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時金朝看到南宋朝廷腐敗無能,隻會一味地向南逃跑,乞求投降。於是金軍再次南侵,毫無阻擋,如入無人之境。趙構從杭州逃到越州(今浙江紹興),又逃到明州退到海邊,才善罷甘休。當金軍退兵時,南宋抗金將領韓世忠、嶽飛等,指揮軍隊奮起阻擊。韓世忠率將士在黃天蕩大敗金軍。金軍這一仗差點全軍覆滅。嶽飛在廣德、宜興、常州等地截擊金軍,從黃天蕩逃到建康的金軍,下令大搶三天,百姓苦不堪言。當時嶽飛正駐在建康附近,對金兵發起總攻,六戰六勝,嚇得金軍稱嶽飛為“嶽爺爺”,隻要看到“嶽”字旗就望風而逃。這次共殺死金軍大小將領100多人,士兵幾千人,剩下的金兵狼狽逃竄,嶽飛收複了建康。

1139年(紹興九年),宋高宗和奸臣秦檜(huì)不顧朝中抗戰派的反對,接受了屈辱性的議和事件,向金稱臣納貢。嶽飛痛心疾首的上書痛斥秦檜“誤國”,秦檜懷恨在心,想侍機謀害嶽飛。嶽飛上奏章提醒宋高宗:金人不講信用,和約不可用。1140年5月,金國果然撕毀和約,由金兀術帶兵,分四路南侵,很快占領了中原和陝西地區。這激怒了宋朝裏的抗戰派將領,他們奮起抵抗,打得金兵節節後退,大敗而逃。其中功績最突出的就是嶽飛和他率領的嶽家軍。

嶽飛一直在實施自己製定的“連結河朔”的抗金方針,這一政策已在廣泛的範圍內起著巨大的作用。1140年夏,各路戰事同時展開。嶽飛決心挺進中原,部署北伐。他布置了一個口袋形的戰勢,引誘敵軍來攻。自陝州以東,經西京(今洛陽)、鄭、陳、蔡,分別命大將王貴、牛皋(ɡāo)、董先、楊再興駐守,將金軍三麵包圍起來。嶽飛又派兵四處支援軍隊薄弱的地方,協同作戰。嶽飛統率精銳部隊從正麵出擊,“重軍直奔中原”。

金兀術自認為有“王牌軍”可以取勝,王牌軍就是3000多名“鐵浮圖”和15000多“拐子馬”。“鐵浮圖”也叫鐵塔兵,就是連人帶馬都披上一身鐵盔鐵甲。槍刺不透,刀砍不進可以橫衝直撞。拐子馬就是作戰時從兩翼包抄的精銳騎兵,好像鐵塔兵的一副強有力的拐子。1140年7月8日,嶽飛跟金兀術在郾(yǎn)城決戰。金兀術親自指揮“鐵浮圖”和“拐子馬”,以排山倒海之勢,一浪接一浪衝殺過來。嶽飛沉著應戰,指揮一批使用鉤鐮槍的士兵迎敵。鉤鐮槍帶有一個鉤子和一個彎鐮,先用鉤子把敵人的馬腿鉤斷,再用彎鐮割敵人腦袋,兩軍剛一交戰,嶽飛命兒子嶽雲帶頭衝向敵陣。嶽雲那一對大鐵錘所到之處,敵人應聲倒下。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差一點活捉敵將金兀術,金兀術在手下人的拚死保護下,狼狽而逃。楊再興多處受傷,但仍然殺死數百名金兵,安全回來。戰鬥從下午一直打到天黑,金兵損失幾萬人馬,嶽飛取郾城大捷。這是嶽家軍的最大一次勝利。

金兀術不服輸,又拚湊了12萬人馬,再次發動進攻。嶽飛派驍將楊再興領200騎兵先去試探,在小商河與金兵大隊人馬遭遇,因寡不敵眾,楊再興奮勇應戰,殺死敵兵2000多,大小頭目百餘人。終因體力不夠,楊再興等陷入重圍,均壯烈犧牲。當時正下大雨,敵人騎兵陷入泥沼中無法奔跑。嶽家軍才得以返回。楊再興屍身焚燒後,得箭頭二升,嶽飛非常痛惜。次日清晨,金軍鎮國大王、昭武大將軍韓常,率騎兵3萬多,擺好陣式,準備進攻穎(yǐnɡ)昌府。王貴率領中軍全部人馬,嶽雲率領背嵬(wéi)軍,一同出城迎擊金軍。自辰時戰到午時,血戰幾十個回合,人成了血人,戰馬成了血馬,嶽家軍的將士卻以一當十越戰越勇。當陣殺死金兵的統軍上將軍夏金吾(兀術的女婿),這使敵軍軍心大亂,幾乎全軍覆沒,隻得狼狽逃回汴京。嶽飛勢如破竹地一下打到朱仙鎮,距離金朝都城汴京隻有45裏。敵軍死傷無數,嶽家軍繳獲大量戰馬、槍械、盔甲。

