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漢賦最有成就的人是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原名長卿,出生在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從小就很認真刻苦地讀書,特別喜歡讀史書,他對趙國的藺相如特別佩服,便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相如。
司馬相如年輕時候便在景帝的宮中當了個武騎常侍,但景帝不喜歡文學創作,也沒發現司馬相如這個人才。一次,梁孝王帶著鄒陽、枚乘等人來朝見景帝,枚乘早就以詞賦創作而出了名,司馬相如和他們很合得來,便辭去了景帝宮中的位置,到梁孝王府中去供職,梁孝王收留了司馬相如,讓司馬相如和他的其他文士們在一起,這一段時間裏,司馬相如創作了不少作品,流傳到今天的有一篇代表作叫《子虛賦》。
不久,梁孝王生病去世,依附在梁孝王府中的文士紛紛走散,司馬相如也回到了老家,因家裏很窮,便來到臨邛(地名,在今四川邛來縣),過著流浪文人的生活。臨邛的縣令王吉對司馬相如非常尊敬,聽說司馬相如來了,便每天去看望他,開始,司馬相如還接見他,到後來,相如不耐煩了,便經常不見王吉,而王吉反而更加恭敬。王吉對司馬相如的這種態度立刻驚動了地方上的一些有錢有勢的人,大家見地方長官都這麼尊重司馬相如,其他人哪個敢不尊敬他!
在臨邛這個地方,有一個最富的人家,這就是卓王孫,他家裏光仆人就有八百多,他很想見見司馬相如是個什麼樣的人,便選了個日子,在家裏大宴賓客,將王吉和地方上百來個有頭有臉的人全部請到。客人到齊了,就缺一個司馬相如,一直等到下午,司馬相如還沒出現,王吉見司馬相如沒到,便親自去把司馬相如拖了來。
大家喝酒喝到最高興的時候,王吉叫人取來一張琴,請司馬相如彈一曲,司馬相如也不客氣,一連彈了好幾支曲子,把許多賓客都聽呆了,都說從來沒聽過這麼好的音樂。
卓王孫有個女兒叫卓文君,又聰明又漂亮,精通音樂,剛結婚就死了丈夫,不得已住在家裏,它聽到這麼美妙的琴音,也出來偷看,一下子就愛上了司馬相如。後來兩人通了幾回信,更加增進了感情,卓文君便在一天夜裏偷跑出來,和司馬相如一道回到了成都老家。
回家以後,司馬相如還是窮,卓文君父親恨他丟了自己的老臉,不認這個女婿,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想了個辦法,又回到臨邛,在街上租了個小門麵,開了個小酒菜館,卓文君親自賣酒,司馬相如與仆人一起洗盤子刷碗,消息傳到卓王孫的耳中,卓王孫氣得沒辦法,隻得把女兒原來的嫁妝全部給她送去,還撥出一百多個仆人,送去一百多萬錢財,這樣,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又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漢武帝劉徹當皇帝後,非常喜歡辭賦這樣的文學作品。有一天,他讀到了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讀了一遍又一遍,喜歡得不得了,還歎氣說:“我怎麼就沒福氣遇到這樣的大臣!”狗監(宮庭裏管獵犬的官)楊得意說:“這個人是我的同鄉,現在還活著,你要見他,一點不難!”武帝一聽,立即傳詔,要司馬相如進京。司馬相如見到漢武帝後,對漢武帝說:“《子虛賦》隻體現了諸侯王的規格,還不夠皇帝家的氣派,我還能寫更好、氣派更大的!”漢武帝很高興,讓他趕快做,不多久,司馬相如寫了一篇大賦叫《上林賦》,《上林賦》比《子虛賦》果然更有氣派,但兩篇賦的特點、內容大體上差不多,都是寫皇家園林如何大,皇帝出遊如何有聲勢,極其講究文字的工整、節奏的和諧,並且用了許多典故詞語,讀起來很有氣勢(但今天讀起來卻非常難懂),賦的結尾,還很巧妙地說:氣派當然要大,但皇帝如果長期陷進遊樂之中,那會對國家不利的。還有一點勸告的意思。
