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劉秀鎮壓了農民起義軍後,又消滅了割據隴右和蜀地的兩個割據政權,從而結束了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麵,最終統一了中國。他把洛陽為都城。因為洛陽在長安的東邊,所以曆史上稱劉秀建立的漢朝為東漢,又叫後漢。劉秀是東漢第一個皇帝,曆史上稱他為漢光武帝。
連年的戰事使老百姓苦不堪言,光武帝認為應當休養生息,隻有這樣才能興複漢室,以保天下太平。光武帝決定緩和階級矛盾,他調整了統治政策,來減輕百姓的壓力,首先連下了九道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命令,接著廢除新朝時期的苛捐雜稅。
“民有嫁妻賣子,欲歸父母者,恣聽之。敢拘執論如律”。“天地之性人為貴,其殺奴婢,不得減罪。”從建武二年和建武十一年所下的這兩道詔書基本上可以看出光武帝的決心。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處理朝政上,對於戰爭則盡量避免。從早到晚無閑暇,日理萬機。他還和文武大臣們熱烈討論國富民強的辦法及怎樣興利除弊,振興漢朝。有的時候,他們整天整夜地研究,種種方略全是為百姓著想。公元30年,光武帝把田租從十稅一恢複到西漢時期的三十稅一;提倡節儉,整頓吏治,征處貪官,這些舉措得到了天下人的稱讚,社會秩序明顯好轉。
光武帝有個兒子叫劉莊,已立皇太子,他很年輕,對於父親不知疲倦,廢寢忘食的處理朝政認為過於刻苦。有一次深夜他進宮見父親還在伏案批柬,熬得雙眼通紅,就勸道:“父王,漢室興複,大業顯赫,應有黃帝、老子修身養性之福德,無須勞神傷體。”光武帝微微一笑道:“雖濟大業樂此不疲,雖見天下稍起成效,何足誇驕。國事權綱須慎重適度,不到之處尚多,豈能無視。封賞開朝功臣,使其少要參與政治,以保太平,多預謀士三思而行,收斂兵刃,放還戰馬,停止武鬥,方稱聖賢。可明否?”一席話深使劉莊感到意外,明白了父親中興漢朝的雄偉胸懷,頓時暗自羞愧。
光武帝生活很儉樸,與曆史上的各位帝王有所不同,他對女色看得相當淡漠,後宮隻設一名皇後,幾名嬪妃,而且她們的吃穿花銷都有數量規定,每年的賞賜也很少。光武帝這樣做,大大減輕國家財政開支和人民的負擔。但同時他也辦了件錯事,例如把土地隨意賞賜給功臣王侯,造成官僚地主拚命搶占土地,天長日久竟然形成許多龐大的莊園,使社會分化加劇,民眾普遍不滿,從而留下嚴重的隱患,在封建社會土地集中極其正常,其主要責任並不在光武帝,但他的作法無疑助長了這種風氣的蔓延。
光武帝實行中興政策最明智的地方在於他謹慎地對待戰爭,有個叫盧芳的人,他依靠匈奴的勢力,占據著今陝北和內蒙一帶,宣布稱帝。但他打不過光武帝劉秀,先後兩次投降又兩次叛變,並且都是逃入匈奴避難。匈奴對東漢政權有所威脅,許多大臣乃至皇太子皆向光武帝建議討伐匈奴。光武帝為保和平使農業生產順利進行,堅決不采納,戰事的緩和是中興的條件之一。
相比前朝的君主,光武帝的這種態度是十分正確的。他經曆過戰亂的歲月,深知百姓疾苦,也懂得王莽的覆滅是因為沒有看到人民的力量,在治國之道上極力避免戰爭,安養民眾,就這樣,他所統治的十多年間,全國出現了較為安定的局麵,經濟恢複,人口增加。盡管如此,光武帝仍時常告誡皇太子和文武大臣,少說空話,多辦實事,保持和平。這便是曆史上著名的“光武中興”。同宗操戈
