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元前278年春天,屈原被楚頃襄王流放的第19個年頭,秦國的大將白起,率大軍一舉攻下了楚國的都城郢都。京城一片火海,楚王的祖墳被秦兵挖掘、焚毀,頃襄王倉皇出逃,遷都陳城(今河南淮陽縣)。

屈原的心破碎了,屈原的夢破滅了。62歲的他踉踉蹌蹌地挪到汩羅江邊,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老淚縱橫。他撕扯著自己的頭發,雙手高舉向天空,大聲地責問:“天啊,你怎麼這樣的不公?難道你真的要滅亡楚國,滅亡我屈原了嗎?!”他決定以身殉國,希望以自己的一死來促使楚王及人民猛醒,進而奮起挽救國家的危亡。他最後寫了一首抒情詩《惜往日》,這是詩人在臨死前對往日的遭遇,國家的政治所作的一次痛苦的回憶。全詩陳詞懇切,簡直是一篇向頃襄王發出的呼籲書。

屈原寫完這篇絕筆作品後,在救國無門,走投無路情況下,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憂憤地投入湖南東北部的汩羅江,與楚國人民永別了。

人民一直懷念著屈原,每當舊曆五月初五,屈原殉國的日子,人們就用賽龍舟、吃棕子的方式來紀念他。這就是端午節,屈原當年投江殉國的日子。李斯諫逐客

秦國雖然在邯鄲打了一次敗仗,但是它的實力還很強,穩居七雄之首。在強秦的不斷打擊下,關東六國疲於奔命,朝不保夕。公元前256年秦國又進攻韓、趙兩國,打了勝仗,後來,索性把掛名的東周王朝也滅掉了。秦昭襄王死去後,他的孫子秦莊襄王即位不到三年也死去,年僅十三歲的太子嬴政即位。當時,秦國的朝政大權掌握在相國呂不韋手裏。

呂不韋原是陽翟(今河南禹縣)地方的一個富商,因為幫助莊襄王取得王位,當上了相國。呂不韋當相國以後,也學孟嚐君的樣子,收留了大批門客,其中有不少是從別國來的。

戰國時期有許多學派,紛紛著書立說,曆史上把這種情況稱做“百家爭鳴”。呂不韋自己不會寫書,他組織他的門客一起編寫一部書,叫《呂氏春秋》。書寫成後,呂不韋還派人把它掛在鹹陽城門上,還發布告示,說誰能對這部書提出意見,不論添個字或者刪掉個字,就賞金千兩。這一來,他的名氣就更響了。在呂不韋代秦執政期間,秦國不僅沒有停止攻伐六國的戰爭,反而越戰越強。

秦王政年紀漸漸大起來,他二十二歲那年,宮裏發生一起叛亂,牽連到呂不韋。秦王政把呂不韋免了職。後來又逼他自殺。呂不韋一倒台,秦國一些貴族、大臣就議論起來,說別國的人跑到秦國來,有的說不定是來當間諜。他們請秦王政把客卿統統攆出秦國。秦王政接受這個意見就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員,凡不是秦國人,都得離開秦國。

楚國來的客卿李斯,原是著名儒家學派代表荀況的學生。他來到秦國,被呂不韋留下來當了客卿。這一回,李斯也挨到被驅逐的份兒,心裏挺不服氣。離開鹹陽的時候,他上了一道奏章給秦王。李斯在奏章上說:“從前秦穆公用了百裏奚、蹇叔,當了霸主;秦孝公用了商鞅,變法圖強;惠文王用了張儀,拆散了六國聯盟;昭襄王有了範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建立了功業。現在到大王手裏,卻把外來的人才都攆走,這不是幫助敵國增加實力嗎?”

