃秘密派人去接孟嚐君。馮諼托詞先行回去通知,他回到齊國,直見齊王說,秦國已派人秘密來接孟嚐君了,如果他一旦入秦,對齊國將大大不利。”齊王派人去打聽,果然不錯,想孟嚐君這個人才,絕不可以資敵利用,便問馮諼怎麼辦?馮諼說:很簡單,複他的職位,絕不會去為敵人服務的”。齊王準奏,立即恢複了孟嚐君的相位。
這計做的很漂亮,憑馮諼的幾句話,孟嚐君就能轉危為安,終身無禍。
112
拿破侖開槍救人
有一次,拿破侖騎馬穿越一片森林,忽然聽到了一陣緊急的呼救
聲,他揚鞭策馬,朝著發出叫喊聲的湖邊跑去,見一個不會遊泳的士兵落在水裏,正往深水區漂,距離岸邊大約已有30米,這時岸上的幾個小士兵亂作一團,他們當中誰也不會遊泳,隻能無可奈可地呼叫。
拿破倉趕來問道:他會遊泳嗎?”一個士兵回答說:他隻能劃幾下,現在已不行了,漂移到了深水區,剛才喊救命哩。”拿破侖哼了一聲“哦?”,隨即從侍衛長手裏取過一支手槍並大聲朝落水的人喊道:“你還往當中爬什麼,趕快遊回來,再往前走,我就開槍把你斃啦!”說完,果然朝那人的前方開了兩槍。落水的人,也許是聽到岸上的威脅話,也許是聽到了前方子彈入水的響聲,猛然地回轉身來,拚力撲通撲通地胡亂遊著,居然很快就向岸邊靠攏了。
落水的士兵得救了,同伴們都很高興,這時人們才發現,站在他們身邊的竟是拿破侖皇帝。被救的小夥子驚魂初定,連忙拜謝皇帝,並不解地問:陛下,我是不小心落到水裏去的,快要淹死了,你還要槍斃我,這是為什麼呀?您的子彈差一點打中我,真把我嚇死啦!”拿破侖笑著說:傻瓜!不嚇這一下,你才真的淹死哩!你再往前漂去,就越漂越遠,你就再也爬不回來了。這是一個荒野深湖,周圍沒有居民,你看,這裏有誰能下水救你呀?你嚇了一跳,不就回過來自己救自己了嗎?”經他這麼一說,士兵們恍然大悟地笑了。
這件小事,反映了拿破侖的思維敏銳,決斷機智,他用常人難以想象出來的辦法救了落水者,拿破侖開槍,充分利用了落水士兵怕死求生的心理,而把子彈打在落水者前麵,是使他不敢再往前漂,而急忙轉過身來向岸邊遊。這一聲東擊西的計謀,實在高妙。
耳環和項鏈
阿加莎?克裏斯蒂是《尼羅河上的慘案》等推理小說的作者。有一天晚上,她應邀參加一個生日宴會,直到淩晨兩點鍾宴會才結束。回家時,她一個人走在又長又冷清的大街上,突然,從大樓的陰暗處,衝出一個高個子男人,手裏持著一把明晃晃的尖刀,向阿加莎撲了過
113來。
“你想要幹什麼?”阿加莎害怕地問道。“想要你的耳環,把它們摘下來!”阿加莎緊鎖著的眉頭舒展了,於是她努力用大衣的衣領掩住自己的項鏈,同時,用另一隻手摘下自己的耳環,一下子把它扔在地上。
“拿去吧!我現在可以走了吧?”她問。強盜看見她對耳環毫不在乎,隻是試圖要保護那串項鏈,於是說:把你的項鏈給我!”噢,先生,它一點也不值錢,給我留下吧。”少廢話。快點!”阿加莎的手顫抖著,不情願地摘下了自己的項鏈……
當強盜一走,阿加莎拾起了地上的耳環。原來阿加莎保護項鏈是假,保護耳環是真。鑽石耳環價值480英鎊,而強盜拿走的項鏈,僅值6英鎊10先令。
按常規判斷,一個人盡力保護的東西一定是最有價值的東西,阿加莎運用了“聲東擊西”之計,裝出要保護項鏈的樣子,給罪犯一種錯覺,從而保護了自己的鑽石耳環。
諸葛亮出師
