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隆美爾向阿拉姆、哈勒法一帶英軍防線發起攻擊,裝甲部隊受到英軍雷區和裝甲師的阻擊,改變行進方向。蒙哥馬利抓住這一有利戰機,令空軍對德軍坦克部分進行突擊,並組織炮兵進行猛烈炮擊,重創德裝甲部隊。同時,令空軍轟炸德軍後方運輸線。造成德補給困難,迫德軍撤退,轉入防禦。142
蒙哥馬利為實施反攻,進行了眾多欺騙活動。為隱蔽主攻方向和反攻時間,有意在另一方向製造主攻的假象,鋪設模擬輸油管,修築一條與之平行的模擬鐵路,還在沿途建立供水站。在工程進度上,
有意顯示在11月上旬完成,造成隆美爾判斷英軍將於11月攻擊的錯誤。另外,英軍還製作大量模擬坦克、卡車等假目標,配置在前沿和後方,供德軍偵察機拍照。與此同時,英軍準備反攻的一線部隊,借用夜暗秘密進入攻擊出發陣地,並嚴密偽裝。
10月23日夜,英軍在阿拉曼防線上全麵轉入反攻。德軍被英軍的欺騙行動所迷惑,錯誤地判斷英軍主攻方向,此時德軍主力還集中在英佯攻方向,英軍很快在德軍防區打開缺口,德軍發現英軍企圖後,迅速調兵增援。英軍立即調整部署,改變進攻方向,向德軍防守薄弱處進攻,將德軍主要注意力引至此。英軍乘機集中主力在主攻方向的另一端展開猛攻,突入敵縱深,爾後兩翼擴張,並以一部插入敵後形成包圍圈。11月4日,德軍全線潰敗,以慘敗而告終。
此戰役蒙哥馬利到任後,首先激勵士氣、整頓部隊、鼓舞鬥誌。當德軍攻擊受阻改變方向時,乘隙突擊,重創敵精銳,並以抽薪止沸之策,破壞敵後方補給,迫敵由攻轉守。爾後采取“設假隱真”和“示助為主”的計謀,造成隆美爾判斷錯誤,達到出敵所料,攻其不備的目的,一舉突破敵防。再用聲東擊西調動敵人,避實擊虛,穿插包圍,擊敗被稱為“沙漠之狐”的德國名將隆美爾。
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德國賠償問題成為長期懸而未決的最複雜的戰後問題之一。賠償數額、支付手段和期限,以及分配比例雖然幾經討論但最終未獲決斷。1922年德國政府通知賠償委員會,它無力繼續繳付賠款,請求將繳付期限推延到1924年年底。德國的請求引起協約國之間的意見分歧。因為法國要得到賠款的52%,它拒絕接受德國這項請求,英美兩國就表示支持。同年1月,德國庫諾政府上台,它更走上了公開抵製賠償義務的道路,而這使法國非常惱火。因此普恩加來決定使用“大棒”來教訓德國戰敗者。他以德國欠交14萬根電線杆,而且煤炭和牲畜的賠償也不足數為借口,1923年1月11日,糾集比利時,由法國派5個師,比利時出2個師,共約10萬人的兵力,進駐德國,占領魯爾地區,最東端深入到多特蒙德,製造了一場魯爾危機。法、比的軍事行動,喚起德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國熱
143情,引起他們的強烈反對。德國政府在《凡爾賽條約》的束縛下,在有兵也不能打的條件下,決定利用人民群眾的愛國情緒,采取消極抵抗政策:一、號召政府官員不聽從、不服從占領官的命令;二、要求工廠和礦山的全體職工,不給占領當局采煤和生產;三、號召全體居民不接受占領軍命令,拒絕為他們提供任何服務,無論報酬怎樣優厚;四、電話、電報、鐵路一律停業關門。消極抵抗迫使法國人不得不動用軍隊下井采礦和開車,但收效甚微。據統計,在魯爾占領期間,法國從這裏所取得的煤炭,僅及1923年前同期的1/4。此不抵抗政策是在不能武裝反抗的特定條件下可供選擇的一種鬥爭策略,其謀略意義就在於不與敵人合作。它對敵人起到了釜底抽薪、幹擾情緒的政治效用。
盟國奇襲德國重水工廠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為了實現其征服世界的野心,加緊對原子彈實驗製造,盟國為了清除這一潛在的巨大威脅,決心用釜底抽薪之謀,通過破壞其製造原子彈的必需原料———重水的生產,阻止研製計劃的實施。英國戰時內閣命令聯合作戰司令部,迅速派遣奇襲部隊攻擊德國生產重水的挪威諾爾斯克電氣化工廠。1943年2月17日,奇襲突擊隊突襲成功。此後,德國又修複了部分諾爾斯克電氣化工廠,重新生產重水。不久,美國部隊摧毀了該工廠發電所,迫使德國將全部儲存的重水裝運回國。盟軍突擊隊獲得情報後,又用定時炸彈將運送重水的“開特羅”號輪船炸毀,使德國僅存的部分重水全部泄入湖底。到此,德國企圖利用原子彈稱霸世界的美夢徹底成空。
