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本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這個部落在現在陝西、甘肅一帶活動。後來,因為遭到戎、狄等遊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蚮父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
到了古公蚮父的孫子姬昌(後來稱為周文王)繼位的時候,周部落已經很強大了。周文王是一個能幹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紂王正相反。紂王喜歡喝酒、打獵,對人民濫施刑罰。周文王禁止喝酒,不準貴族打獵,糟蹋莊稼。他鼓勵人民多養牛羊,多種糧食。他還虛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許多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他。
日漸強大的周部落,對商朝是個很大的威脅。有個大臣崇侯虎在紂王麵前說周文王的影響太大了,這樣下去,對商朝不利。
紂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關在湯陰(在今河南湯陰縣一帶)。姬昌的長子伯邑考聞訊,趕往朝歌求見紂王,卻被入獄扣押。後來殘忍的紂王又將他殺死,將肉做成肉脯,賜給姬昌吃。為救姬昌,周部落的貴族把許多美女、駿馬和別的珍寶,獻給紂王,又送了許多禮物給紂王的親信大臣費仲。紂王見了美女珍寶,高興得眉開眼笑,又聽費仲說姬昌被囚禁期間並無一句怨言,便很快把周文王釋放了。
周文王見紂王昏庸殘暴,喪失民心,就決定討伐商朝。可是他身邊缺少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來幫助他指揮作戰。他暗暗想辦法物色這種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著車,帶著他兒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獵。在渭水邊,他看見一個老頭兒在河岸上坐著釣魚。大隊人馬過去,那個老頭兒隻當沒看見,還是安安靜靜釣他的魚。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車,走到老頭兒跟前,跟他聊起來。
經過一番談話,知道他叫薑尚(又叫呂尚,“呂”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個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興,說:“我祖父在世時曾經對我說過,將來會有個了不起的能人幫助我把周族興盛起來。您正是這樣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經很久了。”說罷,就請薑尚一起回宮。老人也未再推辭,就跟著文王上了車。
姬昌把薑尚接回去,尊他為師,稱為“師尚父”,又因為薑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後來叫他太公望;在民間傳說中,叫他薑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幫手。他一麵提倡生產,一麵訓練兵馬,周國的勢力越來越大。有一次,文王問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們應當先征伐哪一國?”
太公望說:“先去征伐密須。”
有人反對他,說:“密須國君厲害得很,恐怕打不過他。”
太公望說:“密須國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厲害十倍,也沒有什麼可怕的。”
周文王發兵到了密須,還沒開戰,密須的老百姓就先暴動了。他們綁著密須的國君歸附了文王。
過了三年,文王又發兵征伐崇國(在今陝西省灃水縣)。崇國是商朝西邊最大的一個屬國。文王滅了崇國,就在那裏築起城牆,建立了都城,叫做豐邑。沒過幾年,周族逐漸占領了大部分商朝統治的地區,歸附文王的部落也越來越多了。
