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意思是說,大田鼠啊大田鼠,不要再吃我的黍(指糧食)。多年來我縱慣著你,而你卻對我們毫不理睬。我們要離開你了,到那充滿自由的樂土去。這表明百姓們對周厲王的強烈不滿情緒。

老百姓們怨恨周厲王,都紛紛咒罵他。大臣召伯虎看到形勢嚴重,就跑到周厲王麵前懇求說:“王上,百姓們實在難以忍受了,‘專利’法再不廢除,就要出大亂子啦!”可厲王根本聽不進去。他派了很多密探去監視老百姓,如果發現有人議論“專利”,咒罵厲王,就抓來殺頭。從此,人們的滿腹牢騷隻好往肚子裏咽,誰也不敢再說出來了。厲王卻以為自己的殘暴統治產生了效果,反而變本加厲地實行殘暴的統治。

厲王搞了三年專利,人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公元前841年,都城裏的小貴族、小商人、手工業者聯合起來,衝向王宮,去找厲王算賬。起初厲王還想用王師來鎮壓,可王師中全是些平民百姓。他們見國人造反,很多人也加入進去了。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周厲王隻好帶了一些隨從,偷偷溜出了王宮。臨走前把太子靖托付給了召伯虎。然後就逃奔到了蠡地(今山西霍縣)。

憤怒的起義群眾找不到厲王,決定找太子去抵罪。他們得知太子被藏在大臣召伯虎家裏,於是就包圍了召公的家,勒令召公交出太子。召公心想:“過去天子不聽我的規勸,才落到這般地步。現在我把太子交出,會不會有人說我是對天子的不忠、伺機報複呢?當初我曾向天子滿口答應保護太子,如若交出,豈不是天大的不義?可是我不交出太子,人們一定不肯答應,怎麼辦呢?”他考慮再三,決定把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交給了起義群眾,這才使太子躲過這場災難。因為參加這次暴動的都是居住在國都內外的群眾,故稱國人暴動。

國人暴動的第二天,周朝的一個諸侯國衛國的國君衛武公就率領部隊開到鎬京城。這衛武公又叫共伯和。共伯和率軍到鎬京,本來是前來平叛的,可是當他來到王都,起義群眾已經散去,於是他就率領部隊,駐到了王宮裏。

厲王外逃,不敢回來,太子雖活著,但因為年幼,不能主事,再說他是找了替身才逃了命的,現在暴動剛平,還不能暴露真相。於是召公提議,國事暫由共伯和代理,其他大臣一致同意,共伯和雖然是代理,但實際上行的是天子之職,所以這一年被稱作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也就是從這一年起,我國曆史開始有了準確的年代可以查考。

共伯和執政以後,采納了召伯虎的建議,廢除了厲王時的“專利”法,減少了名目繁多的賦稅,人民得以安生,社會又趨於穩定。

共伯和執政的時期,曆史上稱為共伯和時期。轉眼14年過去了,逃亡在外的周厲王死了,太子靖也已經在召公家裏長大成人了。召伯虎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於是,一天上朝後,他就對共伯和及眾大臣講了真相,大家見太子還活著,一致同意立他為天子,共伯和知道自己不是周室正宗,而且眾怒難犯,也就順水推舟,親自到召伯虎家把太子靖接進王宮,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儀式。不久,他就又回到原來的封地,當他的諸侯王去了。新即位的天子,就是周宣王。

周宣王在位46年,他鑒於其父“專利”失敗的教訓,減輕賦稅,整頓政紀,周王朝一度呈現穩定局麵,史稱“宣王中興”。但在公元前789年,周朝在千畝一戰敗給薑戎,使周宣王的統治遭到了沉重的打擊。周宣王為了補充兵員,清查戶口,嚴格控製逃亡人口,結果引起奴隸和平民的反抗。西周王朝已失去了對社會的控製能力。

春秋 中華上下五千年 春秋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周太子平即位,將國都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至此,西周結束,東周建立。東周的曆史,史學界習慣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從前770年至前476年(周敬王44年),這段時間大體相當魯國編年史《春秋》的紀年,故稱為春秋時期。

周東遷後,實力大為削弱,諸侯國實力加強,全國處於分裂割據狀態。最強諸侯國君主成為霸主,挾持了周天子號令各諸侯國,完全代替了周王室的權利,先後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另一種說法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及越王勾踐)五個霸主相繼爭霸的局麵。各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口,進行激烈的兼並戰爭,至春秋末年,春秋初年的120多個大小諸侯國隻剩下原來的1/3了。

春秋時期是中國從奴隸製向封建製轉變的時期,也是經濟、文化顯著發展的重要時期,產生了管仲、子產等著名的政治人物,出現了孫武等傑出的軍事家以及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等偉大的思想家。

