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趙括全軍覆沒——壞在紙上談兵。

趙匡胤吃小豆腐——走到哪步說哪步。

趙匡胤小傳

把握機遇應天順人

五代後唐天成二年(927年)2月16日,在中州古都洛陽夾馬營一位趙姓軍人家裏,誕生了一個眉清目秀、麵方耳大的嬰兒,取名匡胤(yìn )。匡胤祖籍涿(zhuō)州(今河北涿縣),曾祖、祖父都在唐朝做過官。祖父做過營州、薊(jì )州、涿州刺史。父親趙弘殷,擅長射擊,任後唐禁軍飛捷使,戰功赫赫。匡胤出生在官僚世家,自幼從師學文,習讀五經四書。但他生性好動,又由於家父家風的耳濡目染耳濡(rú )目染:經常聽到看到,無形中受到影響。,所以幼年的匡胤不愛讀書,對舞刀弄槍倒是興趣十足。

不過,趙家在趙匡胤長大成人的這十幾年中卻很不景氣。趙弘殷本是後唐莊宗李存勖 (xù)所寵愛的戰將,李存勖在兵變中被殺後,他也就開始受到冷落,十幾年裏,朝代已是兩度更迭,天子也換了五六位,但他的官職卻一直沒有得到提升。這期間,趙家又添了二男二女,家境也日益艱難。

趙匡胤18歲時,娶了賀景思將軍的女兒做妻子。946年,20歲的趙匡胤毅然別離了結發三載的嬌妻,浪跡天涯去闖蕩世界。

他先是去投奔幾位父親從前的好友。但世態炎涼,他不但沒有從這些有權有勢的前輩那裏得到關懷和幫助,反而受了不少的白眼和冷遇。一次,他來到鳳翔節度使王彥超處,希望謀得一個安身的差使,可王彥超卻像打發叫花子似的,給了幾貫錢就把他趕走了。兩年的流浪生活是艱苦的。趙匡胤並沒有被壓倒,相反,他的意誌和性格卻磨煉得更為堅強,眼界也變得開闊了。這天,他來到漢水邊的重鎮襄陽,住進了一家寺院。寺院的主持是一位年近百歲的老僧,飽經滄桑,他看趙匡胤相貌堂堂,氣宇不凡,一身破衣,卻不帶寒酸之態,心中暗暗稱奇。待一交談,更覺得他日後必有大成就。他告訴趙匡胤,漢水以南的各個政權比較穩定,而北方卻戰亂不止,亂世出英雄,所以應該北上,而不應南下。

乾祐二年(950),趙匡胤來到河北鄴(yè )都,投靠在後漢樞密使郭威的手下,作了一名士兵。後漢樞密使郭威同五代十國時期所軍閥一樣,野心勃勃,正在招兵買馬,想早日走馬登基當皇帝。英武機靈的趙匡胤很得郭威的賞識和重用。後漢忌憚忌憚:畏懼。郭威,暗地裏派密使企圖殺害他。郭威先下手為強,起兵反漢。在將士的擁立下,撕下黃旗披在郭威身上,攻入開封,滅掉後漢,建立後周。趙匡胤在擁立郭威的鬧劇中嶄露身手,遂被提升為禁軍的一個小頭目。

廣順四年(954),周太祖郭威病逝,柴榮即位稱帝,是為周世宗。周世宗的即位,為趙匡胤施展才華和實現抱負創造了極好的條件。這一方麵因為趙匡胤是周世宗稱帝前的的親信將領,自然會受到重用;另一方麵,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因為周世宗是一個順應曆史趨勢的英明君主,他後來所積極從事的統一中國的事業,為趙匡胤一類有才華的文武大臣提供了用武之地。

周世宗即位後,趙匡胤就隨之被調到中央禁軍任職。同年二月,北漢和契丹族聯合對後周發動進攻,趙匡胤隨周世宗前往迎敵。雙方部隊在高平(今山西晉城東北)相遇,展開激戰。戰鬥開始不久,北漢軍隊就占了上風,後周大將樊愛能、何徽,一見陣勢不好,竟臨陣逃脫,一時間後周軍隊陣腳大亂,情形十分危急。此時的趙匡胤卻很冷靜,在他的建議下,周世宗將身邊的禁軍分為兩部,一部由張永德指揮,搶占製高點,居高臨下,以密集的箭壓住敵人的進攻;另一支由趙匡胤率領,從左翼直撲敵陣。趙匡胤對部下高喊:大丈夫建功立業的機會到了。說完帶領兩千騎兵衝入敵陣。北漢軍隊受不住這突如其來的衝擊,紛紛敗退,後周軍隊終於轉敗為勝,還斬殺了北漢大將張元徵。