有個成語叫“同室操戈”,後漢劉氏家族的人為當皇帝,同宗動刀、自相殘殺的事情時常發生:劉玄怕劉縯搶他的皇位,殺了叔伯兄弟,而劉玄又被劉盆子打敗慘亡,劉秀又將劉盆子降服。劉永也是皇族成員,他在建武元年劉玄勢力瓦解後不久,於睢陽稱帝,公開表示要與劉秀爭奪天下。光武帝劉秀為保住他打下的江山就必須與劉永決一死戰。
其實若按皇族支係譜來看,劉永要比劉秀更加具有當皇帝的資格。劉永也打著漢朝的旗號,占據今河南省東部、安徽省北部、山東省南部等大片土地,兵力雄厚。
光武帝於建武二年三月派虎牙大將軍蓋延帶領數員戰將率精兵浩浩蕩蕩,直奔睢陽,一路攻克襄邑、麻鄉,進而包圍睢陽城,把劉永困得動彈不得。但還沒等蓋延攻城,他手下有個叫蘇茂的人忽然反叛,投降劉永,使漢軍損失慘重。原來蘇茂本是劉玄的部將,以後跟隨了劉秀,可他對劉秀很有看法,這次被派來討伐劉永他心裏就非常不痛快,索興趁機反叛對付蓋延。蓋延氣得怒火萬丈,爆竹開花般破口大罵一番,堅持圍城,死困睢陽。就這樣過去了三個月,劉永被圍得裏無糧草,外無救兵,每況愈下,蓋延一直沒攻打城池,始終按兵不動,他將睢陽附近的麥子全部收走,斷絕劉永的糧食來源。其實蓋延不僅武藝高強,並且很有智謀,他猜測睢陽城內的情況必定相當困難,決定發動總攻擊。
陰曆六月三十半夜,漢軍趁黑摸到睢陽城下,他們悄無聲息運來一批梯子。慢慢往上爬。由於漢軍圍城三個月無戰事,劉永的士兵們警戒十分鬆懈,再加又餓又乏的情緒,都懶得巡視,所以誰也沒發現漢軍,漢軍登上牆頭溜到城門前,拿掉鐵檉,把門打開,蓋延指揮千萬兵將高聲呐喊著衝入城內,劉永的士兵還未明白過怎麼回事,就被亂刀砍死。此時劉永正在睡覺,他聽見喊殺聲,從夢中驚醒,知道是蓋延打進來了,他慌忙攜帶家屬和護衛由東門逃出,往虞縣而去。蓋延正式占領睢陽,劉永剛逃到虞縣就給一夥來曆不明的人攔住道路,對方二話沒說,揮刀就砍,混戰中劉永的妻子和老母都被殺死,劉永跑得快,幸免於難。
劉永又逃到譙縣躲了起來,蓋延趁勝追擊,一路過關斬將,拿下薛縣、蕭縣、彭城、浦郡各地,許多太守皆被殺,士卒投降。這時蘇茂聯合幾員劉永的部將,率領3萬大軍趕往譙縣,企圖救劉永。蓋延,一場血戰,蘇茂大敗,傷亡慘重,隻得奪路逃走。然而事情並未平息,建武三年,瞧陽又反了,迎接劉永入城,重整旗號,妄想東山再起,蓋延氣得雙眼噴火,二度圍城三個月,直到城中糧絕,劉永冒死突圍,結果不是蓋延的對手,兵將死傷無數,他的手下為投降保命,把他殺死,把首級奉獻漢軍。
劉永死了,但他的兒子劉紆逃出重圍,以蘇茂輔助,據守垂惠,稱作梁王。他們在皖北蘇北一帶活動,跟漢軍戰鬥,極其頑強。蓋延幾次圍剿效果不大。這時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平狄將軍龐萌起兵叛亂,自稱東平王,輔助劉紆,駐紮於桃鄉以北,從前龐萌非常受劉秀的信任,所以叛亂後滿朝嘩然,劉秀險些氣死,親自率軍討伐龐萌,下奔睢陽。
3萬漢師圍攻桃鄉,但這不是劉秀的軍隊,劉紆也打著漢旗。劉秀帶領3000騎兵,步卒數萬,趕到距桃鄉60裏外的任城。諸將軍都想迅速出戰,劉秀卻按兵不動。