秦王政覺得李斯說得有道理,連忙派人把李斯找回來,恢複他的官職,還取消了逐客令。之後,秦王政一麵加強對各國的攻勢,一麵派人到列國遊說諸侯,還用反間、收賣等手段,配合武力進攻。韓王安看到這形勢,害怕起來,派公子韓非到秦國來求和,表示願意做秦國的屬國。

韓非也是荀況的學生,跟李斯同學。他在韓國看到國家一天天削弱,幾次三番向韓王進諫,韓王就是不理他。韓非沒被重用,就關起門來寫了一部書,叫《韓非子》。他在書中主張君主要集中權力,加強法治。這部書傳到秦國,秦王政看到了十分讚賞,說:“如果我能和這個人見見麵,該多好啊。”

不久,韓非受韓王委派來到秦國,看到秦國的強大,上書給秦王,表示願為秦國統一天下出力。秦王還沒考慮重用韓非,李斯倒先著急起來,怕韓非奪了他的地位。他在秦王麵前說:“韓非是韓國的公子,大王兼並諸侯,韓非肯定要為韓國打算;如果讓他回國,也是個後患,不如找個罪名把他殺了。”秦王聽了這話,有點猶豫,下令先把韓非扣押起來,準備審問。韓非進了監獄,想辯白也沒機會。李斯給他送來了毒藥,韓非隻好服藥自殺了。

秦王政扣押了韓非,也有點後悔,想命人把韓非放出來,可是已經晚了。秦王政十分懊惱。正在這時候,有個魏國人繚到秦國來,秦王政同他一談,覺得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就任用繚為秦國尉,後來人們稱他尉繚。荊軻刺秦王

公元前238年,21歲的秦王嬴政親政。他首先清洗了政治上反對勢力,誅殺了嫪毒,逼死了呂不韋;接著,集中精力進行對六國的征服戰爭。公元前230年,嬴政首先派內史騰率大軍攻陷了韓國,活捉了韓王安,把韓國改為秦國的潁川郡;接著,又派王翦領兵伐趙,於公元前227年攻占趙都邯鄲,將趙國改為秦巨鹿郡。至此,關東六國還剩了四國。

秦國滅了趙國後,原本與秦不接壤的燕國一下子成了秦的鄰居。燕國的太子丹,早年曾做人質客居秦國,了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認為若想阻止秦國吞並六國的步伐,非得將秦王嬴政殺掉不可。當他找了個機會化妝潛逃回燕國後,就四處尋找猛士,為實施他刺殺秦王的計劃做準備。

他聽說有個死囚犯叫秦舞陽,13歲的小小年紀就怒殺侮辱自己的無賴。於是,燕太子丹就從監獄中贖出秦舞陽,並給他優厚的待遇。這一下,他求賢若渴的消息傳開去,連躲藏在深山裏的秦國叛將樊於期也來投奔他。勇士來了不少,但卻沒有特別令燕太子丹中意的。

一日,太子丹正在街上散走,忽聽一家酒肆中傳出高吭激昂的歌聲。他走近一瞧,見一8尺大漢立在桌前引吭高歌,另一漢子正在桌旁擊築伴奏,那歌聲時高時低,動人肺腑。太子丹見二人神情威武豪邁,又是一副武士打扮,心中一動,便留下侍衛打聽二人的去處,自己回到宮中。過了半日,侍衛來報,說二人喝完酒後,到田光家中去了。太子聽說,暗暗高興。

田光早年本是燕國著名勇士,為人豪爽坦誠,專好結交天下俠義之士。太子丹設宴請田光,向他問起酒肆中唱歌擊築之人。田光道:“我正想向太子推薦。那擊築的叫高漸離,武功不錯,那唱歌的叫荊柯,本是衛國人,乃文武全才,勇敢機智過人,武功之強,更勝過我當年。”

燕太子丹沉吟片刻,果決地對田光說:“我看刺殺秦王,非荊柯不可!”又叮囑說:“此事機密,除荊柯外,先生萬不可泄露給別人。”田光點頭應允。

田光找到荊柯,說明來意,荊柯慨然道:“事關國家興亡,義不容辭。太子既然選中了我,我願前往。”田光緊握荊柯的手,含笑道:“如此,我死也瞑目了。”言畢,拔劍自刎。荊柯望著田光遺體,心中立誓,一定不負田光重托,拚死也要刺殺秦王。

