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在大營正等得著急,隻見霍去病提了一個人頭回來,後麵的兵士還押了兩個俘虜。經過審問,才知道這兩個俘虜,一個是單於的叔叔,一個是單於的相國,那個被霍去病殺了的還是單於爺爺一輩的王。
十八歲的霍去病第一次參加作戰,就逮住了匈奴的兩個將官,功勞不小,戰鬥一結束,就被封為冠軍侯。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又封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從隴西出發,進攻匈奴。霍去病的兵馬跟匈奴接連打了六天,匈奴兵抵擋不住,向後敗退。霍去病和他的騎兵越過了燕支山(在今甘肅永昌縣西),追擊了一千多裏地。那邊還有不少是匈奴的屬國,像渾邪(在今甘肅省境)、休屠(在今甘肅武威縣北)。漢兵到了那裏,俘虜了渾邪王的王子和相國,把休屠王祭天的金人也拿來了。
漢武帝為了慰勞霍去病,要替他蓋一座住宅。霍去病推辭了。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為了根除匈奴的侵犯,到了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經過充分準備之後,再次派衛青、霍去病各帶五萬精兵,分兩路合擊匈奴。衛青從定襄郡出塞,穿過大沙漠,行軍一千多裏,匈奴的伊秩邪單於親自率領精兵嚴陣對抗。
雙方展開了一場大會戰。激戰到夜幕降臨的時候,沙漠上突然刮起一陣狂風,夾著砂礫,吹得天昏地黑。衛青頂著狂風,冒著撲麵的砂礫,命令騎兵分左右兩翼夾攻。伊秩邪單於招架不了,帶了幾百騎兵向北突圍逃去。衛青一直追到秩顏山下的趙信城,這時,匈奴兵已經逃走,城裏貯存了不少糧草。衛青讓兵士們飽餐了一頓,把多餘的積糧燒了,才勝利回師。
另一路,霍去病也橫越大沙漠,前進兩千多裏,大破匈奴左賢王的兵馬,一直追到狼居胥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西北黃河北岸下),在那裏立了一塊石碑留作紀念。
這是漢朝規模最大、進軍最遠的一次追擊。自那以後,匈奴撤退到大沙漠以北,沙漠南麵,匈奴人就不敢來侵犯了。張騫通西域
“絲綢之路”是漢朝開辟的一條商路。絲綢之路由誰開辟的呢?又是怎樣開辟出來的呢?
漢武帝初年,漢朝日趨強盛。於是朝廷便積極策劃消除匈奴貴族對北方的威脅。恰在這時,一些投降過來的匈奴說起大月氏(音ròuzhī)國的事,引起漢武帝極大的興趣。
月氏國是一個有著40萬人口的小國,從前住在敦煌和祁連山之間。匈奴冒頓單於統一匈奴各部後,偷襲了月氏國,將月氏王的頭砍下來,用人頭骨做了一個酒杯。月氏國敗了以後,被迫遷到西域。他們恨透了匈奴,與匈奴結為世仇。月氏國的情況,給了漢武帝極大的啟發,他想:月氏和匈奴有這樣的深仇大恨,我正好可以聯合他們,共同攻打匈奴。月氏在匈奴的西邊,要是月氏願同漢朝合作,就等於斬斷了匈奴的右臂,勝利便大有把握了。於是漢武帝下了一道詔書,招募精明能幹的人出使到西域去聯絡月氏國。
月氏既然在匈奴的西邊,要到月氏必須經過匈奴。所以沒人有膽量來承擔這一使命。這時宮中郎張騫勇敢的報名應征。張騫,漢中成固(今陝西南部成固縣)人,性格堅毅,辦事靈活而又信實。他認為打匈奴是為了漢朝的安全,出使月氏是很有意義的事,即使冒點風險,也是應當的。看到張騫報了名,一些勇士也紛紛報名,其中有一個叫堂邑父的匈奴降將。
漢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正式任命張騫為使者,派堂邑父給他做翻譯,堂邑父本是匈奴一個姓堂邑的貴族的奴隸。他又應征了100多人,從隴西(今甘肅省)出發前往西域,隊伍隨身還攜帶了大量的行裝和禮物。
他們一出隴西,便碰上了許多匈奴人。張騫一行一百多人全成了俘虜。單於不敢殺死使者,便把張騫等人全部軟禁起來。那時候,匈奴和漢朝表麵上關係還不錯,單於為了留住張騫,把一個匈奴女子嫁給了他。不久,張騫有了一個兒子。
