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伯與劉邦手下的謀士張良交誼很深。知道了項羽明天要出兵討伐劉邦,擔心張良的安全,就連夜溜進劉邦的軍營,先找到張良,急忙對他說:“明天項羽就要率大軍打過來了,你們不是他的對手。你趕快跟我一起逃走吧。”

張良說:“我奉了韓王的命令來送沛公,現在沛公有難,自己逃走,天下人會笑我不義。我一定要把這事告訴沛公。”張良讓項伯在帳中等候,自己去見劉邦。他們經過一陣商討,才想出讓項伯勸阻項羽的主意。

於是,張良把項伯請進劉邦的大帳,擺上酒席,熱情接待。酒至半酣,劉邦做出誠懇的樣子說:“我進關以來,大事小情都未擅自作主。哪裏敢抵禦將軍呢?望兄長務必在項將軍麵前代為解釋明白。”又說明天一早,親自去向項羽賠罪,請項伯到時多多關照。

項伯聽信了劉邦的,連夜趕回本營去見項羽,把劉邦的一席話原原本本地給項羽說了一遍,勸項羽不要打劉邦,並建議項羽趁明天劉邦親自見他的時候,以禮相待,友好地招待他。

第二天一清早,劉邦帶著張良、樊噲和一百多個隨從,到了鴻門見項羽。守衛的將士隻準劉邦帶張良一人進帳,其他人都被擋在外邊。劉邦見了項羽,恭恭敬敬地行了拜見之禮,並十分虔誠地說:“我與將軍合力攻秦,沒想到我能先入關,這也都是依仗將軍的虎威。我日夜盼望將軍到來,今天才有幸見到將軍。聽說有人在中間挑撥將軍和我的關係,使將軍生氣,真是出人意料。”項羽是個粗放豪爽、有勇少謀的人,聽了劉邦的話,心頭的怒火早就煙消雲散了。

項羽設宴招待劉邦。宴會上,項羽和項伯坐在主位,亞父範增坐在旁邊作陪。項羽舉杯祝酒,席間,範增一再丟眼神示意,要項羽殺掉劉邦,項羽卻隻顧飲酒說話,不予理睬。範增實在忍不住了,便找個借口,到外麵找到了項羽的堂弟項莊,要他進帳,佯裝舞劍,伺機殺死劉邦。

項莊聽了範增的,立刻來到席間,首先給劉邦斟酒祝福,然後征得項羽的同意,便舞起劍來,寒光閃閃,不斷向劉邦靠近。張良見這情形,急用眼色示意項伯,項伯馬上站起來,對項羽說了一聲,便拔劍與項莊對舞起來。

一個要刺殺,一個要保護,劉邦全看在眼裏,驚慌萬分。

張良一看形勢十分緊張,便悄悄溜到營門外,找到樊噲,說明了帳裏的危急情況。樊噲聽了,右手提著劍,左手抱著盾牌,闖了進去,氣呼呼地站在劉邦身邊。

項羽按著劍問:“這是什麼人,到這兒幹什麼?”張良連忙搶著回答說:“這是替沛公駕車的樊噲,前來討賞。”

項羽說:“好一個壯士!”接著就吩咐侍從的兵士賞他一杯酒,一隻豬腿。樊噲一邊喝酒,一邊氣憤地說,項羽不該聽信小人挑拔,不但不獎賞劉邦,反而殺害他。項羽聽了,無話可說,隻好讓樊噲在劉邦身邊坐下。

過了一會兒,劉邦借口上廁所,便帶領隨從抄小道跑回灞上。張良約摸劉邦已回到灞上,才向項羽辭行。

經過這場緊張的鴻門宴,項羽和劉邦的矛盾暫時緩和。鴻門宴之後,項羽大軍進入鹹陽,殺了子嬰,火燒阿房宮,又自稱楚霸王,大封諸侯。從此,揭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暗渡陳倉

項羽在鹹陽縱兵燒殺擄掠、大封諸侯王,並與謀士範增計謀說:“巴蜀漢中道路險惡,秦時流放罪犯都住在巴蜀。”範增說:“當初楚懷王與眾將相約,先入關破秦者為關中王。巴蜀漢中也是關中之地,將劉邦封在巴蜀,可堵天下人之口。”於是項羽封劉邦為漢王,讓劉邦從富饒的關中地區遷往漢中巴蜀。並三分關中之地,立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等3人為王,分別管理關中,以製約漢王。

當時漢中巴蜀僅有41縣,地方偏僻、人口稀少、生產落後、交通閉塞。劉邦聞訊大怒,欲起兵攻打項羽。劉邦手下大將周勃、樊噲等人極力勸阻,謀士蕭何規諫說:“如今大王兵勢不如項羽,倉促起兵,怎能不敗?古人亦雲:‘天漢’。以漢為大王的國號,上順天意,是很優美的名號。願大王至漢中為王,養百姓、招賢能,收服巴蜀漢中,反過來平定關中,天下便在大王掌中了。”蕭何的建議劉邦聽從了。

