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覺察後,曹操的人馬已到了宛城。劉備措手不及,隻好率部及10多萬荊州民眾撤往江陵。由於有10多萬百姓跟從,行軍速度很慢,在當陽一帶被曹軍追上。兩軍混戰一場,劉備的兩位夫人及繈褓中的阿鬥都散失在亂軍中。劉備已顧不得許多了,隻好自己先走,留下張飛斷後。

張飛率領兵馬已戰已退,掩護劉備。退到灞陵時,張飛身邊僅剩下幾十人跟隨了,而曹軍人多勢眾,氣勢洶洶地撲了過來。張飛急中生智,命士兵們砍下一些樹枝縛在馬尾上,在附近的樹林中跑來跑去,揚起許多灰塵。張飛自己立馬橫槍站在橋上,對追來的曹軍猛地喝道:“我是燕人張翼德,誰敢上前與我決一雌雄?”

曹軍都知道張飛勇冠三軍。又發現他身後的樹林中塵土飛揚,懷疑有伏兵,所以誰也不敢貿然出擊。這時,趙雲身背在亂軍中找到的劉備的兒子阿鬥過了橋與劉備會合了。張飛巧施疑兵計阻止了曹軍的追擊,使劉備得以順利抵達夏口,以圖東山再起。

黑疽輕,白疸重,黃疸要了命。

黑心敢進衙門,不敢進廟門。

黑筆不曲,紅花不出。

黑筆寫白字,一字定生死。

黑墨落在白紙上,釘子砸在木頭裏。

hěn

狠槍絕戶網。

hèn

恨老鼠吃穀,也不能放火燒倉。

恨鐵不成鋼,恨水不成冰。

恨病吃藥。

hénɡ

恒心搭起返天路,勇氣衝開智慧門。橫行總有到頭日。

橫心進得衙門,橫心進不得廟門。

橫針不拈,豎線不動。

橫難吞,順好咽。

橫吹笛子直吹簫。

hónɡ

洪水未到先築堤,豺狼未來先磨刀。

洪水如猛獸。紅到三十綠到老。

紅日西升,高山起浪。

紅塵世界,神仙怕思凡。

紅皮蘿卜紫皮蒜,仰臉老婆低頭漢。

紅皮石榴苦瓜心。

張騫瑤池盜取仙果

河陰石榴是一種古老的樹種,是由西漢時的“博望侯”張騫從西域引入的。河陰石榴在盛唐時被封為朝廷之貢品,後來成為應節佳果和吉祥的象征。據古籍《河南通誌》記載:

安石榴峪在河陰縣西北二十裏,漢張騫出使西域塗林安石榴歸植於些。

關於仙石榴的來曆,有很多神奇的傳說,據清代《河陰縣誌·山川誌》記載道:

石榴峪去縣西北二十裏,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榴歸植於此。河陰石榴味甘而色紅,且巨,由其種異也,有一株盈抱者,相傳為張騫時故物。舊誌雲,張騫入兜牛宮,仙女贈花植此……張騫泛槎,西見王母贈之,偶植於此,故名仙石榴。

漢武帝時,張騫奉旨出使西域。一路上風餐露宿,跋山涉水,曆盡寒熱饑渴之苦。越向西走,路越艱險,又加上水土不服,鬧得張騫心滿肚脹,不思飲食;虛火上升,口舌生瘡。

這天,張騫和隨從來到昆侖山下。他們又餓又累,張騫隻好傳令找個背風的地方休息。而張騫則忍著饑餓、病痛,獨自順一條山路向前走去。

拐了幾個彎之後,張騫隱約聽到遠處有人講話。他循著聲音一邊望,一邊鼓起勁走去。走了一陣,聲音沒有了,抬頭看時,隻見路邊有一塊四四方方的石頭。

張騫繞著石頭看了看,朝西的一麵寫著“通天路”3個大字。這時,前邊又傳來“咯咯”的笑聲,張騫十分好奇,就又邁步向西走。哪知他剛走三步,一股狂風刮起,吹得地動山搖,張騫連忙閉眼躲避風沙。