漢代的大賦在漢武帝時期得到了繁榮,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賦逐漸被改革、簡化了,到東漢時,小賦比較流行起來,小賦創作的代表人物是揚雄,創作小賦的作者非常眾多,小賦也更加受到讀者的喜歡。飛將軍李廣
隴西人(今甘肅秦安縣北)李廣,是漢代著名大將。他身經百戰,以高明的射術令匈奴聞風喪膽。還在漢文帝時,匈奴入侵上郡,李廣就隨漢軍抗擊匈奴,在這場戰爭中,好幾個匈奴首領都命喪他的射術之下,因而他被拜為武騎常侍。漢景帝時,李廣又隨周亞夫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立下汗馬功勞,名聲更是大振。
李廣由於機智勇敢,所以很受漢景帝器重,邊境上哪兒形勢吃緊,就把他派到哪兒去。李廣先後做過隴西、北地、雁門、雲中等地的太守。他走到哪裏,哪裏的匈奴就望風而逃。匈奴人給李廣起了個外號叫他“飛將軍”。
因為李廣是個難得的將才,所以朝廷也很重視他。一次有個叫孫昆邪的人不無擔憂地對皇上說:“李廣有膽有識,天下無雙,可他太自負好勝,常常硬與匈奴對抗,這樣難免會有危險,那樣陛下就是一大損失。”皇上覺得這話有道理,便讓李廣做了上郡太守,守住京城,不再派他去邊關征戰。
這段時間,李廣經常陪著漢景帝出去打獵,他那百發百中的箭法,每次都使皇上滿載而歸。皇上很高興,他曾對李廣說:“可惜你生在今天,隻能殺殺匈奴,陪我們打打獵,你要生在高祖那個時候,封個萬戶侯是不成問題的。”
景帝去世後,漢武帝繼位,開始大規模地反抗匈奴,李廣被封為驍騎將軍重又掛帥上陣。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派衛青、公孫敖、公孫貫、李廣四路人馬出擊匈奴。李廣率其中一支出了雁門,直逼匈奴營地。匈奴單於聽到漢軍分布的情況,心中最怵的就是李廣。於是他集中了最精銳的部隊屯集在雁門,並且布下伏兵,準備誘捕李廣。李廣率領漢兵,如猛虎下山,殺了無數匈奴兵。見匈奴向後潰退,便猛追不舍。結果,中了匈奴的埋伏,被匈奴活捉。
匈奴捉得李廣,欣喜異常。這時李廣身傷數處,匈奴便用繩子編了一張網,掛在兩馬之間,將李廣橫臥在網上。走了十幾裏路,李廣躺在網上一動不動,如同死去。匈奴兵以為他傷勢過重,動彈不了,便放鬆了警惕。李廣偷偷瞧見旁邊有一匈奴兵騎著一匹好馬,於是乘其不備突然一躍而起,飛身上了這匹馬,劈手奪過弓箭,將匈奴兵推下馬去,策馬往南奔馳。眾匈奴兵見李廣奪馬而逃,便聚集數百騎隨後追趕。李廣一麵奔馳,一麵回身放箭,箭無虛發,射殺不少匈奴兵,始得脫險。
李廣打了敗仗,做了俘虜又逃回來,按當時的軍法應當斬首。好在漢文帝從前立下了罰錢贖罪的規矩,李廣才得以交錢贖罪,免去一死,回鄉做了平民。又過了幾年,匈奴進攻遼西郡,殺了太守,打敗了漢將韓安國。漢武帝覺得還是李廣能幹,重新起用他,派他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聽說李廣來到右北平,都驚呼:“漢朝飛將軍來了!”紛紛躲避,好幾年都不敢來騷擾。
匈奴人一逃走,邊境上暫時沒戰事,李廣常常帶著將士們外出打獵。當時右北平山裏有不少老虎。李廣藝高人膽大,常常等老虎撲近才射箭,而且箭無虛發,一箭就將老虎射死。
有一天,李廣和將士們打獵回來,天色已經很晚,突見看見迎麵的亂草叢裏臥著一隻斑斕猛虎,正準備向他們撲來。李廣推弓搭箭,用足全身力氣,一箭射出,“嗖”的一聲,射個正著。那老虎一動不動。將士忙跑過去察看動靜,這一看,全部人都愣住了。原來,李廣射中的是一塊巨石,那支箭就深深地插入石頭之中,誰都無法拔出。眾人都嘖嘖稱奇,李廣自己也很納悶。他對準巨石又射出幾箭,可箭頭均被折斷,再沒一箭能夠射入。飛將軍李廣箭能穿石的奇聞不脛而走,匈奴聽到後更是心驚膽寒。