英國實施武器禁運取得馬島之戰的勝利
武器禁運,是高技術戰爭伐交活動中一個有力的殺手鐧;尤其是對於武器主要依賴進口的國家,切斷了武器來源,便等於摧毀了其賴以進行戰爭的武器庫,這比過去任何時代都顯得更為嚴峻。在冷兵器時代,武器不過是大刀、長矛而已,隻是雙手的延伸,即使沒有這些武器,隨地抄起根木棒、鐵鍁也能抵擋一陣。熱兵器的製造技術也不是很複雜,武器性能的差別並不懸殊,所以人對武器的依賴性仍有限。而在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爭中,高技術武器裝備已不僅僅是人手144的延伸,而成為人的大腦、眼睛、耳朵以及整個身體四肢的延伸。在戰爭中高技術武器裝備對低技術武器裝備具有絕對的優勢,因而武器裝備作為決定戰爭勝負的砝碼其作用越來越重。所以,各國部隊
都極力設法取得武器裝備的優勢。可是,由於高技術武器裝備的技術複雜性和高難度,並非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馬上研製、生產、裝備部隊,不少國家隻有依靠進口;這樣一旦切斷了其高技術裝備及零部件的進口渠道,就會馬上削弱戰鬥力。所以,在現代戰爭中武器的禁運與反禁運、封鎖與反封鎖異常激烈,成為高技術戰爭伐交中的重要戰線。
在英、阿馬島之戰中,英國製服阿根廷的重要一招,就是對其實行武器禁運,切斷其武器供給線,從而從根本上取得了戰爭中的優勢。阿軍的武器裝備,特別是高技術裝備大多從法、德、美、英等國進口。戰前,阿根廷從法國訂購了14架“超級軍旗”式飛機,可是戰爭爆發時僅交付了5架;阿根廷的導彈也主要從美、法、以色列進口。這些武器一旦斷絕了來路,阿軍便難以同英軍較量。英國當時的首相撒切爾夫人,正是看準了這一點,立即召來了外交使節,如此這般交待一番,但見這些使節立即馬不停蹄地趕往美、法、以等國,說服他們對阿根廷實行武器禁運。也真靈驗,法國斷然宣布不再繼續履行與阿根廷簽訂的武器供應合同,停止提供尚未交付的9架“超級軍旗”式飛機和“飛魚”式導彈,也不對阿軍進行使用這些武器的技術指導。這使阿根廷的軍事力量受到沉重打擊,宛如抽薪止沸。此後,阿空軍攻勢明顯減弱下來,英軍趁機大舉反擊,重新奪占了馬島。
甘茂點破機關,滅對手於無形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大臣公孫衍深得秦王的賞識,即將受到重用。秦王不僅經常與公孫衍商議大政方針,而且親口許諾,要任命他為丞相。當時,秦國的丞相是甘茂。此人累世高官、老謀深算,在秦國政界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甘茂估計到秦王有意用公孫衍取代自己,憂心忡忡,但又苦於抓不住公孫衍的把柄,隻能眼看著對手權勢日隆而無計可施。不過,秦王賞識公孫衍,受到威脅的並非僅僅是甘茂一個。秦軍統帥樗裏疾因為害怕秦王用公孫衍為將,自己丟掉
145職位,同樣惶惶然不可終日。為了防備不測,及早采取措施,樗裏疾在秦王經常與大臣議事的處所附近秘密地鑿了一個地穴,派人藏身於其中,偷聽秦王的談話。過了一段時間,樗裏疾沒有得到秦王打算任命公孫衍為統帥的消息,卻意外地知道了秦王準備用公孫衍為相的許諾,便把秦王與公孫衍的談話張揚開去。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弄得人人皆知、滿城風雨。正在焦急之中的甘茂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心中暗喜,立即去見秦王。他對秦王說:大王得到了一位賢明的丞相,請允許我向您表示祝賀!”秦王聞言,心中暗驚,表麵上卻不動聲色。他若無其事地對甘茂說:寡人已經把秦國的大政托付給您,哪裏又冒出來一位賢明的丞相?”甘茂不慌不忙地答道:大王不是早已經親口許諾公孫衍,要任命他為丞相嗎?”秦王更加吃驚,知道無法瞞過甘茂,便問:您是從哪裏得到這個消息的?”甘茂回稟說:此乃公孫衍對臣言。”秦王聽罷,真的以為是公孫衍泄露機密,怒不可遏,立即下令將其斥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