諸葛亮小時候拜水鏡先生為師。滿三年後,水鏡先生對諸葛亮和他的同學說:我現在出一道題目考你們,合格的就算出師,不合格的就請便,以後不準說是我的弟子。這道題目是:從現在起到午時三刻止,誰能得到我的允許走出水鏡莊,誰就算出師了。”不少弟子傻了眼,急得抓耳撓腮。有的大呼“莊外失火”,有的謊報:大水漲到水鏡莊”,水鏡先生概不理睬。
徐庶暗中定了封假信哭著說道:今天早上有人自家中帶信來,說我母親病重,我情願不參加考試,請允許我馬上回家看望。”水鏡先生搖搖頭:午三刻以後請便。”龐統上前稟道:得到先生允許從莊裏出去,我是沒辦法了,但如果站在莊外,我倒能想出主意來,請先生允許我在莊外走一走。”水鏡先生笑了:龐士元休得需這些小聰明,一旁站下。諸葛亮看到他們都得不到水鏡先生的允許,便伏在桌上睡覺,鼾聲大作,攪得考試不成樣子,水鏡先生很是氣憤,要在往日老早就把他趕出去了。今天隻好忍著。
午時三刻就要到了,諸葛亮打個嗬欠站起來,一臉怒氣,蹋蹋打直奔堂上,一把抓住水鏡先生的衣襟,怒斥道:114
你這個書呆子!出個歪題坑害我們,我不當你的弟子,還我三年的學費來!還我三年的學費來!”水鏡先生是天下名士,誰不尊敬?現在受到諸葛亮這樣的侮辱,心裏別提有多麼惱火,直氣得渾身打顫,喚龐統、徐庶上堂吩咐
道,把葛亮這個東西趕出水鏡莊去!諸葛亮執拗著不出去,吵吵鬧鬧把考場攪得一塌糊塗,龐統、徐庶死拉硬拽才把他趕出去。
一出水鏡莊,諸葛亮哈哈大笑起來,龐統、徐庶被他笑糊塗了。他們心想諸葛亮今天怎麼啦?可能瘋了。正要開口問他,諸葛亮卻轉身跑進水鏡莊,來到水鏡先生麵前倒身下拜說道:方才弟子衝撞恩師,罪該萬死!”水鏡先生一愣,猛然醒悟。轉怒為喜,扶起諸葛亮說道:你可以出師。”諸葛亮說:龐統、徐庶也出了水鏡莊,理應出師,請先生恩準。”水鏡先想了想,勉強答應了。這個例子中,諸葛亮為得到水鏡先生的同意,走出水鏡莊,運用聲東擊西之計。他知道一般的方法無法騙過水鏡先生,所以故意裝睡,把考場搞亂,惹得水鏡先生生氣,然後又侮辱水鏡先生,逼他交還學費,通過這一係列的行為,最終使水鏡行生衝動起來,讓徐庶和龐統把他趕出水鏡莊,從而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晏子救燭鄒
據《晏子春秋》記載,齊景公喜愛打獵,而且非常喜歡養老鷹,讓老鷹去捉兔子。有一次燭鄒不慎讓一隻老鷹逃走了,齊景公非常生氣,下令要把燭鄒推出斬首。晏子見狀,為了營救燭鄒,立即上前拜見景公,說:燭鄒有三大罪狀,哪能這麼輕易地就殺了,請讓我一條條數出來,再殺他,可以嗎?”齊景公說:可以,你說吧!”晏子指著燭鄒的鼻子說:燭鄒!你為大王養鳥,卻讓鳥逃走,這是第一條罪狀;你使大王為了鳥的緣故而要殺人,這是第二條罪狀;把你殺了並不可惜,可是天下諸侯都會責怪大王重鳥輕士,這是第三條罪狀。”齊景公聽了這三條罪狀後,對晏子說:別殺了,我明白你的意思。”原業,晏子使用的是聲東擊西之計,表麵上好象是在給燭鄒加罪,實則是為他說情這樣既避免正麵為燭鄒說情之嫌,又真正救了燭鄒;既指出了齊景公的錯誤,又沒有直接接傷害齊景公的麵子。
聲東擊西巧推銷
115
有一位推銷員,去拜某公司的董事長,企圖推銷一批產品而遭到拒絕,很是掃興。在回家的路上他邊走邊琢磨下步該怎麼辦?總不能打退堂鼓吧?
