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計2(2 / 3)

沒過多久,曹利用帶著遼的使臣回到宋營。曹利用向真宗說自己已回絕了遼索地的要求,隻是金帛財物一事尚未敢自作主張。遼

151使呈上國書,再述蕭太後索地的意思。真宗把這些向寇準一一轉述,寇準說:陛下若為長久安寧著想,就必須要遼向我稱臣,並獻還幽、薊等地,一切歲幣等等,一概不予應允。隻有這樣,虜人才會畏服,才能保百年之平安,否則數十年之後,他必又生覬覦之心,仍然來擾中國。”真宗沉吟後才說:若依卿之所言,非戰不可了,如果真是要打仗的話,勝負終難料定,就是得勝,也得傷亡若幹兵民,朕心實在是不忍。且數十年後,如子孫英明,自然能防禦外人,眼下先允許和談,讓邊境恢複如故,不妨將就了事罷了。”寇準雖得真宗的信賴,但君臣有別,對真宗的話不敢斷然否定。當寇準正準備給真宗再做工作時,蜚語四起,說他挾主邀功。寇準不禁傷心地歎息道:忠心反而遭誹謗,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他隻有放棄自己的主張,向真宗表示自己的所為,意在圖謀長久的安定,如陛下不忍出兵,就一切聽從聖裁了。

真宗令曹利用與遼使一同返回,並吩咐他隻要土地不失,歲幣就是增加一些,哪怕多到百萬,也在所不惜。真宗的話傳到了寇準的耳朵裏,寇準將曹利用召到自己的住處,聲厲詞嚴地對他說:雖然聖上的旨意是要多增歲幣,但我的意思是不得超過三十萬,你若是多答應了,我必砍掉你的腦袋。”

曹利用來到遼營,自然又是一番討價還價,最後達成盟約。宋遼維持舊的疆界,約為兄弟之國,遼主稱宋真宗為兄,宋主稱遼主為弟,稱太後為叔母;宋每年給遼銀10萬兩,絹20萬匹,稱為歲幣;雙方沿邊州縣各守邊界,不再增建城堡及開挖河道等。因澶州又名澶淵,故此盟約稱為“澶淵之盟”。

傳統的觀點認為澶淵之盟是宋一味妥協的產物,是喪權辱國的一紙盟約。事實上,盟約簽訂後,雙方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局麵,宋朝北方的州縣得以安定,經濟得到了恢複和發展,民族關係有了進一步的改善,加速了契丹民族的漢化進程,是有著積極的作用的。然而盟約的達成是以宋遼雙方勢均力敵為背景的,如果沒有宋軍給遼軍的必要的軍事打擊,單憑宋單方麵的退讓,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曹利用回到朝廷時,真宗正在進餐,他急於了解情況,先命內侍問曹利用究竟許給多少。曹利用故意賣個關子,推說此乃軍機大事,得當麵回奏。內侍再三催促,曹利用用三個手指貼在臉上作了答複。內侍也猜不清楚,回稟真宗時說莫非是300萬,真宗先是失聲叫道“太多15了2、太多了”,既而又說“能了事,多就多吧”。曹利用站在門外,聽到真宗說太多,心裏一陣驚慌,接著又聽到後邊的這句話,喜上眉梢。及至麵見真宗時,他故意連連稱罪,最後才說出了30萬的數目。真宗大喜過望,對曹利用厚加賞賜,澶淵之盟”成了曹利用後來的資本。在這談談打打的過程中,寇準不失民族氣節,堅決主戰,並促成

真宗的親征,使宋軍變被動為主動,才有了宋遼雙方的妥協,所以說寇準才是這次戰爭的實際決策者。然而澶淵之盟最終帶給寇準的是棄相離京的結果。

軟硬兼施

智勸總統

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德?愛因斯坦(1879—1955)出生於德國。1933年1月,希特勒當上德國總理後,在國內殘酷迫害人民,特別是猶太人。使得愛因斯坦和從事核研究的利奧?西拉德博士等科學家遷居美國。

1939年春夏之季,當愛因斯坦等知道希特勒正在著手研究核武器時,他和西拉德等人商議,一定要說服美國總統羅斯福,美國也應該研究核武器,從而與德國法西斯抗衡。最後,在寫給羅斯福的信上說:核裂變能產生極大的能量,如果應用核研究的最新成果,摧毀力極大的新型炸彈就有可能製造出來,德國人最近連續召開了原子科學家會議,研究製造“鈾設備”的問題,最近德國又突然從它的占領國捷克斯洛伐克弄到大批的鈾礦石。如果數百萬人的鋼鐵軍團,再裝備上在當時還絕無僅有的核武器。歐洲的戰局將難以設想。因此,建議羅斯福總統批準著手研製原子彈……