在大約一個月的時間中,嶽家軍與金軍進行過十多次大戰,其中有攻克和守衛穎昌府(今河南許昌)的戰役,攻克陳州、鄭州、洛陽,以及郾城縣境的兩次大戰役,臨穎縣境的兩次大戰役,還有穎昌府的大決戰,總之幾乎是每一仗每一天都贏得一些或大或小的勝利。雖然金軍看似排山倒海,但卻不能絲毫動搖嶽家軍半步,故人也深有感慨地說:“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在一係列的戰役中,嶽家軍的每支隊伍和每個將士,都表現了有進無退的精神,將領們賞罰公正一嚴明,士兵嚴守紀律,奮勇爭先,所發揮的戰鬥力,都能以一當百。而且嶽飛又能聯合各地的抗金義軍和友軍。嶽飛能與士兵同甘苦,以身作則。嶽家軍紀律嚴明,部隊所到之處,秋毫無犯,老百姓深受感動,自發地給嶽家軍帶路和運送給養,所以嶽家軍能克敵製勝,所向披靡所向披靡(mǐ):比喻力量所到之處,什麼也阻擋不了。。

含冤遭陷

恢複中原、直搗幽燕。原是嶽飛在近十年內所要全力以赴的最大目標,經全軍將士許多天的浴血奮戰,剛剛出現實現這一目標的可能,卻在這時,嶽飛所擔心所憂慮的事終於發生了:南宋王朝卻以“金字牌急遞”送來一道密旨,要嶽飛“班師回朝”。嶽飛恢複中原,直搗幽燕的事業指日可待,他不想班師,也不希望友軍班師,就寫奏章給宋高宗。但是一日奉12道金字牌,要他必須班師。南宋朝廷的這種坐失良機、自毀長城的做法,實在令人痛惜。當時,嶽飛義憤填膺義憤填膺(yīnɡ):指因遇到違反正義的事情而在心中激起憤怒。,肝膽欲裂,他感到未曾經受過的痛楚、灰心和絕望。他頓足捶胸,熱淚橫流,向著空中呼號:“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嶽飛不得已班師,百姓攔住嶽飛的馬大哭,說:“我等頂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全都知道,軍侯走了,我們會被殺光的。”嶽飛也痛哭,拿出皇帝的詔書讓百姓看。“我不能擅自作主留下。”哭聲震野,嶽飛又留下五天,以待百姓向南遷徙,稍作安頓,方才班師。

嶽家軍班師不久,嶽家軍將士用鮮血換來的各州郡,相繼為金軍占領,等於拱手相送。

當時南宋有能征善戰的三員大將可以抵抗金兵,韓世忠、張俊(後附和秦檜,作偽證誣陷嶽飛、)嶽飛。秦檜的奸黨向秦檜獻計:三路宣撫使都手握重兵,以後難於控製,乘他們打勝仗之機,把他們調入朝內,論功行賞,削奪兵權。第一天宣詔,韓世忠、張俊為樞密使。嶽飛為樞密副使。兩天後又把三大將的宣撫使一齊免掉。三大將全都不敢違抗君命,一交出了兵權。趙構、秦檜收奪大將兵權,取消三個宣撫司,實際上是在毀滅自己的家。

嶽飛是堅決抗擊金軍,立誌收複失地,念念不忘被金兵擄去的徽、欽二帝,一定要迎回二帝,但嶽飛怎麼也想不到,這恰恰是趙構不願意看到的,如果迎回二帝,他怎麼肯讓出皇位呢?這是趙構不喜歡嶽飛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趙構無子,為了立皇太子的事很是煩心,而嶽飛是帶兵打仗的將軍,不應幹預此事。然而他卻寫奏章,建議趙構立趙伯琮為皇太子,趙構很不願意他“越職”幹預立皇儲的事,趙構對此事耿耿於懷,嶽飛與秦檜更是水火不容。秦檜是金國放回南宋來的奸細,當然堅決投降,並看透了趙構不願迎回二帝的心理,所以一鼓動促使趙構投降金,但總是遭到嶽飛義正詞嚴的譴責,所以秦檜對嶽飛恨之入骨,早就想殺之而後快。為了達到謀害嶽飛的目的,先是向高宗進饞言,解除了嶽飛的兵權,接又罷免了官職,給嶽飛編造了很多罪狀,其中一條就是企圖謀反,把嶽飛騙到臨安關到獄中。秦檜指使誣告嶽飛謀反的禦使中丞何鑄審理此案,嚴刑逼供,但當何鑄看到嶽飛背上“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時,內心受到良心的強烈譴責,向秦檜說,嶽飛無罪。並建議大敵當前,不該殺害抗敵元帥。秦檜大怒,趕走了何鑄,改由奸賊萬俟(mò qí xié)審理此案。嶽飛不服,就加重刑,但也沒能迫使嶽飛屈供。對嶽雲和張憲也嚴刑拷打,但他們始終不承認謀反的罪名。奸賊萬俟審判,連續兩個月不能立案。賣國賊秦檜聽了陰險毒辣的老婆王氏的陰謀,在公元1141年陰曆12月29日夜裏,在監獄裏偷偷審訊嶽飛,準備殺死嶽飛。嶽飛知道這是最後的時刻,無限痛心地寫了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之後,嶽飛被毒死,年僅39歲。接著嶽雲和張憲也被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