臨行前,謀士張良又向劉邦獻策:公開燒毀從漢中通往關中的棧道,以向項羽表明漢王安於偏僻的漢中地區,無意東進與項羽爭奪天下。而暗中在漢中招兵買馬,擴大勢力,積極準備東進。這一建議也為劉邦所采納。劉邦隨後率領大軍進入了漢中,並放火燒掉了所經過的棧道。到達漢中後,劉邦封蕭何為丞相。發布告示,安定民心,積極發展生產,招兵買馬,屯集軍糧,為奪取關中做準備。

棧道是在懸崖絕壁上鑿孔支架木柱,上鋪木板而成的窄路,在當時是漢中通往關中的主要交通道路。劉邦軍中將士大多為江東或中原人士,他們眼見棧道隨熊熊的烈火化為灰燼,以為再也無法重返故鄉了,於是一個個捶胸頓足、痛哭流涕,許多人甚至偷偷開了小差。劉邦手下的糧草保管都尉韓信也加入了逃亡者的行列,在一天夜晚跨一匹快馬,不辭而別投奔他鄉。

韓信是江蘇淮陰人,早年家境貧寒。生就體格偉岸、英姿勃發,自幼喜愛讀書、習武,成年後胸懷大誌,一心想成為叱吒風雲、扭轉乾坤的軍事統帥。

秦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後,韓信投奔項梁,參加反秦鬥爭。項梁陣亡後他又轉歸項羽,任郎中,多次為項羽出謀獻策,均未被采納。劉邦受封漢王入漢中之際,韓信離開項羽來到劉邦軍中,仍未受重用。不久,即因為一次失誤犯罪而被判處死刑。臨刑前,他仰天長歎:“漢王劉邦不是想統一天下嗎?可為何要斬殺豪傑壯士呢?”監斬官夏侯嬰聞聽此言,又見韓信相貌英武、氣度不凡,便當場釋放了他,並與之交談,發現韓信確有奇才,便推薦他作了管理糧草的都尉,仍未得重用,韓信心中十分鬱悶。不久,韓信與丞相蕭何相識,蕭何發現韓信熟讀兵書,滿腹韜略,是難得的軍事將領,便極力向漢王推薦,仍無結果,韓信心中更加鬱悶。這時正值軍心渙散,許多官兵開小差,韓信感到前途渺茫,便也離開了劉邦的軍隊。

韓信走後不久,即有人向蕭何報告了這一消息。蕭何聞聽,頓時焦急萬分,未向漢王劉邦稟告,便親自縱馬連夜追趕。他轉過一座山峰,眼前豁然開朗,遠遠望見在一片空曠的草地上,有一匹戰馬正在低頭吃草,韓信坐在一旁休憩。蕭何不由心中一喜,趕忙打馬奔至近前,連聲高叫:“韓都尉,韓都尉!”韓信聽出了蕭何的聲音,轉臉注視著來人,卻默不作聲。蕭何來到韓信身邊,翻身下馬,氣喘籲籲地說:“你我一見如故,為何不辭而別?要知道,漢王確是重視人才的,你且隨我回去,如若再不得重用,你再走不遲。”蕭何拉著韓信的手,婉言卑詞,萬般挽留,終於使韓信回心轉意,同蕭何返回軍營。

返回漢中後,蕭何極力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說:“好吧,既是丞相極力舉薦,我就封他個將軍吧。”蕭何道:“這還是留不住韓信啊!”劉邦沉思良久,說:“好,我就拜他為大將軍吧!”蕭何說:“拜大將軍太好了。但大王應選擇良辰吉日,並舉行隆重的授封儀式,才能真正留住韓信啊!”

劉邦依從蕭何的建議,待授封之日,漢王劉邦全身吉服,在高大的將台上,以大禮拜封韓信為大將軍,總領三軍,漢軍上下震驚。授封儀式結束後,韓信全副大將軍戎裝,英姿勃發,眉宇間漾出威武、睿智的神采。他莊重地步入劉邦大帳,與漢王相對而座,向漢王獻策說:“當今天下,能與大王一爭天下的僅有項羽一人。項羽比您強,但這隻是表麵現象。首先,項羽是一猛士,他怒吼一聲,威震天下。然而,他卻不能任用賢人,他的勇猛便隻是匹夫之勇;其次,項羽稱霸天下,不占據關中的天時地利,卻在千裏之外的彭城建都,豈不喪失先機,做無用功!還有,項羽違背楚懷王當年之初,稱霸天下,以親疏分封諸侯,不公不平。更令人痛恨的是,他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百姓怨聲載道。所以項羽名為霸王,實則已失去民心,他的強大很容易轉變為弱小的。”

韓信的一席話,聽得劉邦心花怒放,連連點頭稱是,心中暗讚韓信果然為天下奇才。韓信繼續說道:“您與項羽正好相反。您入關後軍紀嚴明,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深得關中百姓愛戴,所以您被分封到漢中,天下百姓都很同情。因此,假若利用軍隊士卒企望東歸的心情,舉兵東進關中,奪取關中,推翻三王統治易如反掌。”聽完韓信的宏論,劉邦不勝感慨,高聲說:“天賜韓信與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