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後執政以來,大權牢牢地掌握在呂氏集團手中。多年勾心鬥角的朝廷紛爭,讓呂後的身體愈來愈虛弱,她已無力操勞更多的事情了。

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三月,呂後為了求福去災,要到長安城外齋戒沐浴,那時候把這種事叫作祓祭。

祓祭這天,從未央宮到長安城外渭水南岸20多裏的路上,全部由呂產指揮禁衛皇宮的南軍警戒,長安四郊則由呂祿指揮北軍禁衛,呂後身邊由呂更始調宮中衛士護駕。一時間,戈矛斧鉞,金光耀眼。路上不僅斷了行人,連鳥獸也躲得遠遠的。

呂後身穿紅色寬大的祭服,登上事先築好的祭壇,焚香跪拜,然後步行到渭水邊,蹲下用手沾了沾水,往臉上抹了抹,就算是沐浴了。隨行人在呂後沐浴之後,也都依次到渭水邊,學著呂後的樣子沐浴,差不多用了一個小時才算禮成。

這樣的迷信活動,當然不會為呂後求福去災。她在回宮的路上,就覺得十分疲倦,昏昏欲睡。從此便臥病不起。到了夏末秋初,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自感不久於人世。於是她便發出詔令,封呂產為相國,呂平為未央宮衛尉,呂更始為長樂宮衛尉,又封趙王呂祿為上將軍,呂種為中將。她又告誡呂產、呂祿說:“你們千萬要抓住兵權,守住皇宮。你們不必為我送喪,以防被人暗算。”

呂後一死,呂產在內護喪,呂祿在外巡防,防備得非常嚴密,到出葬那天,兩人遵照遺囑誰也沒去送葬,帶著南北兩軍,護衛宮廷。準備劫持少帝,發起叛亂,篡奪劉氏江山。陳平、周勃等人,想要乘此機會除滅諸呂,怎奈防備森嚴,無處下手,隻好耐心等待時機。

齊王劉肥的兒子朱虛侯劉章,是呂祿的門媚,他從妻子那裏,打聽到呂氏要篡奪劉氏天下的陰謀。呂後一死,他趕快派密使去告訴自己的哥哥齊哀王劉襄,讓他帶兵從外邊進攻,自己在京都作內應。齊哀王劉襄一邊出兵,一邊寫信給諸侯王,控訴呂後一家的篡權罪行,提議聯兵討伐諸呂。

呂產等人聽說齊哀王出兵打來,便派大將軍灌嬰帶兵阻擊。灌嬰暗想呂家控製住了關中地區,想要篡奪劉家的天下,我如果去打齊王,這不是違背高祖殺馬宣誓的行為嗎?於是他把兵帶到滎陽,便屯兵不動,並同齊王訂了一同除掉諸呂的密約。

周勃去和丞相陳平商量除掉諸呂的辦法。他們知道曲周侯酈商的兒子酈寄和呂祿是好朋友,便把在家養病的酈商軟禁起來,叫酈寄去勸說呂祿交出兵權,呂產交出相印,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並告訴他們隻有這樣,大家才能過太平日子。

呂祿相信了酈寄的話,害怕遭到齊王和灌嬰聯軍的進攻,打算把兵權交給周勃。他找呂產和呂家其他人商量此事,有的說這樣做有利,有說這樣做不利,爭執不下,一時難以決定下來。

周勃一方麵從襄平侯紀通那裏弄到了進入北軍的符節(相當於通行證),一方麵叫酈寄去警告呂祿,叫他交出兵權。呂祿被迫交出大印,到自己封地去了。周勃拿了節符和大印,進入北軍,立即下命令:“現在呂家要篡奪劉家的天下,你們願意跟著呂家的,脫下右臂的袖子;願意幫助劉家的,脫下左臂的袖子!”將士們本來就不滿呂家篡權的行為,現在聽了周勃的命令,都脫掉了左臂的袖子。這樣,北軍就全部被周勃掌握了。