趙匡胤以高平之戰的出色表現受到了周世宗的進一步賞識。戰後,他不但被破格提拔為殿前都虞(yú )侯,成為後周禁軍的高級將領,而且還被委以整頓禁軍的重任。

也正是在這次整頓禁軍的過程中,趙匡胤開始在軍隊中形成了自己的勢力。他利用主持整頓的機會,將羅彥環、郭廷斌、田重進、潘美、米信、張瓊、王彥升等自己麾(huī )下的“心腹”之人安排在殿前司諸軍任中基層將領,同時又以自己高級將領的身份,主動與其他中高級將領交結,並同其中的石守信、王審琦、韓重斌、李繼勳、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王政忠、楊光義結拜為義社十兄弟,形成一個以趙匡胤為核心的勢力圈子。

周世宗先後三次大舉進攻南唐,逼迫前後將江北十五州的土地割讓給後周。在戰鬥中,趙匡胤表現得最為突出,被提升為忠武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

在打仗的同時趙匡胤還利用時間熟讀兵書,漸漸成為智勇雙全的將軍。趙匡胤待人處事上與以前也大不相同了。以前,他隻注重在軍隊中交結武將,現在對文人也比較重視了。趙普、王仁瞻等人都是在這前後被他羅致在麾下,成為他的謀士,除此之外,他自己也開始留意經史,一改從前那種不喜詩書的草莽作風。

顯德六年,周世宗病死,臨死之前,讓趙匡胤擔任殿前都點檢(禁軍最高將領),保衛小皇帝。

周世宗死後,其7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後周王朝隨即出現“主少國疑”的局麵,一時間人心惶惶,謠言四起,各地方的將領都暗自積蓄力量,等待機會以防變故。

趙匡胤立即整頓禁軍出發。當晚大軍開到開封東北40裏的陳橋驛,在那裏宿營。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和軍師趙普派人到軍中鼓動兵變,擁立趙匡胤當皇帝。將士們議論紛紛,認為皇上年幼,不能親理朝政,我們為國出力賣命,有誰知道?不如立趙將軍為天子,再北伐。加之趙匡胤平日對將士和氣可親,大家都佩服他,所以將士們齊聲高呼,擁立趙匡胤為天子。趙普等又派人飛騎回開封,跟在京師裏的禁軍頭領訂好內應計策。第二天天一亮,趙匡胤尚未起床,院子裏已經整整齊齊地站滿了將校,齊聲說道:“諸將無主,願擁立點檢做天子!”趙匡胤似乎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有人趁機將一件備好的黃龍袍披在他的身上,將校們齊刷刷地跪在地下,高呼“萬歲”。就這樣趙匡胤做了天子。

趙匡胤叮囑將士並且約法三章:“少帝及太後是我所臣奉過的;朝中大臣,是我的同僚;你們不得驚犯宮室,淩辱朝貴,不許劫掠都市,不許搶劫府庫財物。”

隨之火速回師開封,在早已等候在京城的石守信等人的配合下迅速控製了局勢。事已至此,柴宗訓再也無計可施,隻得召集,宣讀了別人幾天前就準備好了的“禪位製書”將帝位讓給了趙匡胤。

第二天,趙匡胤宣布定國號為“宋”改元“建隆”。這樣他也就成了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

黃袍加身穩定臣民

剛剛被取而代之的後周宗宣和舊臣勢力還很強大,如果處理不好,他們就會聯合起兵造反。

麵對這種局勢,宋太祖趙匡胤和趙普等人認為應采取以穩定京城、籠絡後周舊臣為主的方針,以靜製動。

依據這一方針,宋太祖對此采取了優撫政策:封小皇帝柴宗訓為鄭王,尊符太後為周太後,遷居西宮,安排好他們養尊處優養尊處優:處於尊貴地位,過著優裕生活。的生活;對郭氏、柴氏的後代分別予以封官進爵。宋太祖對後周舊臣實行了官位依舊,全部錄用的政策,甚至連宰相也仍由王溥、範質、魏仁浦三位舊相繼任。宋太祖寬宏大度,摒棄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世俗偏見,隻要不是死心踏地負隅頑抗負隅(yú)頑抗:憑借險要的地勢,頑強抵抗。也指依仗某種條件,頑固抵抗。,一一照原職錄用。這一舉措有別於曆代新王朝所慣用的趕盡殺絕的手段。這表現了宋太祖具有戰略家的寬闊胸懷。

為了保證對後周舊臣籠絡和收買的成功,對於那些情勢欺淩舊臣的新貴們,宋太祖則毫不留情地嚴加處理。京城巡檢王彥升,是當年兵變入城時的先鋒,自恃擁立有功,橫行不法。一天半夜他以巡檢為兵,去敲宰相王溥的門,嚇得王溥一晚上沒睡。結果王彥升被貶為唐州刺史。宋太祖的這些作法,對穩定後周舊臣的情緒,緩解他們對新王朝的反對,使他們放心地為新王朝服務,起了很好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的周舊臣都願意侍奉新朝的。