春秋末期,由於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各諸侯國的階級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各諸侯國的階級關係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同時,長期兼並戰爭也改變了大國爭霸的形勢。驪山烽火戲諸侯

周宣王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姬宮涅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對國家大事從來不聞不問,一味吃喝玩樂,派人到處找美女。大臣褒谻(音xiànɡ)勸諫幽王別忘了治理國家,周幽王根本聽不進去,竟命人把褒谻下了監獄。

褒谻在監獄裏被關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計要把褒谻救出來。他們在鄉下買了一個挺漂亮的姑娘,教會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來,獻給幽王,替褒谻贖罪。這個姑娘算是褒谻家人,叫褒姒。

幽王有了褒姒,見她這兒俊俏,高興得不得了,就把褒谻釋放了。他十分寵愛褒姒,與她住在瓊台,終日飲酒作樂。可是褒姒從進宮以後,心情悶悶不樂,沒有開過一次笑臉。幽王想盡辦法叫她笑,她怎麼也笑不出來。

據傳說,褒姒是周室一個宮女的私生女,生下以後,不敢留家撫養,被丟棄在郊野荒地上。幸好有對善良的農村夫婦發現了她,把她養大成人。褒姒長大以後,雖然是個很美麗的姑娘,但自感出身微賤,受世人非議和卑視,心中常悶悶不樂,鬱鬱寡歡,平時不苟言笑,形成了一種極端孤僻厭世的冷漠性格。

周幽王為了使她高興,曾用莫須有的罪名,廢掉了他所封的申後和太子,改封她為王後,另立她親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幽王滿以為這會使她感到榮幸和快樂,但出乎他意料之外,褒姒仍是滿臉冰霜,毫無歡快表情,從不開顏一笑。

百般無奈的周幽王出了一個賞格:有誰能讓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賞他一千兩金子。

有個大臣叫虢石父,特愛拍馬屁,他替周幽王想了一個鬼主意。原來,周王朝為了防備犬戎的進攻,在驪山(在今陝西臨潼東南)一帶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幾裏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過來,把守第一道關的兵士就把烽火燒起來;第二道關上的兵士見到煙火,也把烽火燒起來。接著一個接一個燒著烽火,附近的諸候見到了,就會發兵來救。虢石父對周幽王說:“現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長久沒有使用了。我想請大王跟娘娘上驪山去玩幾天。到了晚上,咱們把烽火點起來,讓附近的諸侯見了趕來,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許多兵馬撲了個空,保管會笑起來。”

周幽王拍著手說:太好了,就這麼辦吧!”

他們上了驪山,真的在驪山上把烽火點了起來。臨近的諸侯得了這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趕快帶領兵馬來救。沒想到趕到那兒,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隻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夥兒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

大王和王妃放煙火玩兒,你們回去吧!”

諸侯知道上了當,很是氣憤地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們準備做什麼事,看見驪山腳下來了好幾路兵馬,亂哄哄的樣子,就問幽王是怎麼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訴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見褒姒開了笑臉,就賞給虢石父一千兩金。

幽王寵著褒姒,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樣一來,卻引來了亡國殺身之禍。以前被廢掉的申後的父親是申國的諸侯,得到這個消息,對此異常憤恨,就聯合犬戎進攻鎬京。

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消息,驚慌失措,連忙下命令把驪山的烽火點起來。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因為上次白跑了一趟,這次誰也不來理會他們。

烽火台上白天冒著濃煙,夜裏火光燭天,可就是沒有一個救兵到來。

犬戎兵一到,鎬京的兵馬不多,勉強抵擋了一陣,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馬像潮水一樣湧進城來,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兒子伯服殺了。那個不開笑臉的褒姒,也給搶走了。周室的珠寶財物被洗劫一空。

到這時候,諸侯們知道犬戎真的打進了鎬京,這才聯合起來,帶著大隊人馬來救。犬戎的首領看到諸候的大軍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年聚斂起來的寶貝財物一搶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來的太子姬宜臼為天子,就是周平王。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沒想到諸侯一走,犬戎又打過來,周朝西邊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鎬京保不住,便忙著把國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所以曆史上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以後,稱為東周。從此,中國曆史進入了春秋時期。祝聃箭射周王

在春秋戰國的時候,還沒有皇帝這個稱呼。那時候把全國的最高統治者叫做天王。天王的權力,就像書上記載的:普天之下,每一寸土地都是天王的領地;四海之內,每一個人都是天王的臣民。沒有人敢對天王不恭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當時鄭國的一位名叫祝聃的將軍竟敢用箭去射天王周桓王。