到姬昌年邁的時候,周國的勢力已經超過了商國,使得“天下三分,其二歸周”。但是,周文王並沒有完成滅商的事業。在他打算征伐紂王的時候,不幸患重病去世了。
這樣,滅亡商湯的大業就落在周文王的兒子姬發和智叟薑尚的肩上。
西周 中華上下五千年 西周
周地原來位於陝西關中平原西部,北靠岐山,南臨渭河。周武王伐紂滅商後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三個奴隸製王朝,其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市),故稱西周。周武王去世後,周公竭力輔政,他東征平息商殘餘勢力叛亂,確立宗法製並創立典章製度,先後分封數十個諸侯,以捍衛周王室,使新王朝的統治得以鞏固。
西周農業比商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當時用青銅製作的農具較商朝多,更便於墾殖。西周的手工業種類很多,分工更細,號稱“百工”,產品完全被周王和貴族壟斷。土地製度是以井田製為主的奴隸主貴族土地所有製。
西周奴隸主對奴隸和平民進行殘酷的壓迫和剝削,至西周中期後,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公元前841年,西周都城鎬京發生“國人暴動”,驅逐殘暴荒淫的周厲王,嚴重動搖了西周王朝的統治。中國曆史確切年代記載,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的。此後,雖出現過“宣王中興”,但西周王朝已不能扭轉其走向衰弱的局勢。
西周自公元前11世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滅亡,共享國250年,傳11代12王。周武王伐紂
周文王死了以後,他兒子姬發即位,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太公望為師,並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睪(音shì)作他的助手,繼續整頓內政,擴充兵力,準備討伐商紂。
第二年,周武王把軍隊開到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地方,舉行一次檢閱,有八百多個小國諸侯,不約而同地來到盟津會師。大家都向武王提出,要他帶領大家伐商。但是武王認為時機未到,檢閱結束後又回到豐京。
這時候,紂的暴政越來越殘酷了。商朝的貴族王子比幹和箕子、微子非常擔心,苦苦地勸說他別這樣胡鬧下去。紂不但不聽,反而毫無人性地把叔父比幹殺了,還叫人剖開比幹的胸膛,把他的心掏出來,說要看看比幹的心是什麼顏色的。從此,紂王周圍的大臣再也沒有敢進諫的了。賢臣箕子裝作發瘋,總算免了一死,被罰作奴隸,囚禁起來。微子看見商朝已經沒有希望,就離開別都朝歌出走了。朝中的大臣太師疵和少師強帶了商朝的祭器樂器,紛紛投靠周武王。
公元前1027年(一說公之前1057年)正月,武王聽到探子的報告,知道紂已經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就發兵五萬,請精通兵法的太公望做元帥,周公旦、畢公高輔佐,渡過黃河東進。到了盟津,八百諸侯又重新會師在一起。周武王在盟津舉行一次誓師大會,宣布了紂殘害人民的罪狀,鼓勵大家同心伐紂。
在武王進軍的路上,一天,有兩個老人擋住了大軍去路,要見武王。有人認出來,這兩人本來是孤竹國(在今河北盧龍)國王的兩個兒子,哥哥叫伯夷,弟弟叫叔齊。孤竹國王鍾愛叔齊,想把王位傳給他,伯夷知道父王的心意,主動離開孤竹;叔齊不願接受哥哥讓給他的王位,也躲了起來。在周文王在世的時候,他們兩人一起投奔周國,定居下來。這回聽到武王伐紂,就趕來阻止。
周武王接見他們時,兩人拉住武王的馬韁繩說:“紂王是天子,你是個臣子。臣子怎能討伐天子,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啊。”
武王左右將士聽了這些話,非常生氣。有的把劍拔出來,想殺他們。太公望知道這兩人不過是兩個書呆子,吩咐左右將士不要為難他們,把他們拉開。哪知道這兩個人太固執,不再吃周國的糧食,竟躲到首陽山(在今山西永濟西南)上,絕食自殺。