這時,呂產還把持著南軍的大權不肯撒手。周勃命令劉章守住軍門,又命令守衛皇宮的武官,不許相國呂產進入宮門。呂產還不知道呂祿已經交出了兵權,冒冒失失地想衝進未央宮,劫持皇帝,發動叛變。怎奈皇宮守衛不讓他進去,他隻好在皇宮的庭院裏徘徊,焦急地思考著該如何行動。

周勃命令劉章:“迅速進宮保衛皇帝,逮捕呂產!”傍晚時分,劉章率領一千精兵來到未央宮,向呂產發動攻擊。在未央宮正殿大門外的廣場上展開了混戰。呂產搶先控製了幾處有利地勢,以弓箭向劉章等猛射,劉章遵照周勃的安排,采取分割包圍的辦法,很快地便將呂產的軍隊消滅。呂產匆匆忙忙地逃到郎中府的廁所裏躲藏,結果還是被搜出來殺了。

第二天,周勃同其他將軍、大臣們商量之後,派軍隊到呂祿的封地上逮捕了呂祿,把他也殺了。接著,又到各地去搜捕呂氏一族的人,不論男女老少,殺了個一幹二淨。這樣,漢朝廷的大權又回到劉氏集團手中,經過大臣們的商討,迎立了代王劉恒為帝,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漢文帝。

呂氏篡權的陰謀全部破產了。周勃沒有辜負漢高祖的期望,在消滅諸呂叛亂,安定劉氏天下的鬥爭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勞。後人把這一曆史事件,叫“周勃安劉”。漢文帝體恤民眾

漢文帝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8歲的時候,被封為代王,24歲做了皇帝。他的母親是漢高祖的妃子薄姬。薄姬因為害怕呂後,長期和兒子住在封地,不管朝中的事情,他們母子倆沒有引起呂後的重視,所以,沒有受到呂氏的陷害。

劉恒正式稱帝以後,看到老百姓因為受戰爭殘害都很窮,政府收不上來捐稅。他想到首先要恢複農業生產。春耕開始的時候,他親自帶領文武百官到首都郊外去耕地、下種。他還叫皇後、皇妃在皇宮的園地裏種桑養蠶,為廣大農民做出榜樣。

漢文帝知道老年人生產經驗比較豐富,應當鼓勵人們敬老扶幼。於是,他便下了一道命令:政府要關心無兒無女的老年人,關心沒有父母的孤兒。政府借錢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還從政府的倉庫裏撥出一部分麻布和絲綿,發給他們做衣服。漢文帝實行的各項政策中,最受人歡迎的是減輕刑罰。他首先廢除了一人犯法父母妻子同罪的法律,後來又規定了罰錢贖罪的法律,並且還廢除了肉刑。

說起廢除肉刑,那是漢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的事,當時,一位著名的醫生,齊國太倉縣的縣令淳於意,因治病死了人,犯了法,被判處肉刑。那時候的肉刑有三種:在臉上刺字,割掉鼻子,砍去一隻腳。因為淳於意是縣令,是現任官吏,要到首都長安,由朝廷的司法機關來執行肉刑。

淳於意的小女兒緹縈跟隨父親去長安。緹縈到了長安,便托人寫了一封奏章,到宮門口遞給了守門人。漢文帝接到奏章,倒很重視。那奏章上寫著:“我叫緹縈,是太倉縣令淳於意的小女兒。我父親為官清廉,齊地人都稱他是清官。他犯罪,受到刑罰是應該的。可是,肉刑是一種可怕的刑罰,刺了字,就終生難以抹掉;割掉鼻子,就不能再安上;以後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我情願給官府當奴婢,替父贖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漢文帝看了信,覺得小姑娘說得也很有道理,便召集製訂法律的官員,要他們用別的刑罰來代替肉刑,後來就改為以打板子來代替肉刑。