周宣王在世的時候封了一係列的諸侯國,其中有一個叫做鄭國(開始封在今河南新縣)。鄭國一直由為國家王室立下汗馬戰功的鄭氏家族統治。由於鄭國兵馬強壯,曆來與王室關係密切,所以深得天王的信賴。鄭氏幾代人都在周朝擔任卿士(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到鄭莊公的時候,由於鄭國內部不太穩定,鄭莊公有很長一段時間沒去朝廷協助天王管理朝政。周天王有點不高興了,他想另外找一個人為他統治管理天下,出謀劃策。誰知這件事被鄭莊公安插在京城裏的耳目知道了,他們又告訴了鄭莊公,鄭莊公有些不快,但很快有了主意。

鄭莊公匆匆驅車趕到京城,一見周平王就主動提出辭職讓賢。平王隻好耐心解釋,悉心勸慰。誰知鄭莊公是個強脾氣。周平王越說好話,他越氣盛,弄得周平王也下不了台,最後在滿朝文武的勸說下,才達成一個協議,就是鄭莊公仍然擔任卿士,為彼此信任,周平王把太子孤送到鄭國去居住,鄭莊公也把公子忽送到周朝做抵押。從表麵上看問題似乎解決了。但周朝與鄭國之間卻結下了矛盾。

周平王在他當天王的第51年(公元前720年)駕崩了,太子孤回到京城繼承王位,太子孤太悲傷了,一回到洛陽就死了。孤的兒子當了天王,這就是後來的周桓王。

周桓王認為父親的死和鄭莊公的蠻橫有很大關係,又覺得鄭莊公在朝廷上很霸道,就產生了罷免鄭莊公的念頭。周桓王年青氣盛,有一天在上朝時,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對鄭莊公說:“你是先王的老臣,我怎敢隨便使喚你,還是請你自便吧。”鄭莊公一聽,雖然挺生氣也沒反駁什麼,就婉言告辭了。

鄭莊公回到鄭國,一直對周桓王不滿,總想找點事教訓教訓桓王,讓桓王知道他的厲害。正巧宋國聯合衛國作亂,鄭莊公就找到了攻打宋國的借口。鄭莊公假借周桓王的名義,打起了“奉天討罪”的旗號,聯合齊國和魯國,把宋國打得一敗塗地。宋國的國君宋殤公在戰亂中身亡,鄭莊公就立公子馮為宋國的新國君,就是宋莊公。從此鄭莊公在諸侯中威望大增,許多小國都把他看作諸侯的首領,鄭莊公也更不把周桓王放在眼裏了。

周桓王一知道鄭莊公打著他的旗號討伐宋國,就下令正式免去了鄭莊公的卿士職位,而鄭莊公也一連5年不去洛陽朝見天王,以示蔑視。這可把周桓王惹火了,他親率蔡、衛、陳三國軍隊討伐鄭莊公。鄭國朝野上下早有抗周之心,誓與天王決一死戰。

周桓王原以為大兵壓境,鄭莊公一定會知錯求和。現在看到鄭莊公還真敢和他兵刃相見,就準備了一篇長長的演說詞,當麵訓斥鄭莊公一通。沒料到鄭莊公根本不到陣前見他,隻是擺好架勢,默默待戰。周桓王求戰心切,就派士兵去鄭軍陣前叫罵,鄭莊公還是按兵不動。直到午後,太陽開始西斜,鄭莊公眼見周王士兵已經麵露倦意,軍紀鬆馳,才下令擊鼓衝鋒。陳、蔡、衛三國士兵本來就不想為周天王打仗,現在一看鄭軍來勢凶猛,掉頭就逃。鄭軍養精蓄銳,以逸待勞,早就憋足了勁,一陣奮勇追擊,直殺得周王軍隊丟鎧棄甲,狼狽而逃。周桓王出於無奈,隻好親自斷後,且戰且退。

鄭國的戰將祝聃率兵追殺在前,遠遠地彎弓搭箭,朝著周桓王奮力射擊,正中桓王左肩。祝聃見射中了周天王,更是精神抖擻,驅車追趕,想把周天王活捉回去請功,正在這時,卻聽到鄭莊公鳴金收兵,隻得返回。到了營地,祝聃疑惑不解地問鄭莊公:“周王已中一箭,我正要生擒他,你怎麼下令收兵了呢?”鄭莊公答道:“我們今天應戰也是迫不得已啊。周天王兵敗中箭,已經知道了我們的厲害,以後再也不敢輕視我們了。況且,真要把周天王抓來,我們又拿他怎麼辦呢?就是射他一箭也不合適,如果射得傷重而死,我們就有了殺害天王的罪名,怎麼向天下交待呢?”大夫祭足這時也說:“還是莊公高明,現在周天王已經怕我們了,我們最好趕快派人去慰問天王,這也給他一個台階,讓他趕快回去算了。”鄭莊公一聽連聲說好,並把這個差事交給了祭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