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開疆一看一個桃子也沒有了,臉漲得通紅,說:“我曾奉命率領大軍征討徐國,我殺了徐國的大將,俘虜了五百多士兵,硬是逼得徐國投降了,後來另外兩個小國家看我們所向無敵,也歸附了我們,我這個功勞是誰也比不上的。”
晏子說:“你的功勞是很大,我也認為你應該吃桃子,但是現在桃子沒有了,隻有等到明年結了新果,再來品嚐了。”景公說:“你的功勞的確很大,可惜你晚了一步。”
田開疆本來就是個粗人,他一看自己功勞這麼大,反而吃不到桃子,就手按住佩劍說:“殺鱉打虎能算得了什麼,我南征北戰,吃盡了苦頭,到頭來,卻在國君麵前丟人現眼,還不如一死了之。”說完,就拔劍自殺了。
田開疆的這一舉動把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這時忽然聽到公孫接大聲嚷道:“老田立了這麼大的功勞卻沒吃到桃子,他自殺了,我們還有什麼臉麵活著。”話音剛落,也拔劍自殺了。
古冶子看到他倆都倒在血泊中,於是提著劍說:“他倆為這桃子都死了,我活著有什麼意思,人家不說我貪生怕死嗎。”也自殺了。
晏子利用兩個桃子殺死了三個猛士,為齊國除了三害,老百姓聽到後,都興高采烈,他們也暗暗佩服晏子的足智多謀。孔子周遊列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本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學創立者,先世為宋國貴族。父親梁紇,魯國武士,在孔子3歲時去世。他這時隨父母遷居魯國都城曲阜,這裏保存了周朝大量的典章文物。這種環境對孔子的教育和思想形成具有深遠的影響。
孔子生活的時代正是中國社會處於激烈動蕩的時期,周王室的統治名存實亡,各諸侯國之間互相爭鬥,周朝初年製訂的一套禮樂製度都被破壞了。孔子對這種狀況非常不滿,他提出了一套政治主張,就是要恢複周禮,實行“仁政德治”。當時,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就隻能去做官。於是,孔子在50歲左右的時候,在魯國做了官,但是他的政治主張不能被統治者接受,幾年後不得不棄官離魯,從55歲時起,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漫長經曆。
孔子把周遊列國的第一站定在了衛國。衛國在魯國的西邊,是魯國的兄弟之邦。當時衛國政治安定,經濟也比較富庶,而且衛國還有幾位賢人,可以互相談論問題,並且孔子的弟子子路的妻兄顏濁鄒是有賢名的衛國大夫,可以照應,這樣,孔子就把衛國當作了立足點。
孔子帶著數十個隨從弟子,一行人坐著馬車來到衛國,暫時住在顏濁鄒家。由於孔子做過魯國上卿,聲望已很高,再加上顏濁鄒起了橋梁作用,於是國君衛靈公熱情地接待了孔子,並問孔子:“先生在魯國時,俸祿是多少?”孔子笑著說:“六萬鬥小米。”衛靈公也給予了同樣的待遇。但是,他對孔子那套“仁政德治”的主張沒有興趣,因此,隻是表麵上對孔子很尊重,但卻沒有讓他參與政事。不久,有人對衛靈公說:“孔子來到衛國,也許是不懷好意的,他帶來的弟子很多,各樣人才都有,萬一是為了魯國而到這裏有什麼企圖的話,又怎麼辦呢?”於是,衛靈公便派人暗中監視孔子的行動,孔子怕發生意外,便在這一年的冬天,帶著弟子們離開了衛國。
孔子懷著不愉快的心情離開了衛國,帶領一行人向東南方向走去。經過曹國沒有被接待,又來到宋國境內,這次不但沒有接待,而且宋國的大夫司馬桓還想殺害孔子,逼得他隻好換了便衣才逃出了宋國。
從宋國逃出後來到鄭國,這時弟子們都失散了,隻剩下孔子一個人站在東城門外。弟子們找不到老師,便到處打聽,當子貢問到一個行人時,那人回答說:“我倒看見一位,立在東門外,很有氣派,但是其狼狽相,累累若喪家之狗。”當子貢找到老師並把這話告訴他時,孔子笑了笑說:“說我氣派,倒是未必,說我疲憊的像喪家狗,倒真有點那樣。”鄭國沒有接待孔子師徒,他們便來到陳國的都城宛丘。