信寫好後,愛因斯坦找到了羅斯福總統的好朋友經濟學家亞曆山大?薩克斯,請他向總統麵呈此信,並進行遊說。

1939年10月,一直等了兩個月的薩克斯,才有機會進入白宮,向總統麵呈了愛因斯坦的這封長信,並讀了科學家們關於核裂發現的備忘錄。

可是,羅斯福總統卻聽不懂那很深而且生澀的科學論述,冷淡地對說得口幹舌燥的薩克斯說:這些都很有趣,不過政府若在現階段幹預此事,看來還為時過早。”薩克斯像遭到當頭一棒,臉色頓時變得慘白。

羅斯福送客時,覺得自己對好朋友的態度生硬了些,就邀請薩克

153斯第二天共進早餐。薩克斯的臉色才由陰轉晴。

第二天早上7時,兩位朋友在餐桌上坐定,薩克斯剛想開口,羅斯福卻把刀叉塞到他的手裏說:老朋友,您又有什麼絕妙的想法了?你究竟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把話說完?”

薩克斯微笑地說:我不想在沉默的情況下和您共進早餐,那未免太單調了吧?”

羅斯福也笑了:那麼,今天不許再談愛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許談,明白嗎?”

“明白,我的總統先生。”薩克斯用刀叉在桌麵“篤篤篤”地輕敲了幾下。”我隻想講一點曆史,有趣的曆史,關於法國皇帝拿破侖的一件趣事。”

“拿破侖?”羅斯福來了興趣,好,您說吧。”

“英法戰爭時期,拿破侖在海上屢戰屢敗。這時,一位年輕的美國發明家富爾頓發明了輪船,他建議拿破侖把法國戰艦的桅杆砍斷,撤去風帆,裝上蒸汽機,把木板換成鋼板。可是對這項發明一竅不通的拿破侖卻想:船沒有帆就不能走,木板換成鋼板就會沉沒。於是,他把富爾頓轟了出去。曆史學家們在評述這段曆史時認為,如果當時拿破侖采納了富爾頓的建議,19世紀的曆史就得重寫!”

羅斯福望著薩克斯深沉的目光,沉思了幾分鍾,然後拿出一瓶拿破侖時代的法國白蘭地,斟滿酒,把酒杯遞給了薩克斯說:您勝利了!”

薩克斯頓時熱淚盈眶:總統先生,您這句話揭開了美國製造原子彈曆史的第一頁!”

1945年7月,美國製造出的世界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了。

經濟封鎖

政府為達到一定的政治、軍事或經濟目的而對某國經濟采取破壞性的孤立行動。這種行動在平時和戰時都可以實施。

經濟封鎖包括斷絕一切被封鎖國同其它國家或私人之間的外貿、信貸、金融、科技等經濟聯係,或中斷部分經濟聯係,即信貸封鎖、金融封鎖等。經濟封鎖通常同政治、軍事封鎖配合使用。

1經54濟封鎖的思想很早就產生了,但實行開始於百年戰爭(1337—1453年)。以後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年)等也實行過。大規模廣泛使用則是始於拿破侖一世對英國的所謂大陸封鎖(1806—1807年)和美國國內戰爭時期(1861—1865年)南部奴隸製各州對北部各州的封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從戰爭伊始就意

識到直接靠軍力降服德國很困難,於是采用經濟戰而使其疲憊的政策。開戰不久即以海軍的主力控製北海,封鎖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防止德國經由荷蘭、丹麥、瑞典與挪威等地輸入物資。俄國與羅馬尼亞從陸上割斷德奧的東方國境線與外界的聯係,奧匈帝國的南方則受到協約國軍隊的重壓。對德奧的經濟封鎖十分嚴厲,不管是否戰爭物資,凡是向敵國去或由敵國來的貨物,即使是中立國所有也同樣與船隻一起沒收;對於經過中立國而有與敵國交易之嫌的貨物也予以沒收。各協約國在本國嚴令禁止任何人與敵通商;沒收在國內的敵國的私人財產;廢除敵國企業在國內經營的特許權。協約國的經濟封鎖導致了三國同盟的經濟崩潰,從而使戰爭失敗。1919年協約國政府對年輕的蘇維埃共和國采用過斷絕一切經濟往來的行動。以後又對蘇維埃共和國實行所謂“黃金封鎖”和信貸封鎖。由於蘇維埃共和國的經濟迅速發展和外交政策的成功,遂使這些封鎖以失敗而告終。中國在土地革命時期,國民黨反動派也曾對紅色根據地進行經濟封鎖。雖然給革命造成了難以言喻的困難,但自給自足的經濟基礎和共產黨人的艱苦奮鬥精神戰勝了這種封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法西斯集團也妄圖用封鎖的辦法破壞反西斯同盟各國之間的軍事經濟聯係。特別是蘇聯同西方盟國的聯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政府還對越南、朝鮮和中國實行經濟封鎖,都因力不從心而無法實現它們的夢想。