忽然間,他想起自己進入董事長辦公室坐定不久,女秘書曾探進頭來對她的上司說:很抱歉,董事長,今天我沒有郵票給您。”原來是董事長有個12歲的兒子正在集郵,每天女秘書都從各地的來信中挑選幾張合意的郵票給他,而碰巧這一天沒有合意的。這位推銷員回憶到這兒,馬上明白了自己的工作目標,他要充分利用這次機會去接近董事長。
次日下午,他又去找那位董事長,但這次避而不談該公司的產品,而是告訴他這次是專程替他兒子送郵票的。董事長歡喜異常,像得到稀世珍寶似地接過郵票,連連稱讚:啊!多有價值!我兒子一定很開心!太感謝了!”他還拿出兒子的照片給推銷員看,兩人談了足足半小時有關集郵的事情,沒等推銷員開口,這位董事長便主動訂購了一大批產品。區區數十張郵票竟讓這位推銷員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劉勰設計獻《雕龍》
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花了多年心血寫成了《文心雕龍》一書,但書雖寫成,因劉勰默默無聞,著作得不到重視,也找不到名人指教。幾次去求見大文學家沈約,都被門人攔在門外。無可奈何中,他靈機一動,心生一計,把自己打扮成一個賣書郎,把自己寫的書背在身上,在沈約門前叫賣。這一天,沈約從外麵回來,正巧被劉勰認出來,他連忙放開嗓門喊道:賣書!賣書!”沈約是個書迷,聽說賣書便迎上去,劉勰乘機獻上自己的作品,並馬上解釋說:大人,小人寫了一本書,一直得不到大人的指教,才裝扮成讀書郎在此恭候的。”沈約也不生氣,把《文心雕龍》帶回去,讀後大為讚賞,把這部書稿放在自己案上,又把劉勰請到家中,對其作品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劉勰按沈約的意見,將文稿作了認真修改,《文心雕龍》從此才得以問世,劉勰1也16因此成了名家。
惠孟遊說宋康王
宋康王隻喜歡聽臣下講那些勇猛鬥狠的戰策,不願意聽有關仁
義道德方麵的意見。一日,惠孟晉見,康王就威嚇他,讓他不要講那有關仁義道德方麵的奏章。惠孟說:臣有一個比您所知道的還要神秘的東西,就算是天下最勇猛的人,也別想刺進身;天下最鬥狠的人,也別想擊倒您呢,陛下難道沒有興趣聽聽?”康王一聽,正中下懷,他讓說下去,惠孟見時機成熟,就開始步入正題:更高明的是讓那些愛好鬥狠的武夫根本不敢近您身,連在心裏也沒有敵意。”康王此時完全被他的話所吸引住了,催促惠孟接著說下去。“這個法寶不是別的,就是孔、墨二家的學說。他們二人雖無寸土之地,卻可君臨天下;沒有一官半職,卻名振一時。如今普天之民,莫不希望這兩家學說能夠早日實現。如今,您身為一國之尊,假若能以孔、墨二家學說作為治國藍本,那麼四海承平的景象,就指日可待了,您難道還認為有比這更好的辦法嗎?”宋康王聽罷,才知自己被孟惠一波三折地引入甕中,不過認為他說的也確實有道理。所以,康王在惠孟走後,對身邊的人說:惠孟的口才真不錯啊!連我都沒弄清他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