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饑餓的蟲子在前進(1 / 2)

相對於這片地區而言,貫穿其中的河流實在是太多了一點,過多的水把平原變成了肮髒的沼澤——而相對於住在這片沼澤裏的魚人而言,這些河流又顯得太少,完全不夠它們均分的。一些強大且成員眾多的魚人部落占據著主要河道,一些外來的人類又搶走了些最好的土地,於是,其他的魚人部落不得不遷入沼澤深處,那些遠離河流的地方。

距離河流越遠,新鮮的清水就越少,發臭的泥漿就越多。魚人都喜歡鮮魚,但鮮魚僅在靠近河流的地方才能捕捉到。然而,就算捉不到魚,魚人還是要吃東西的。沼澤植物、泥漿中的貝殼類生物、極少數的誤入這片沼澤的動物,亦或是一些魯莽的人類冒險者……它們連死去的同胞都不放過。

可以想象,大部分魚人部落都飽受著疾病和寄生蟲的折磨。為了填飽肚子,它們不得不經常吃掉一些腐爛的、惡心的、不太益於健康的食物。雖然魚人對這種惡劣環境擁有著一定的抵抗力,但也並不能完全忽視這些影響。

***

泥濘的地形給泰倫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他前進的速度甚至不比那些小型工蟲更快。要知道,那些耐力良好的資源收集者並不是以速度見長的,而且它們細長的腿並不適合在這種軟爛的淤泥中活動。還好,除了泥漿之外,沼澤中同樣隨處可見的蚊蟲沒有給泰倫帶來任何麻煩。

蚊子最主要的食譜是血和植物的汁液。其中,雌性獨愛血液,雄性則正好相反。泰倫既不是植物,體內也沒有那些吸血鬼能消化的血,堅韌的體表皮膚更不是它們所能侵犯的——於是,那些饑腸轆轆的蚊蟲隻能在泰倫經過時徒勞的四散飛去,放過了這個難以下口的獵物——它們今天的運氣很壞,小型工蟲同樣不在這些小昆蟲的食譜中。那十隻大昆蟲的體表覆蓋著甲殼質的盔甲,生理結構也不同於這些蚊蟲所熟悉的任何物種。

泰倫感覺饑餓感越加強烈了。

他需要吃點什麼,來避免自己的身體因缺乏能量而繼續虛弱下去,直至死亡。

遺憾的是,就目前而言,泰倫還沒發現什麼能夠同時滿足他的食欲與自尊心的食物——更別提是任何稱得上‘美麗’的東西了。

蟲族的審美觀與人類的審美觀略有不同。泰倫所謂的‘美麗’不僅是指外觀上的,還是指肉眼無法觀測到的,生物的基因結構。以往,每吞噬掉一顆星球,蟲族都能從原生物種那裏掠奪到一些新的基因結構,並從中提取最優質、最適合蟲族的部分,填充進基因庫中。

在豐富的想象力的支持下,變形蟲能夠創造的生命種類近乎無窮無盡……但,想要創造一種新的、完善的、有意義的生物,僅有想象力是不夠的。除了進行大量的生物變態實驗之外,另一種獲得新‘圖紙’的方法就是尋找未知的、不同的新生物,得到並分析它們的基因鏈。蟲族掌握著大量的與基因有關的信息,但他們永遠需要並渴求更多的。

外觀上的美麗很重要,而基因結構的美麗同樣很重要——隻有這兩者同時達到標準,才算是真正的‘美麗’——這就是泰倫的觀點,也是大多數高等蟲族都同意的、得到廣泛認同的觀點。

當然,不同的個體的審美觀也是不同的,蟲族也是如此。然而,隻要是他們來自同一個種群,這些個體的審美觀大都會有規律可循,蟲族同樣不例外。

比如說,對於大多數物種而言,他們都會覺得外表類似、或相同於自己種族的生物,會讓人產生親切感……比如說,對於大多數兩性繁殖的物種而言,他們(無論是雄性還是雌性)總是會覺得雌性的形象更親切……比如說,蟲族很欣賞‘有意思’的基因。

這種‘有意思’的概念很難被其他種族理解。畢竟,他們多半無法像蟲族那樣,在漫長的宇宙旅行和一次又一次的掠奪行動中,收集到如此之多的、來自不同的生態圈與生存環境的、相互之間差異巨大的基因結構,並對其進行如蟲族般詳細的研究。簡而言之,蟲族所謂的“有意思的基因”,就是那種他們之前從未見過,甚至從未設想過,卻意外的具有高效率的基因結構。

高等蟲族的基因在不斷的自我進化中變得越加完善,卻還不能完全擺脫對食物的依賴。畢竟,生物資源不能憑空出現,而每一個動作都會或多或少的消耗掉一些生物資源,修複身體的損傷更是需要大量的生物資源。

如果有足夠的生物資源,泰倫可以讓一些變形蟲‘變形’為更適合食用的生物形態,並吃掉它——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將出現無法避免的損耗,但大多數質量最終都將變為能幫助他繼續前進的能量,這也是高等蟲族在找不到能同時滿足尊嚴與饑餓感的食物時經常使用的手段——遺憾的是,泰倫和他的部隊已經前進了一整個上午,也沒有找到值得停下來收集的生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