經濟封鎖在自然經濟條件下和現代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各國經濟聯係日益密切的條件下,其作用是不同的。對經濟上相互依存關係密切的國家危害極大,而對自給自足程度高的國家效果很小。

現代國際法規定,聯合國可采取集體措施,對侵略國或對違反國際法準則的其它國家實行經濟製裁。但經濟封鎖違反國際法準則,則認定為侵略行徑。

引新排舊

製鴻去翼

“引新排舊、製鴻去翼”是宋代宰相鬥爭中經常運用的一種先孤

155立對手、繼而再整治對手的謀略。

秦檜逃回南宋後,短短幾月間,便被高宗委以重任。他從參知政事一直到了右相的位置。當時左相尚無人選,秦檜又有意任左相。南宋以左相為首相。不料,數日後高宗任命呂頤浩為左相。秦檜眼看左相的位置失之交臂,倍覺遺憾。但他不甘罷休,想方設法排擠呂頤浩。久曆官場,已是第二次出任相職的呂頤浩當然不會拜倒在“後起之秀”秦檜的腳下,二人劍拔弩張,開始交鋒。

由於金宋交戰,中原一帶百姓流離失所,走投無路,淪為盜賊的大有人在。有幾股盜賊規模龐大,宋軍屢剿不滅。為了建功立業,呂頤浩自動請纓率軍圍剿。高宗令他在鎮江建立都督府,負責前線事務。呂頤浩的暫時離開為秦檜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在他的一手策劃下,有人向高宗建議,左右二相應分管內外,像春秋時文種、範蠡那樣互相配合,方能定國安邦。高宗當即應允,並派人轉告呂頤浩要他一心一意掌管軍國大事,不必為其走後的細枝末節而操心。敏感的呂頤浩馬上意識到此舉是要削弱自己的權力,這肯定是秦檜在玩弄手腳。

不久,高宗召呂頤浩回京。呂頤浩冥思苦想如何對付秦檜,一路上悶悶不樂。途經平江(今江蘇蘇州)時,守臣席益宴請呂頤浩等,見他一臉愁雲,問道:不知丞相因何事犯愁?”一句話勾出呂頤浩難言的心事,他問席益有何高見。席益思考片刻說:我有一辦法,但不知是否能行?秦檜所以得勢於一時,不過是靠一班朋黨擁戴而已,丞相若能除去其為首者,則秦檜自不在話下。”呂頤浩一聽,如醍醐灌頂,慌忙告別席益,匆匆趕回京城。

回到京城,呂頤浩來不及回家,先急忙進宮,把早已擬好的奏章呈給高宗。奏章的內容是薦舉朱勝非。呂頤浩說他在苗傅、劉正彥兵變時能妥善調護,有功於朝廷,請高宗重新啟用朱勝非。呂頤浩的用心極為明顯,他想把朱勝非拉入自己的陣線,與秦檜抗衡。高宗對朱勝非始終存有好感,於是按呂頤浩的意見,任命朱勝非都督江淮荊襄諸軍事。呂頤浩正得意自己初戰告捷時,中書舍人胡安國突然橫插一杠。他上書指責朱勝非曾經接受張邦昌的偽命,使朝廷蒙辱;任相時又嚴重失職,對苗、劉引發的兵變,負有推卸不掉的責任。胡安國懇1請56高宗貶斥朱勝非。當時胡安國乃天下聞名的大儒,正為高宗器重,對他的意見,高宗能置之不理,所以隻好明著改任朱勝非為侍讀,而暗中委以重任。胡安國知道後,扣住任命的詔書不肯傳達。呂頤浩無奈,轉令黃龜年另行草詔頒示群臣。事後呂頤浩以此為把柄,命人以違旨失職罪,彈劾胡安國。胡安國知道呂頤浩難容自己,就以

健康為由,提出辭官。呂頤浩還不罷休,必置胡安國於死地。在他的挑唆下,高宗降旨譴責胡安國,罷免了他的一切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