龐萌攻打桃鄉20餘日,毫無進展,傷亡慘重。劉秀從外圍又調來大軍,裏應外合,將龐軍打得人仰馬翻,橫屍累萬。龐萌和蘇茂什麼都扔了,單騎去找劉紆,幸好劉紆還有幾萬兵力,駐紮在昌慮城中,先遣軍一部分駐紮在城外30裏的建陽縣,以保護昌慮。劉秀與他們對陣良久就是不出兵,他說:“昌慮、建陽均缺糧草,難以維持局麵,自會退卻,無需交戰。”果然,5日之後建陽軍隊退走。劉秀親自指揮攻打昌慮,經過3天血戰,終於占領全城,城內火光衝天,殺聲四起,亂作一團。劉紆知道大勢去矣,他瘋了一般,叫手下人拚命抵抗。眼見劉秀的軍兵越來越多,許多將士不願再替劉紆作戰犧牲,他們殺死劉紆,砍掉首級,向劉秀投降。可憐的劉紆,落得的下場與他父親相差無幾。
劉秀見到劉紆的首級,心中暗喜,這兩個心腹之患已除,隻須捉拿逃走的龐萌和蘇茂了,然而他表麵上沒有高興之色,又對同宗之情唏噓一番方才作罷。龐萌逃到繒縣大山裏,夜晚趁黑逃亡,可終究沒跑掉,被漢軍追上殺死。蘇茂下落不明,再無音信。
光武帝劉秀占據山東後,挺進中原,擴大勢力,消滅了襄陽的秦豐,五當(今湖北十堰市東)的延岑,戰到建武五年,與大將彭寵正麵交鋒。彭寵沒能打過劉秀,拱手讓出中原,從此劉秀成為中原的主人,一統天下。董宣和郅惲
漢光武帝建立了東漢王朝以後,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例如減輕一些捐稅,釋放奴婢,減少官差,還不止一次地大赦天下。因此,東漢初年,經濟得到了恢複和發展。
漢光武帝懂得打天下要靠武力,治理天下還得注意法令。不過法令也隻能管老百姓,要拿它去約束皇親國戚,那就難了。
漢光武帝的大姐湖陽公主就依仗兄弟做皇帝,驕橫非凡,無視法令。她的奴仆也不把朝廷的法令放在眼裏。但是,當時也出了一些執法嚴明、敢於跟皇帝貴戚、豪強地主作鬥爭的官吏,他們甚至不怕丟掉自己的烏紗帽和性命,也要維護法律的尊嚴。外號叫做“強項令”的洛陽令董宣就是其中的一個。
湖陽公主有一個家奴仗勢行凶殺了人。凶手躲在公主府裏不出來。董宣不能進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門口守著,隻等那個凶手出來。一天,湖陽公主坐著車馬外出,跟隨著她的正是那個殺人凶手。董宣得到了消息,就親自帶衙役趕來,攔住湖陽公主的車。
湖陽公主認為董宣觸犯了她的尊嚴,沉下臉來說:“好大膽的洛陽令,竟敢攔阻我的車馬?”董宣可沒有被嚇倒,他當麵責備湖陽公主不該放縱家奴犯法殺人。他不管公主阻撓,吩咐衙役把凶手逮起來,當場就把他處決了。湖陽公主氣得趕到宮裏,向漢光武帝哭訴董宣怎樣欺負她。
漢光武帝聽了,十分惱怒,立刻召董宣進宮,吩咐內侍當著湖陽公主的麵,責打董宣,想替公主消氣。董宣說:“先別打我,讓我說完了話,我情願死。”漢光武帝怒氣衝衝地問:“你還有什麼話可說的?”
董宣說:“陛下是一個中興的皇帝,應該注重法令。現在陛下讓公主放縱奴仆殺人,還能治理天下嗎?用不著打,我自殺就是了。”說罷,她挺起頭就向柱子撞去。
漢光武帝連忙吩咐內侍把他拉住,董宣已經撞得血流滿麵了。漢光武帝知道董宣說得有理,也覺得不該責打他。但是為了顧全湖陽公主的麵子,要董宣給公主磕個頭賠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