燕太子丹為了進一步打動荊柯,還在易水河邊為他造了豪華的住宅;美女佳肴供他享受;用純金做成彈子滿足他愛打彈弓的嗜好;殺了千裏馬以應對他的一句笑談:“不知千裏馬肝是何味道?”荊柯大為感動,他對燕太子丹說:“您的心情我完全了解,但我遲遲沒動身到秦國去,是等侍合適的機會去見秦王,以使他不疑心我的動機。”

不久,秦王派大將王翦來攻打燕國,燕太子丹對荊柯說:“現在燕國危在旦夕,時機可算是成熟了吧?”荊柯說道:“時機確已成熟,不過還需向秦王送晉見禮。“什麼晉見禮?”太子丹問。荊柯答道:“此事我想了很久,非得樊於期的人頭和督亢地方的地圖不可。”督亢地方在今河北省涿州、定興、新城、固安一帶,是燕國最富饒且臨近都城的地方。燕太子丹說:“督亢的地圖我可以給你,但樊於期將軍避難來到我處,我實在不能做出賣友之事,將他殺害。”

荊柯知道再說無益,便徑直找到樊於期說把燕太子丹的計劃詳細地告之樊於期,最後說:“我打算將督亢地方的地圖和樊將軍您的人頭作為晉見禮送給秦王,以便接近他並趁機刺殺他。”樊於期聽完,仰天長嘯道:“罷了,罷了!我樊於期策動成蛟叛亂不成,僥幸逃到燕國,本就是死人一個,若能以我之頭助壯士刺殺了秦王,豈不快哉!”說完,拔劍自盡。

荊柯悲傷地割下樊於期的頭顱,將屍體掩埋好,來見太子。太子丹忍不住又哭了一陣,拿出地圖對荊柯說:“地圖準備好了,裏麵卷著一把沾滿毒的匕首,是歐冶子留下的名世三劍中的‘魚腸劍’,鋒利無比,沾的毒也是毒性無比,隻要能劃破秦王的一點皮膚,定叫他死無葬身之地。”說完,親自用錦盒盛奩了樊於期的人頭,捧與荊柯說:“燕國的命運與田光、樊於期的重托,全仰仗先生了。”說畢,一躬到地。

易水河邊,秋風颯颯,燕太子丹和高漸離為荊柯和秦舞陽送別。他們身著孝衣,把酒而泣。荊柯連飲數杯,猛然將酒杯一扔,叫道:“高漸離,再來擊築一曲為咱送行!”說著,他站起身,回身眺望著燕國的原野,和著築聲高聲唱起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秦王聽說燕國派使臣來求和,並獻上樊於期的人頭,驚喜不已,立刻身穿朝服,以最隆重的禮節來接見燕國使節。

荊柯走在前麵,捧著裝有樊於期人頭的錦盒;秦舞陽在後,手捧盛有地圖的匣子,二人依次來到大殿上。秦舞陽忽然臉色發白,渾身打顫。兩旁站立官員心生疑惑。荊柯不待別人發問,回頭笑著看了秦舞陽一眼,對秦王說:“稟大王,這孩子生在北方荒蠻之地,沒見過天子威嚴,故此害怕,請大王原諒。”秦王說:“既如此,孤不怪,請使節一人近前來。”

荊柯讓秦舞陽在殿外等侯,他手捧樊於期的人頭獻於秦王說:“樊於期逃至燕國大漠之中,燕王屢次派人搜捕,方抓到此賊獻上,萬望大王諒解。”秦王見荊柯言語從容,臉色坦然,便打消了剛才因秦舞陽失態而引起的一絲疑慮。對荊柯道:“把地圖呈上來,讓寡人看看。”荊柯下殿來,從秦舞陽手中接過藏有匕首的地圖匣子,重又上殿捧給秦王說:“大王請看,這就是燕國督亢地區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