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東跑西——越跑越遠。

指房借錢——淨(盡)虛(須)氣(契)。

指鹿為馬——混淆是非。

(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強加於人。

指驢說騾子——牽強附會。

指桑罵槐——影射他人。

指桑罵槐

“指桑罵槐”用以比喻明指甲而暗罵乙。出自《紅樓夢》第十六回:“咱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哪一個是好纏的?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

賈政壽辰三日,寧榮二府的人丁都來祝壽,場麵非常熱鬧。這時,夏太監騎馬來到賈府,直至正廳下馬,滿臉笑容,走到廳上,南麵而立,肅然說道:“奉特旨:立刻宣賈政入朝,在臨敬殿陛見。”說畢,連茶也沒有喝,就乘馬去了。賈政等連忙整裝入朝。入朝後才知道是元春被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喜訊傳來,寧榮二府上下內外莫不歡天喜地,惟有寶玉“置若罔聞”(意思是:好像沒有聽到這個喜訊一樣)。隻有聽說賈璉與黛玉要回來,先遣人來報信,說明日就可到家,寶玉聽了才略有些喜意。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中午,賈璉才把黛玉接到賈府裏來。寶玉好好端詳了黛玉一番,覺得她比以前出落得越發漂亮了。寶玉將北靜王所贈茯苓香串珍重地取出來,想轉送黛玉。黛玉卻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說著便扔還寶玉,寶玉無奈隻得收回,暫且無話。

賈璉見過眾人之後,便回自家房中,問及別後家中諸事,又謝鳳姐辛苦。鳳姐說:“我呀,見識又淺,嘴又笨,心又直,‘人家給個棒槌,我就拿著認作針了’……你是知道的,咱家所有的這些奶奶,哪一個是好纏的?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傳後世的名傳。在《懷沙賦》中,他以盲目的人看不到明白的人所看到的東西為喻,感慨地寫到:把白做為黑,把上看成下,鳳凰被關在籠子裏,而雞鴨亂舞。

指象為馬——不識相(象)。

指甲裏的刺——難挑。

指頭抹蜜——填(甜)不飽人。

指頭挖耳朵——不深入。紙包火——包不住。

紙補褲襠——越補越爛。

紙燈籠——一戳就穿。

紙店裏失火——一掃(燒)光。

紙糊的板壁——靠不得。

紙糊的板凳——做(坐)不得。

紙糊的窗戶——一捅就破。

紙糊的燈籠——經不起風吹雨打。

紙糊的房子——不能容人。

紙糊的將軍——輕率(帥)。

紙糊的喇叭——吹不得。

紙糊的欄杆——靠不得。

紙糊的輪船——假挺(艇)。

紙糊的麵具——薄臉皮兒。

紙糊的琵琶——談(彈)不得。

紙糊的人——全身空。

紙糊的娃娃——薄命。

紙糊的元寶——不頂用。

紙糊的元寶——沒分量。

紙糊棉襖——糊弄鬼。

紙裏包火——瞞不得。

紙馬店失火——遲早也是燒。

紙馬店咬牙——恨人不死。

紙馬鋪開張——學做人。

紙馬鋪生意——靠死人發財。

紙人去救火——一煨就了(燎)。

紙上畫餅——不充饑。

紙上畫的大炮——一輩子也打不響。

紙上畫牲口——中看不中使。

紙上畫月——不亮。

紙上談兵——不切實際。

紙條貼在心窩上——表(裱)兄(胸)。

紙折的船——下不得水。

紙紮的象——龐然大物。

紙紮的鮮花——再像騙不了蜜蜂。

紙紮鋪開張——做鬼做馬。

紙做的手銬——靠(銬)不住。

紙做鬥笠——假冒(帽)。

紙做冥錢——花不出去。

zhì

治好病打醫生——恩將仇報。擲瓜撿豆——因小失大。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雉雞鑽草蓬——藏頭露尾。

zhōnɡ

中秋的月亮——太原(圓)。

中秋節的月亮——又圓又亮。

中秋節的月亮——正大光明。

中秋節賞月——叨光。

中秋佳節讚桂香——花好月圓。

中山狼出了書袋——凶相畢露。

中堂掛草席——不是話(畫)。

中藥鋪的甘草——少不了。

中正街的驢子——誰有錢誰騎。忠孝仁愛禮義廉——無恥。鍾表不走——差點兒。

鍾鼓樓裏的麻雀——驚出來的。

鍾馗被鬼纏——倒了時局。

鍾馗被鬼纏——小鬼犯上。

鍾馗的口袋——收鬼。

鍾馗的線砣子——鬼不纏。

鍾馗掛在十字路口——四下裏拿邪。

鍾馗嫁姐妹——鬼討好。

鍾馗嫁妹——鬼混(婚)。

鍾馗睡大覺——鬼高興。

鍾馗收賀禮——打的鬼主意。

鍾上一個眼——中(鍾)透啦。

鍾在寺裏——聲在外。終年百花開——長春。

終年積雪嶺——長白山。

zhǒnɡ

腫臉照鏡子——自找難看。

zhònɡ

中了風的老寒腿——回不過彎兒來。

中了夾子的老鼠——垂死掙紮。種白菜出莧菜——雜種。

種地不出芽——壞種。

種瓜得豆——變種。

種過芝麻下大雨——難出。眾人添柴——火焰高。重錘打在銅板上——落地有聲。

重地門上貼橫批——閑人莫入。

zhōu

舟山群島——多餘(魚)。

舟行陸,車行水——不合實際。州裏買州裏賣——不圖賺錢光圖快。周倉擺手——老爺不玩了。

周倉擺手——老爺沒在家。

周倉鬥李逵——大刀闊斧。

大刀闊斧

“大刀闊斧”比喻辦事果斷而有魄力。出自《水滸傳》四十回:“遠遠望見旗幡蔽日,刀劍如麻,前麵都是帶甲馬軍,後麵盡是擎槍兵將,大刀闊斧,殺奔白龍廟路上來。”