孔子到了陳國,住在大夫司城貞子家裏,並由他們推薦給陳國國君陳湣公,取得了一個有名無實的職位,陳國是一個小國,陳湣公又是一個平庸的人,沒有爭霸稱雄的野心,也不想從孔子那裏請教什麼治國安邦的方法,所以孔子仍然不得誌,心情鬱悶。公元前489年,吳國大舉進攻陳國,楚國國君楚昭王親自率兵前來救援,吳楚兩軍在陳國東北部的城父對壘,陳國於是陷入戰亂之中。這時楚昭王聽說孔子在陳,便派人來請,孔子認為楚昭王是賢君,便決定到楚國去推行他的政治主張。
孔子一行人離開陳經過蔡國去楚國,這一段路正是吳、楚交兵的地帶。有一天,孔子被亂兵圍住,帶的糧食也吃光了。已經7天沒有糧食了,可是,孔子還抓緊時間給弟子們上課,照常彈琴、唱歌。子路首先沉不住氣了,問道:“老師,難道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就注定要遭難嗎?”孔子說:“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並非不遭難,但是經得起困難的考驗。沒有道德、沒有學問的人一遇困難,卻會動搖變節。”孔子雖然穩定了弟子的情緒,但他的心情還是悶悶不樂,路上還遇到一些不同意孔子積極從政治國的主張,而提倡消極避世隱居自樂的人的責難和諷刺。經過了艱難的跋涉,孔子一行終於到達了楚國的負函。
孔子師徒到了負函沒幾天,就傳來消息,楚昭王死了。孔子該怎麼辦呢?經過考慮,最後決定還是回到衛國去,於是一行人又風塵仆仆地回到了衛國。這時衛國的國君是衛出公,當時衛國局勢穩定,孔子比較滿意,所以在他初返衛國時,很有一番抱負,並醞釀著上台後的計劃。一天,子路問孔子:“這次衛國的國君請你出來,你首先要作什麼呢?”孔子答道:“必須正名分!要讓任何人的名義、身分和他的地位完全符合。”子路對此表示懷疑,認為老師有點不切實際,孔子則陳述了自己的理由。但是衛出公既沒有要他“為政”,也沒有向他“問政”。在這種情況下,孔子就把精力用在了教學和治學上。
孔子離開魯國已經十幾年了,他非常思念故鄉。他的弟子有的回國做了官,他也很想回去。有個叫冉有的弟子在魯國做官,他向當權的季康子一再推薦孔子,於是季康子派人帶著貴重的禮物去迎接孔子回魯,這時衛國發生內亂,政局動蕩不安,孔子便接受了魯國使者的禮聘,回到了魯國。
孔子從公元前497年離開魯國,直到公元前484年才返回,在外奔波達14年之久,希望尋求做官,以便有機會實現他的“仁政德治”的政治理想,結果是在到處碰壁之後,結束了流浪生活,回到了故鄉,這時,孔子已經68歲了。
孔子周遊列國曆盡艱辛,到處碰壁。這是因為他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時代潮流。他顛沛流離14年,也使他的人生經驗更豐富,眼界更廣闊,學問更高深,觀察事物更透徹了。回首往事,壯誌難酬,但孔子並不灰心。他把晚年的最後5年時光和全部精力,都用在開辦私學和整理古籍文獻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楚靈王自食惡果
楚靈王是楚莊王的兒子,他上台的時候,楚國是最強盛的時候,但是到他臨死的時候,他卻沒有立錐之地,這都是楚靈王自己造成的結果。
當政的第三年,靈王大會諸侯,派人到各國,請他們到楚國的申地會合。但是,靈王卻並沒有利用好這次會合的機會,宋、魯、衛沒有參加,使靈王很不快,尤其晉國沒有參加,更使靈王惱怒不已。
老臣伍舉告訴靈王:“這次會合不是一個好兆頭,我們一定要早作準備,以防有人反對我們。”
靈王沒有把他的話放在耳邊。他在這次會合中,處處表現了驕縱的習氣,他當場侮辱別國來的使臣,殺了一些無辜的下屬,並且對到來的各國君王毫無禮貌,這就種下了禍根。
靈公對外就是信強權這一套,他攻打吳國朱這個地方,俘虜了當地首領慶封,殺了他家一族人,並且把慶封拉到街上示眾,靈王對著公眾宣布說:“大家都不要向慶封學習,他殺害了自己的國君,欺負老姓,還要強行讓大夫們都支持他。”
慶封就反唇相譏說:“大家也不要向楚共王的兒子圍那樣,殺害了自己的國君,那國君就是自己親哥哥的兒子。”
一席話丟了楚國的人,使得站在一旁的大臣都直歎氣,靈王隻有命令人將慶封殺掉。
他任用那些奸佞之臣,有一個人叫析父,巧舌如簧,專會當麵說人家的好話,有一次,楚軍攻打吳國,他們在乾溪駐紮下來,以觀吳軍動靜,靈王問析父:“齊、晉、魯、衛四國在受封時,都領到了寶器,我們偏沒有,現在我派遣使臣到周去向他要求把九鼎給我做寶器,你看他們會給我嗎?”