大風過後,張騫睜眼一看,四周居然全變成了直陡陡的石壁,把他圈在裏邊,向上看有十來丈高,簡直像是掉進了一口巨大的井裏。

張騫還在發愁怎麼爬出去的時候,聽到地麵上傳來一男一女的爭吵聲。溫柔的女聲說:“王母命我引他上天,你為何把他阻攔?”接著是甕聲甕氣的男聲說:“怕是你這仙姑思凡想嫁人吧!看我去玉皇大帝麵前告發你!”

過了一會兒,一根白綾帶落下來。張騫上去拽住白綾帶,隻覺身體一輕,隨帶向上飄起。轉眼之間,張騫從那“石井”中出來,懸在半空。這白綾帶是一位仙姑的腰帶,張騫死死拽著白綾帶,隨著仙姑向西“嗖嗖”地飛去。

一會兒,扯得緊繃繃的白綾帶突然一鬆,仙姑不見了,張騫摔落下來。停了片刻,張騫穩住神,看看前麵,是座石牌坊,牌坊上雕著“西天瑤池”4個大字。

張騫又驚又喜,自己一個凡人,竟然有幸來到了仙境。他壯了壯膽,走過牌坊,向裏張望,一片樹綠花紅,處處水碧草青。張騫覺得心曠神怡,周身輕鬆,雙手一背,慢慢悠悠地走起來。

在一個朱欄玉砌的亭子旁邊,有一棵枝繁葉茂的樹,上邊紅花朵朵,掛著一個個拳頭大的果實。張騫停下來,細細端詳著這棵果樹。他遊曆過許多地方,但是還真沒見過這種果子。

為了弄個明白,張騫伸手摘下一個,剝開紅豔豔的硬皮一看,那果實裏麵一排排一層層的,滿是珍珠瑪瑙般的籽兒,看上去汁水充盈,小巧玲瓏。

張騫掰了一個籽兒,小心翼翼地放進嘴裏,輕輕一咬,果實甜汁四溢,鬱香可口。張騫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籽兒甜中帶酸的口感,就把籽兒都倒進手心,津津有味地嚼起來。

一整個果實吃完後,張騫頓時感到口舌滋潤,肚裏的脹滿也無影無蹤,心裏十分爽快。聰明的張騫馬上意識到這個珍奇異果能清熱生津,消食化積,就決定偷偷摘幾個,一來路上吃,二來留下種子,帶回去讓老百姓栽種。

張騫踮起腳,伸手剛摸著一個大點的果子時,背後突然傳來清脆的嗬斥聲:“何人如此大膽,敢偷摘王母娘娘的石榴!”張騫急忙轉過身,發現是那個帶著自己上天的仙姑款款而來。

沒等仙姑開口,張騫連忙作揖施禮,把他奉旨出使西域,路上諸多艱辛,眼下水土不服,腹內脹滿,口舌生瘡,吃了這果的籽兒,竟好了許多的事兒講說一遍,懇求仙姑賞賜幾個石榴。

仙姑歎了一口氣,對張騫說:“我本來是奉王母娘娘之命,來帶你上天吃幾個仙桃仙棗解解饑餓的,沒想到你居然吃了這石榴仙果啊!”

仙姑接著說:“這種仙果樹整個天宮也僅此一棵,結的果子還不夠玉皇大帝吃呢。你偷吃仙果本來就是犯下大罪了,怎麼可能會再給你幾個呢?”

張騫聽完仙姑一席話,感激地說:“王母娘娘真是仁慈啊!隻是桃梨杏之類的東西,人間到處都是,誰也不稀罕。可是我們凡間沒有石榴,如果您能讓我帶一個回去,讓百姓栽種,也是王母娘娘對天下蒼生的恩賜呀!”