張騫一直將漢武帝交給他的出使證明偷偷保存著,時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如今被單於放逐到西部,離西域又近了不少路,心裏倒暗自高興。於是他每天專心放羊,等待機會逃走。漸漸地匈奴也不再過問他們。在張騫被俘的第11年,他率領剩下的漢使,終於逃出了匈奴的魔掌,重又踏上尋找月氏國之路。在匈奴生活了11年,張騫已能說一口匈奴話,對匈奴的風情禮節也非常熟悉。因此他們一路行走並沒有碰上什麼麻煩,匈奴人都視他們為自己人。他們終於走出茫茫草原,進入西域的沙漠地帶。他們一連走了幾十天,路上盡是沙漠,找不到人家,也找不到食物和水。虧得堂邑父箭法高超,餓急了,就射些飛鳥和野獸來充饑。
最後他們到了一個熱鬧繁華的城市。這裏的人高鼻子,藍眼睛,滿臉胡須,和他們以前見過的人都不一樣。他們以為這就是月氏國,可一打聽,才知這個國家是大宛。大宛國國王早就聽說東南方有一個又大又富庶的漢朝,他們很渴望與大漢朝交往。張騫拿出自己的出使證明,談了自己的遭遇後,受到他們熱烈的歡迎,用上好的酒和牛羊肉招待張騫一行。張騫說明了自己出使西域的任務,希望大宛國王能派人護送他們到月氏國,答應回漢朝後,一定請漢朝皇帝用重禮酬謝。大宛王自然樂意幫助張騫。他派了騎兵和翻譯,護送著張騫等人一直到康居,再請康居人護送他們的月氏國去。
幾經輾轉,張騫他們終於來到一個山國,這山國就是他們找了10年的月氏國。滿目望去,樹林鬱鬱蔥蔥,田裏莊稼長勢喜人,成群牛羊滿山跑。張騫等人被帶到月氏王的麵前。張騫手執節杖,遞上出使證明,對月氏王說:“漢皇帝讓我轉達他的問候,目前,漢皇帝正在抗擊匈奴,皇上派我出使貴國,是希望月氏與漢聯手對敵,夾擊匈奴。”張騫不知,這時的月氏國的情形與以往已大不相同了。
月氏國自國王被匈奴殺害後,大臣們擁國王的夫人做了王,西遷到大夏國境內,大夏人打不過月氏人,便向月氏人投降,兩個國家便合並成一個國家,改名為大月氏國。大月氏所在的地方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他們的生活十分安樂。生活一安樂,就把報仇雪恥的事情忘了。所以張騫把他的來意說明後,國王不願再回到幾千裏之外的故鄉去對付匈奴。從此,月氏國王不再談論匈奴,隻是極其熱情地款待張騫等人。
在月氏國,張騫與許多前來做生意的別國商人開始交往,與他們建立了很深的友誼。張騫把漢朝的情況也介紹給了西域各國。一年多過去了,張騫決定返回漢朝。他們從匈奴人足跡較少的南山向東行,沿途又走訪了不少國家,使得這些國家的君主都十分向往漢朝。可是,當他們走到祁連山腳下時,又一次被匈奴逮捕。他們被軟禁了一年。後來單於死了,為爭奪王位,匈奴發生內亂,便無暇顧及張騫。於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張騫帶著他的匈奴妻兒以及堂邑父逃出了匈奴。
當他們重新回到首都長安時,13年已經過去。去的時候,張騫還是個年輕小夥子,如今卻兩鬢已經雪霜。而去時的100多人也隻剩下他和堂邑父了。拜見漢武帝後,張騫談了月氏國不肯出兵的原因,以及自己兩次被俘的經過,還詳細談了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漢武帝聽得入了迷。為了表彰張騫的卓越貢獻,漢武帝拜他為太中大夫,拜堂邑父為奉使君。
漢武帝得知匈奴正在內亂,便封張騫為校尉幫助大將軍衛青製定最佳行動路線和作戰方案。按這個方案,衛青果然出師告捷,一舉消滅了匈奴的一支主力部隊。漢武帝很快將張騫提升為將軍,並封了他“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漢朝與匈奴展開一場決戰,給予匈奴以毀滅性的打擊,最終將匈奴趕到了漠北。通往西域的道路就此通暢。過了兩年,張騫建議漢武帝去結交西域的烏孫國。漢武帝派張騫做正使,帶領副使和將士300多人,帶去許多金銀、綢緞和牛羊,再次出使西域。張騫到了烏孫後,將副使分別派往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國,他自己留在烏孫並說明了自己的來意。烏孫王決定先派人去長安。並送給漢武帝幾十匹烏孫寶馬。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張騫帶著烏孫的使者回到長安。烏孫使者親眼看到了漢朝的繁華和人民的友善,回去後便對烏孫王詳實地作了彙報。烏孫王很高興,決定跟漢朝建立友好關係,並且娶了漢朝公主。