晁蓋等十七個頭領帶領一百餘人把宋江從法場上劫出之後,連同戴宗、李逵等二十九個好漢一齊來到白龍廟聚會。當二十九人在白龍廟內行了見麵禮之後,隻見小嘍羅急忙跑進廟來報道“江州城裏鳴鑼擂鼓,整頓軍馬,出城來追趕。遠望見旗幡蔽日,刀劍如麻,前麵都是帶甲馬軍,後麵都是擎槍兵將,大刀闊斧,殺奔白龍廟路上來。”

李逵聽了,大叫一聲:“殺將去!”提了雙斧,便出廟門。晁蓋叫道:“一不做,二不休,眾好漢相助晁某,直殺盡江州軍馬,方才回梁山泊去。”眾英雄齊聲應道:“願依尊命。”

一百四五十人一齊呐喊,殺奔江州而去。殺得那官軍屍橫遍野,血染波紅,直殺到江州城下。殘兵敗將慌忙入城,關上城門,好幾天不敢出來。故事中的“大刀闊斧”本指“大的刀,寬闊的板斧”,說的是武器。

周倉扛刀——老爺無事。

周倉買刺蝟——貨不咋樣,挺紮手。

周倉試老爺——甘拜下風。

周公搶妲己做媳婦——想當然。

周公小傳

輔佐輔佐:協助。武王伐紂

周公姬(jī)姓,名旦,亦稱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他是周朝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長兄伯邑(yì)考被殷(yīn)紂(zhòu)王烹(pēnɡ)死,次兄即武王姬發。周公自幼為人誠實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藝,因此他和武王發都深得文王的喜愛。文王之時,周族在西方已經獲得了很大的發展,文王去世後,武王繼承父位,繼續進行滅商的事業。在武王滅商的過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武王即位後的第二年,周人在孟津(今河南孟津)大會諸侯。據說,這次盟會目的在於試探商朝的虛實和諸侯的反應,結果有800諸侯參加盟會,他們都背叛了商朝。又過了兩年,周人做好了滅商的準備,於是,武王由周公以及薑太公、召(shào)公等人輔佐,載著文王的牌位,浩浩蕩蕩,進攻商紂。在一天天將亮的時候,大軍來到商都郊外的牧野,他們在這裏舉行了隆重的誓師大會,而後,與商朝的軍隊展開戰鬥。由於商朝內部矛盾的激化,商紂王的軍隊“臨陣倒戈”,周朝的軍隊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打敗了商紂王的軍隊。這場戰爭隻用了一天便勝利結束。次日,周人舉行了隆重的祭(jì)社典禮,以宣布周朝的正式建立。

牧野之戰雖然推翻了商朝的統治,但殷紂王的後代以及殷人的殘餘勢力還遠沒有徹底消滅,穩固已經奪得的天下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管理殷民,武王把殷朝的首都分成三個部分,其中一個地區封給紂王的兒子武庚(ɡēnɡ),另外兩個地區交給自己的弟弟管叔和蔡叔管理,這樣不但可協助武庚統治殷民,又能監視武庚。另外,武王還褒(bāo)封了一些先聖王的後人以及功臣等。

由於過度的勞累,武王在克殷後的第二年便生了病。一次,武王憂慮天下尚未安,結果一夜沒有睡。周公得知後,急忙趕到武王那裏。武王覺得自己已經不久於人世,便托付後事,將個人的一些想法告訴了周公。二人交談時,武王還希望與周公“兄弟相後”,意思是打算讓周公在自己去世後繼承王位。周公聽後,非常驚恐,他“哭著作揖”,沒有答應。就這樣武王的兒子誦被立為太子,由周公負責培養和教育。

武王病重時,大臣們很擔心,太公和召公打算到文王廟去敬求卜(bǔ)問。周公認為僅用卜問未可以感動先王。於是,周公設築三壇,周公麵北而立,祈告先王,願以自身代替武王,去侍奉先王。禱告之後,周公占卜,得了吉卦。據說,武王的病情次日便有了好轉。

但是沒過多久,武王便去世了。武王去世後,年僅13歲的成王即位,由周公以塚(zhǒnɡ)宰(官職名,相當於後來的宰相)的身份總理百官,周公擔負起了安定天下、鞏固周朝統治的重任。

周公輔佐成王,處理政事。在立成王之後,周公又開始詔告諸侯,會見群臣,然後隆重的安葬了武王。到秋天,周公便為成王舉行了加冠禮加冠禮: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的一種儀式,把帽子戴在頭上,表示已成年。,以示成王已經長大成人。周公所做的這些工作,在當時混亂的局勢下,對於穩定人心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平定叛亂

但是盡管周公兢兢業業兢兢業業(jīnɡ jīnɡ ):形容做事小心謹慎,勤懇認真輔佐成王,卻有人懷疑周公的動機不純,周公的弟弟管叔與蔡叔、霍叔等人製造謠言,說“周公將對成王不利”。一時間,人們大都誤解了周公,連成王、召公等人也都開始懷疑他。為此,周公不得不“坦誠的向他們表明心誌”,耐心細致地去做各方麵的工作,解除人們的疑慮。周公首先耐心地說服召公和薑太公。武王去世後,召公和薑太公是當時最有威望的人,在當時有舉足輕重舉足輕重:比喻地位重要或實力強大,一有舉動就會影響全局。的地位。周公有必要首先對他們進行解釋,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