仙姑心軟了,就又摘了兩個石榴遞給張騫,叫他快快離開這個仙境。張騫急忙把石榴揣進懷裏,順原路跑了回去。仙姑正要收拾石榴樹下的石榴皮時,隻聽一陣笙瑟奏鳴,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來了。

玉皇大帝看見未被清掃幹淨的石榴皮,心裏很奇怪,就叫來仙姑詢問。仙姑知道自己瞞不過玉皇大帝,就把實情告訴了他。

玉皇大帝聽後有些生氣,說:“這石榴雖然也是仙果,卻是還沒好好受過仙氣熏陶的一棵,心氣還不夠靜。如今你私自做主將它放到人間去,隻怕這石榴是要給人間惹禍的。”說完,他就叫來仙兵去追趕張騫。

張騫十分害怕,他急匆匆地在縹緲的雲霧中往前跑,一失足,就從雲端上掉了下來。張騫壓住驚慌,向下看看,隻見地上一條長帶,西頭白東頭黃,太陽一照,若隱若現,時而閃閃發光。

這是什麼地方?又向下落了一會兒,張騫看清下邊是條河。他想,肯定是黃河。眼下自己是九死一生,摔死也要摔在黃河邊,死在自己的故土上。張騫在空中手扒腳蹬,借著風吹,從黃河的上空飄落下來。

張騫越落越快,嘩嘩流水聲都聽得清清楚楚了。他一閉眼,“通”一聲,摔在黃河裏。他被人們救上岸,兩天兩夜才醒過來。

張騫醒來後,問這是什麼地方?人們告訴他,是河陰。河陰這裏被邙山圍著,一片黃土,是種樹的好地方。張騫想到自己九死一生帶出的仙果,不顧身上傷痛,從懷裏掏出石榴,分給老百姓,讓他們立刻種下去。