後來,漢武帝又點將對侵犯邊境的匈奴大規模用兵。李廣作為郎中令率領四千漢兵進擊匈奴。被四萬匈奴精銳騎兵團團圍住。匈奴此時急於消滅李廣,一時間箭如雨下。漢軍一麵英勇抗敵,一麵組織突圍。漢軍的箭很快射完,而且傷亡很大。李廣讓士兵張弓而不射箭,他自己張開一種叫大黃的硬弓,直射匈奴的將領,一連射倒好幾個,直射得匈奴兵放下弓箭不敢再動。但匈奴人仍然死死圍住漢軍,令漢兵難以突圍。
這時,天色已黑,漢兵心中不免發怵。唯有李廣神情鎮定,沉著應戰,士兵在李廣的勇氣感召下,心中恐懼頓消。第二天東方剛剛泛白,李廣一聲令下,漢兵齊力向外衝,這時,漢將張騫的部隊終於趕到,與李廣部隊內外夾擊,將匈奴打得大敗而逃。這一仗,李廣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
李廣、張騫回到長安,按照漢朝法令,張騫誤事當斬,但因為有可用錢贖罪一說,張騫用錢贖回自己,做了平民。李廣由於先敗後勝,攻過相抵,所以無賞可封。
李廣一生做過7個郡的太守,前後40多年,廉潔奉公。凡得賞賜總是分給手下人,故一生無財產可言。他平易質樸,沉默少言,戰場上身先士卒,與將士同甘共苦,深得士卒們愛戴。李廣善射,百發百中,令匈奴聞之色變。他一生參戰70多次,從未退縮,為保衛漢朝江山,立下汗馬功勞。他死後,凡是聽說過他姓名的人都為他哀悼,他以誠信忠厚的品行贏得了民心,真可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的意思是:桃李不會自我宣傳,人們自會去樹下賞花摘果,樹下都被踏出一條道路來。此言雖輕,但用在李將軍身上,則恰如其分,喻意頗深。衛青霍去病威震匈奴
衛青出身低微,他的父親在平陽侯曹壽家裏當差。衛青長大以後,在平陽侯家當了一名騎奴。後來,因為衛青的姐姐衛子夫進宮,受到漢武帝的寵幸,衛青的地位才漸漸顯貴起來。
就在李廣在戰鬥中被匈奴兵俘虜後又逃回的那年,漢軍四路人馬,三路都失敗了,隻有衛青打了個勝仗,他因此被封為關內侯;以後,又接二連三地打敗匈奴兵,立了戰功。
公元前124年,衛青率領騎兵三萬,追到長城外。匈奴右賢王以為漢軍還離著很遠,一點也沒防備,在兵營裏喝酒作樂,喝得酩酊大醉。衛青在夜色的掩護下,急行軍六七百裏,包圍了右賢王。漢兵從四麵八方衝進匈奴營地,打得匈奴部隊四麵逃竄,亂成一團。右賢王剛剛從醉意中驚醒,要抵抗已來不及了,隻好帶著他的幾百個親信脫身逃走。
這一仗,衛青的人馬一共俘獲了一萬五千多個俘虜,其中匈奴的小王十多人。匈奴的左右賢王,隻比單於低一級。這次戰爭,右賢王全軍覆沒,對匈奴單於是一個很大打擊。
漢武帝得到捷報,立刻派使者拿著大將軍印,送到軍營,宣布衛青為大將軍,連他的三個還沒有成年的兒子也封為侯。衛青推辭說:“我幾次打勝仗,都是部下將士的功勞。我那三個孩子還都是娃娃,什麼事都沒幹過。要是皇上封他們為侯,怎麼能夠勉勵戰士立功呢!”漢武帝經他一提醒,就封了衛青部下的七名將軍為侯。
第二年,匈奴又來進攻。漢武帝又派衛青率領六個將軍和大隊人馬去對付匈奴。衛青有一個外甥,叫霍去病,那時候才十八歲,非常勇敢,又會騎馬射箭,這次也跟著衛青一道去打匈奴。
匈奴聽到漢軍大批人馬來進攻,立即往後逃走。衛青派四路人馬分頭去追趕匈奴部隊,一定要把匈奴主力打敗。衛青自己坐鎮大營,等候消息。到了晚上,四路兵馬都回來了,沒有找到匈奴主力,有的殺了幾百個做兵,有的連一個敵人也沒有找到,空著手回來了。
霍去病還是第一次出來打仗的小夥子,才做了個校尉。他帶領了八百名壯士,組成一個小隊,去找匈奴部隊。他們向北跑了一陣,一路上沒瞧見匈奴兵士,一直趕了幾百裏路,才遠遠望見匈奴兵的營帳。他們偷偷地繞著抄過去,瞅準一個最大的帳逢,猛然衝了進去。霍去病眼明手快,一刀殺了一個匈奴貴族。他手下的壯士又活捉了兩個。匈奴兵沒有了頭兒,四處奔逃,八百個壯士追上去又殺了兩千多匈奴兵,才趕回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