靈王的意思,是要代周而立。析父說:“他們一定會給的,以前我們楚國的先祖熊繹遠在荊山,坐著柴車,穿著破衣,跋山涉水到周的京城去侍奉天子,現在讓他給這點東西還不行嗎?”靈王又說:“從前我們的遠祖昆吾住在原來的許國,現在鄭國人占領了那裏的土地,我想把它要回來,你看行不行?”
析父說:“周王不在乎九鼎,鄭又怎麼會在乎那一點土地呢?”
靈王又說:“現在我陳兵的各個地方,看起來想要和別人打仗,別的國家會怕我嗎?”
析父順著他的口氣說:“當然怕呀!”
這些話正說到靈王心坎裏,他當然高興了,他說:“析父真會說往古的事情。”就封析父做大官。
靈王就住在乾溪,整天吃喝玩樂,這樣就完全把自己國家的大事忘記了。他以前曾經侮辱過越國大夫常壽過,常壽過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就聯合吳國來攻打楚國,他們趁靈王不在家,殺了靈王的太子,擁立公子比為王。又派人到乾溪去,對楚國的官兵說:“你們的國家已經有了新的國王,你們現在回去的,可以保留原來的官位,你們所擁有的土地也可以還歸你們。如果你們不回去投靠新主,繼續跟隨這個昏君,那麼你們被抓到以後,就要被殺頭。”
靈王的部隊本來就對靈王非常不滿,經他們這樣一講,就四散逃走了。隻丟下靈王在乾溪。
這個昏庸的君王見自己的國王的位子被廢棄了,又聽說自己的兒子也被越國和吳國的部隊殺了,就趴在地下嚎啕大哭,喊天叫地,他對旁邊僅有的兩個隨從說:“我不是為我自己傷心,我是為我的兒子傷心,我對我的兒子多好啊,勝過任何人。怎麼遭到這種報應呢?”
他的一個隨從說:“你殺人家的兒子太多了,能不到這個地步嗎?”靈王被他一句話止住了眼淚。
這時他的一個忠實的大臣右尹來到他的身邊,靈王非常感謝他,就問右尹,他現在到底該怎麼辦。
右尹說:“我看你還是回到楚都的郊外吧,聽候他們的發落。”靈王連連擺手:“那怎麼能行呢,我要是落到他們的手上,他們不把我殺了?”
右尹說:“那你就到諸侯國家去找救兵吧。”
靈王說:“這也不行,我把他們都給得罪了,人們都背叛我了。”右尹覺得這個以前不可一世的君主,今天真是可憐極了,真叫做多行不義必自斃,最後覺得自己也救不了他,也離開了他。這樣,靈王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靈王這時孤獨極了,他一個人在山裏亂走,肚子餓了,就下山想去要點吃的,他遇到以前的一個熟人,就熱情地同他打招呼,說:“我已經三天三夜沒有吃東西,給我一點吃的。”
那人說:“我們新的國王已經下達命令,誰要是給你吃的,就會被殺頭。”
靈王又餓又氣又累,一下倒到了地下,正好壓到了那人腿上,昏過去了。那人抽掉了自己的腿,走了,邊走嘴裏還在說:“你這個罪惡滔天的家夥,你也有這一天!”
後來,曾經驕橫狂妄的楚靈王就在這個山腳下死去了。伍子胥掘墓鞭屍
在諸侯大國爭奪霸權的鬥爭中,大國兼並小國,擴張了土地。可是大國的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給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勢力大了起來。他們之間也經常發生鬥爭。大國由於國內的矛盾尖銳起來,都想把爭奪霸權的戰爭暫時停止下來。
公元前546年,晉楚兩國和其他幾個國家,在宋國舉行了“弭兵會議”(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戰爭)。在這次會議上,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代表南北兩個集團講了和,訂了盟約,規定除齊、秦兩個大國外,各小國都要向晉、楚兩國同樣朝貢。晉楚兩國平分霸權,以後五十多年裏,沒發生大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