從此石榴就在河陰生長、開花結果了。河陰石榴籽大、色紅、味甜, 落地不沾塵土,由於是張騫從天上帶下來的,所以也有人把河陰石榴叫做“仙石榴”。

紅頭繩紮心爺分配,白頭繩紮心自做主。

紅腫高大是好疙瘩。

紅腫高大,大夫不怕。

紅蘿卜記在蠟燭賬上。

紅梅不落青梅落,老者不亡少者亡。

紅顏女子多薄命,聰明子弟少容顏。

紅顏比春枝,流年一擲梭。

紅粉贈與佳人,寶劍贈與烈士。

紅粉佳女休變老,風流浪子莫教貧。

紅花白藕青荷葉,原來總一股。

紅花還得綠葉扶。鴻雁叫一聲,窮人吃一驚。

hǒnɡ

哄人哄自己。

哄死人不償命。

hóu

猴子屁股都一樣紅。

猴子手裏掉不出幹棗。

猴子跟著人行事。

猴子的屁股自來紅。

猴子精靈光顧頭。

猴子不咬人,嘴臉難看。喉嚨深似海,吃斷鬥量金。

hòu

後君子,先小人。

後人船者先上岸。

後浪催前浪。

後生不看水滸,老來不看三國。

後生可畏。

後生不曬背,老來要後悔。

後午日頭,後娘舌頭。

後富先窮,到底不窮;後富不富,到底不富。

後娘孩子是鐵鑄的。

後娘的嘴巴,二三月的天。

後娘心,門頭釘。

後娘打孩子沒人管。

後來者在上。

後長的胡子,比先長的眉毛長。

hú

囫圇吞棗不知味。湖接兩頭,蘇連三尾。

湖上漁家,白飯丹蝦。

湖廣四川的做客,不及在鄉間撩光削麥。

湖泥水裏洗不出白蘿卜。

湖蟹團,海蟹尖。葫蘆越老越硬。

葫蘆茄子吊著長。糊多不粘,話多不甜。

糊塗廟裏糊塗神。

糊塗蟲不知聰明的可貴,健康人不知患病的痛苦。

糊塗賬好算,昧心賬難算。

糊塗曲兒糊塗唱。

糊塗須到底,聰明莫過頭。胡桃裏的肉,不敲不出來。

胡椒小,辣人心。

胡琴響,喉嚨癢。狐狸長得再媚,獵人也要把它打死。

狐狸扮觀音,扮來扮去還是狐狸精。

狐狸不知尾下臭,田螺不知殼端皺。

狐狸死在深山坳,爛破皮毛骨還臊。

狐欲渡河,無奈尾何。壺中無酒難留客。

hǔ

虎死雄心在。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虎心隔毛皮,人心隔肚皮。

虎落平陽被犬欺。

虎動風生。

虎毒不吃子。

虎為百獸之王。

虎為百獸之長,人為萬物之靈。

虎吃肉性凶,羊吃草性良。

虎不怕山高,魚不怕水深。

虎不知壁薄,人不知命薄。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

虎生一子攔了路,耗子一窩喂了貓。

虎死不落淚。

虎惡狼惡沒猴惡。

hù

戶樞不蠹,流水不腐。護根草,長到老。

護瘡護的一包膿。

護鼻涕,成膿根。互助如過節,合作如過年。

互助石成玉,合作土變金。

互助互助,窮能變富。

互助家業興,分家三年生。

huā

花盆栽不出萬年鬆,豬圈跑不出千裏馬。

花有謝時,筵有散時。

花香不在多,做事不在說。

花在牆內,香在牆外。

花開花謝年年有,人老何曾轉少年。

花無長紅,月無長圓。

花裏挑花,挑得眼花。

花香要風吹,好事要人傳。

花錢容易掙時難。

花無百日紅。

花言巧語頂不了錢,山珍海味少不了鹽。

花籃提水難保留,竹籃打水一場空。

花配花,柳配柳;破糞箕,配笤帚。

花花轎子抬死人,花花言語哄死人,花花世界看死人。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花下藕,胎下韭,新來媳婦幹撇酒。

花兒逢春猶再發,人無兩世在陽間。

花鮮要落,鬆老常青。

曆代畫家畫鬆畫精神

在我國傳統“文人畫”中,鬆、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取鬆、竹、梅都可傲淩風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現卓越的人格品質和氣節。

鬆生長在高原、平地、山間、石縫,無論春夏秋冬,它都保持著常年青翠,有一種剛毅、頑強的精神,鼓舞著人們對生活的信心,也表示著延年益壽的品位。因此,大多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多配置鬆樹來表現畫麵的意境與意義。

鬆樹早在唐代畫聖吳道子時,就常被畫在壁障上。古人畫鬆多以鬆石點綴山水,在唐代山水畫中已形成了一種風氣,並出現了很多著名鬆石山水畫家,他們把鬆石作為山水一部分,刻意加工,使畫麵呈現出“妙之至極”的韻致。

唐代畫家張璪畫鬆,很能用筆法,“常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氣傲煙霞,勢淩風雨,槎牙之形,鱗皴之狀,隨意縱橫,應手間出,生枝則潤含春澤,枯枝則慘同秋色。”特別是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更是被曆代的藝術家所折服,成為我國畫論中的千古玉律。

五代後梁的荊浩,號稱“太行山鬆”。他隱居於太行山的“洪穀”,一麵“耕而食之”,一麵深入觀察大自然,那“翔鱗乘空”、“欲附雲漢”的古鬆,使他倍感驚訝,常常“攜筆複就寫之,凡數萬本,方如其真。”他畫出了數萬棵鬆樹方悟出了真諦。

荊浩的《鬆壑會琴圖》,用斧劈皴畫出前景的山石,用細致筆法描繪前景的鬆柏,樹下站立兩位久違的朋友,其中一位似乎正為遠道而來的朋友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