周武王的討紂大軍士氣旺盛,一路上勢如破竹,僅僅經過6天行軍,於2月初四拂曉就打到距離朝歌僅僅七十華裏的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
紂聽到這個消息,隻好倉促部署防禦。但此時商軍主力還在東南地區,無法立即調回,立刻拚湊了十七萬人馬。他想,武王的兵力不過五萬人,十七萬人還打不過五萬嗎?於是商紂王親自率領,開赴牧野迎戰周師。
可是,那十七萬商軍有一大半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和從東夷抓來的俘虜。他們平日受盡紂的壓迫和虐待,早就對紂恨透了,誰也不想為紂賣命。在牧野戰場上,當周軍勇猛進攻的時候,他們就掉轉矛頭,紛紛倒戈,大批奴隸配合周軍一起攻打商軍。十七萬商軍,一下子就土崩瓦解。太公望指揮周軍,趁勢追擊,一直追到商都朝歌。
商紂逃回朝歌,眼看大勢已去,紂王下令手下人把所有的金銀財寶堆到鹿台上。當夜,就躲進鹿台,放了一把火,跳到火堆裏自焚而死。
周武王率大軍威嚴雄壯地進入朝歌城。商朝老百姓扶老攜幼站在道路兩旁歡迎周軍。武王命令南宮適把鹿台裏的還未燒毀的金銀珠寶拿出來,分發給老百姓,還叫他打開钜橋大糧倉,讓群眾前來領取糧食。朝歌城裏歡聲四起,人們到處都談論武王的好處和紂王的殘暴。武王還叫畢公高釋放被商紂王關起的奴隸、罪人以及從各地掠奪的女子,讓他們獲得自由。
周武王滅了商朝,結束了殷商王朝600年統治,把國都從豐邑搬到鎬京(今陝西西安市西),建立了周王朝。
為了鞏固周朝的統治,從周武王起,把自己的親屬和功臣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太公望被封在齊國,他的弟弟周公旦被封在魯國,召公睪被封在燕國。據說從武王到他的兒子成王,一共封了七十多個諸候國。
商朝雖然滅亡了,但是它留下的貴族和奴隸主在社會上還有一部分勢力。為了安撫這些人,武王把紂王的兒子武庚封為殷侯,留在殷都,又派自己的三個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去幫助武庚。名義上是幫助,實際上是監視,所以叫做“三監”。西周分封諸侯
周武王打敗商朝後,把得來的廣大土地和俘虜,分給了他的兄弟、親戚及有汗馬功勞的扈從們,讓他們到各地去作諸侯,進行分區管理,護衛王室。這就是所謂“授民授疆土”、西周建國大分封。
周朝要統治廣大的新疆土,必須建立屬國,擁護王室。當時最難平定的是商朝的貴族。周公把他們遷到成周,封自己的同母弟弟康叔做衛侯,統治這些舊商國的遺民。周公教訓康叔說:“你對一般平民要寬厚,施行文王的富民政策,不要無辜殺人。對那些掠奪財物、不孝順父母、與兄弟不和的商人,則要用嚴刑誅戮。商人群聚在一起,除了百工,不論是誰,一律抓起來送到京師,我來殺他們。”康叔是當時封地最大、權勢最重的人,曾帶領重兵力鎮壓商人,在當時是最主要的侯國。
成王把奄國封給周公的大兒子伯禽,讓他做魯侯(今山東曲阜),又封他的外祖父太公呂尚做齊侯(今山東臨淄)。齊、魯兩大國代替了奄和蒲姑,商朝不能再反叛了。召公的兒子封在燕(故都在今河北易縣,後遷都今北京),成王的弟弟叔虞封在唐(今山西太原縣,後稱晉國)。通過分封,周天子從長遠處著眼,建立了自己的據點,用以抵禦北方的少數民族,保護衛國和周國。而這些受封者又都是周朝最重要的貴族,足見周朝初年的大分封,確實有政治遠見。
當周武王攻滅商朝時,紂王的庶兄微子啟曾經抬著棺材到周武王的軍隊前投降。武庚死後,周公把商朝舊都商丘封給微子啟,爵位為“公”,國號為宋。宋國附近,實際上還有陳、杞和焦三個國家,這樣分封,是為了監視宋國。陳國是舜的後裔,在今河南淮陽縣;杞國是夏的後裔,在今河南杞縣;焦國則是炎帝的後裔,在今安徽亳縣。
周朝建國初期,南方沒有強國,漢水流域有一些姬姓小國,但未受到重視。成王分封熊繹做楚蠻的小國君,歧陽大盟會時,隻派熊繹和鮮卑(東胡的一個小部落)看守祭神火堆,不讓他們正式參與盟會。後來,楚國強大了,自稱楚王,成為南方一個大國。凡是周朝勢力不能控製的地方,各強國甚至小國都自稱為王,不再向周天子朝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