不久,後周的開國功臣、昭義節度使李筠及郭威的外甥、淮南藩鎮李重進,趁新朝政權未穩,先後起兵反抗。宋太祖深知,李筠、李重進的反抗,關係到後周地方節鎮勢力對新政權的信服與否,於是決定親率大軍出征。經過激戰,李筠大敗,投火自焚,李重進和他的家人亦投火而亡。宋初的“二李之亂”就這樣被平息了,至此,宋王朝與後周舊臣之間的矛盾可以說基本上得到了解決。

這年六月,宋太祖的母親皇太後杜氏因病去世。杜氏出身大家,為人有膽有識,當年陳橋兵變時,有些聽到消息的人向她報告,她鎮靜地說:“我兒素有大誌,應當如此。”臨終前夕,她突然問一直在身旁侍奉湯藥的宋太祖說:“你可知道你為什麼能作天子嗎?”宋太祖一時語塞,沒有回答,但太後偏要他回答,他隻好應付道:“這都是先世和太後積德積功的結果。”太後嚴厲地說:“根本不是這麼回事!你能作天子,那是因為周世宗死後繼位的國君年幼的緣故,如果當時是一位年長的人繼位的話,你能當上天子嗎?我想將來你傳位時就應當傳位於你弟弟匡義,立年長者為國君,可保國家安定。”宋太祖哭著答應道:“一定按您的吩咐辦。”於是由趙普當場記下太後遺囑,藏於金匱之中,這就是曆史上提到的所謂“金匱之盟”。

盡管從感情上說,宋太祖對將來帝位的傳弟而不傳子不免有些難以接受,但為了保證政權的穩定,太後的這種用心良苦的安排絕非杞人憂天,宋王朝作為梁、唐、晉、漢、周五個短命王朝之後的第六個王朝,還遠沒有擺脫重蹈覆轍重蹈覆轍:比喻不吸取失敗的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的噩運。

在太後逝世後的次月(七月),皇弟趙光義被任命為開封府尹、同平章事。這是一個非同小可的任命,五代時期,凡皇位的繼承人都要封王任開封府尹,趙光義此時雖未封王,但其任開封已隱然有繼位人的地位了。這不但是貫徹太後臨終遺囑的一個重要步驟,更重要的是,宋太祖希望通過此舉向臣僚們表明,在未來的皇位交接中,是不會再出現那種“主少國疑”的局麵了。

宋太祖深知,五代時期之所以會出現那種朝代更替的現象,與其說是因為皇帝太弱,不如說是因為手下將領擁兵自重,倚仗手中的兵權。篡位弑(shì )主,易於反掌,是威脅皇權的最大勢力。為了確保統治的穩固,宋太祖決心采取更為積極的措施,收奪禁軍將帥的兵權。“杯酒釋兵權”,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一日晚朝後,宋太祖將石守信、王審琦等禁軍高級將帥留下,設宴招待他們。酒到半酣,宋太祖慨歎道:“若沒有你們出力相扶,我哪能有今天,你們的功德,我是永遠不會忘的,可是作天子也太難了,遠不如作節度使時快樂。自作了皇帝後,我可沒睡過一夜安穩覺。”石守信等人忙問:“這是為什麼呢?”宋太祖一字一頓地說:“這還不明白,皇帝的位子,誰都想坐,當皇帝整天提心吊膽害怕有人會來殺我。”一聽這話裏有話,石守信等人嚇得慌忙站起來說:“陛下為何口出此言?”“你們無異心,可你們手下的人呢?一旦他們貪圖富貴,將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是不想當這皇帝怕也不行吧?”這一番話直把石守信等人給說懵(měnɡ )了,不知如何表白才是,連忙跪地表忠心請皇上指一條路。宋太祖長歎一聲說道:“人生就像白駒過隙,轉眼即逝。人所追求的不過是金錢美酒,子孫安泰。你們何不去當個地方官,尋個好去處,造些好房院,為子孫立業天天飲酒作樂,以終天年?”第二天,石守信、王審琦等果然都上書稱自己有病,不適宜領兵征戰了,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十分高興,對他們賞賜安撫了一番後,隨之宣布免去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 (duó)、羅彥環等的禁軍職務,讓他們到地方州郡去作節度使。

“杯酒釋兵權”後,禁軍中的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侍衛馬步軍正副都指揮使等職務不再設置了,隻剩下了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和殿前都指揮使這三個不能相互統屬的職務。這三個職務互相牽製均直接聽命於皇帝。同時指揮使的長官都是由資曆較淺的後輩武將擔任,使其難以在禁軍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