有一天,漢文帝出行。浩浩蕩蕩的車駕隊伍剛走到中渭橋,還沒出長安城,忽然從橋下躥出一個人來,這人一見是皇帝的車駕,嚇得暈頭轉向,不但不知躲避,反而向皇帝的乘輿跑去,差一點撞到駕轅的馬身上。這馬嚇得長嘶一聲,撒開四蹄奔跑起來。這一下,車錯了轍,人喊馬叫,中渭橋上亂作一團。費了好大勁,衛士們才治服了那受驚的轅馬。漢文帝又驚又氣,命令衛隊將領將驚駕的人迅速逮捕,交廷尉去治罪。

廷尉張釋之經認真審理,便到皇宮向漢文帝奏報。漢文帝見了張釋之,便急切地問:“那個人審得怎麼樣?”張釋之不緊不慢地奏道:“臣已經審過了,那人是一時恐慌,犯了驚動皇上車駕的罪,按照條律,應處以罰金四兩。”漢文帝一聽,氣得大聲說:“這個人使我的馬受了驚,幸虧這馬性子柔和。否則,我不死也得受傷。你這個廷尉卻隻處他罰金四兩。”

張釋之連忙磕頭,連聲說:“聖上息怒,聖上息怒,臣以為,法律是天下通用的,百姓共守的。處以四兩罰金是法律規定的。如果當時您讓人把他當場殺了,也就殺了。現在交給廷尉處理,就應按法處理。陛下聖明,請您體察是不是這麼個道理?”漢文帝思忖半天,點頭說:“看來你是對的。”

公元前158年,匈奴起兵,侵犯上郡和雲中一帶。漢文帝連忙派將領率兵馬去抵抗;另外,又派了三位將軍帶兵保衛長安。將軍劉禮駐紮在灞上,徐厲駐紮在棘門,周亞夫駐紮在細柳。

有一天,漢文帝親自到這些地方去慰勞軍隊,也順便視察一下。他先到灞上,劉禮和他部下將領一聽皇帝駕到,都紛紛騎著馬出營迎接。護送漢文帝的車駕闖進軍營,毫無阻攔。接著,他又到了棘門,也同樣受到了隆重的歡送。

漢文帝慰問的第三站是細柳軍。衛士們來到細柳營軍門,見守門的將士們披盔帶甲,弓上弦,刀出鞘,完全是大敵當前的樣子。衛隊的將領對守門的都尉威嚴地吆喝道:“皇上就要駕到,趕快開門迎接!”

都尉目不側視,朗聲答道:“將軍有令,軍中隻聽將令,不受天子詔。”衛隊的官員正要同都尉爭執,文帝的車駕已經到了。沒想到守營的都尉照樣攔住。漢文帝隻好命令侍從拿出皇帝的符節,派人給周亞夫傳話:“皇上要進營勞軍。”

周亞夫下令打開營門,讓漢文帝的車駕進來。護送文帝的人馬一進營門,守門的都尉又鄭重地告訴他們:“我們軍中有規定:軍營內不許車馬奔馳。”侍從的官員都很生氣,但文帝卻吩咐大家放鬆韁繩,緩緩地前進。到了營前,隻見周亞夫全身披掛,威風凜凜地站在漢文帝麵前,拱拱手作個揖,說:“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請允許我按軍禮相見。”漢文帝站起來,扶著車前的橫木,向周亞夫表示答禮。

漢文帝派人向全軍將士傳達了他的慰問,賜下了美酒牛羊,完成慰問儀式後,緩緩離營而去。

在回長安的路上,侍從們議論紛紛,認為周亞夫對皇帝的車駕太沒有禮貌。但是,漢文帝卻讚不絕口,認為灞上和棘門,就跟小孩鬧著玩一樣,如有敵人偷襲,不做俘虜才怪呢。像周亞夫這樣治軍,才是真正的將軍,敵人怎敢侵犯他啊!

不久,便提升周亞夫為都尉,負責京城的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