張騫從烏孫回來的第二年便病死了。這一年,派到大宛等國去的副使陸續帶著各國的使者回到長安。這些國家和烏孫一樣都和漢朝建立了友好關係。張騫和他的隨從幾次出使西域,到過36個國家,對於溝通西域和漢朝的關係作出了重大貢獻。
從此以後,西域的葡萄、苜蓿、核桃、石榴和大蒜等陸續傳入漢朝;漢族人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打井和煉鐵的方法,也傳到了西域;西域的音樂舞蹈和樂器傳到漢朝,漢族生產的絲綢等也帶進西域,並由西域進一步傳到歐洲和世界各國。後來,人們習慣把張騫開通的漢朝到西域的道路稱為“絲綢之路”。張騫出使西域,為的是軍事目的,但預期的目的沒完成,卻為漢朝展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漢朝的威名也遠播四海。蘇武牧羊
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率兵打敗匈奴,使其退到大沙漠以北。有時候匈奴派使者到漢朝來訪問,為了表示友好,漢朝也派使者去回訪,還送一些中原地方的土特產。可是匈奴單於很不講信用,經常扣留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為了報複,也扣留匈奴派來的使者。日子一久,雙方互相扣留使者的事就有十多起了。這時,西域已經安定,漢武帝便打算給匈奴一點顏色看看。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放了被他們扣留的漢朝使者路充國,跑充國隨同匈奴的使者回到了長安。漢武帝立即召見了他,問明情況。路充國陳奏說:“現在匈奴由且鞮侯繼單於,他十分怕漢朝派兵打他,自稱:‘我乃兒子,怎麼敢對抗漢朝,漢天子是我丈人呢!’並且把原先扣留的漢使全部釋放送回,奉書求和。”
漢武帝聽了路充國的報告,又招來匈奴使者,讓其呈上來書,展閱一番後,覺得匈奴單於且鞮侯果然還懂道理,決定與匈奴友好相處。就派中郎將蘇武為正使、副中郎將張勝為副使,帶著助手常惠和一百多名士兵,以及許多金銀綢緞等禮物,護送以前扣留下來的全部匈奴使者,出使匈奴。
蘇武到了匈奴,把匈奴使者交還給了單於,並且送上禮物。匈奴單於見到漢朝送來那麼多禮物,反而驕橫起來。蘇武為了維護雙方的友好,盡量耐著性子跟單於打交道,準備完成任務後,好快點返回漢朝。
正在蘇武準備回漢朝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原來,早在蘇武出使匈奴之前,漢朝使者衛律投降了匈奴,並且死心塌地地為單於出謀劃策。衛律的部下有個叫虞常的人,是個忠於漢朝的血性漢子。蘇武出使匈奴,虞常高興極了。他本來認識蘇武的副使張勝,就暗地和張勝商量說:“衛律這個賣國賊,幹盡了壞事。我決定暗地裏除掉他。”張勝很讚成虞常的打算,並資助了他一些財物。但計謀被泄露,虞常被單於逮捕,交給衛律審問。
事情發生後,張勝隻好把虞常跟他合計的經過告訴了蘇武。蘇武說:“事情已經到了這般地步,你才告訴我,看來我也要受牽連了。我是漢朝使者,如果上公堂受審,等於我們漢朝受了侮辱,還不如趁早自殺為好。”說著,就拔出刀來要自殺。張勝和隨員常惠眼快,奪去他手裏的刀,把他勸住了。
衛律審問,虞常受盡了種種刑罰,隻承認跟張勝是朋友,說過話,拚死也不承認跟他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