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手下最得力的弟子是大方渠帥之一的馬元義。他經常到首都洛陽聯係,傳達張角的命令。張角叫他先把荊州、楊州兩地的信徒幾萬人調到鄴城(今河南省安陽市北)集中,作為起義軍的主力,以便配合首都附近各州郡的起義軍進攻洛陽。
在預定的起義日期前一個月,濟南的起義軍中出了一個名叫唐周的叛徒,他寫信給政府告密。起義的消息泄露了。東漢政府建捕了馬元義,在洛陽當眾把他殺害。在洛陽受牽連被害的有一千多人,起義者的鮮血染紅了洛陽街頭。東漢政府還下令搜捕張角。張角得知消息以後,連夜派人趕到通知各地的信徒,叫他們立即發動起義。
叛徒的告密雖然打亂了起義的日程,使得起義軍犧牲了一個重要領袖和一千多名戰士,但是並不能撲滅起義的烈火。各地的太平道信徒早已組織起來,有了充分的準備。接到張角的命令以後,三十六方立即同時發動起義。起義軍用黃巾裹頭,作為“黃天”的標誌,因此被稱為黃巾軍。張角自己稱為天公將軍,他的兩個弟弟張寶和張梁稱為地公將軍和人公將軍。他們三個人共同指揮起義軍的戰鬥。
起義軍每打到一個地方,就焚燒當地官府衙門,攻打豪強地主的塢堡,捕殺為非作惡的官吏和地主。地方州郡的長官和大地主嚇得紛紛逃竄。十幾天工夫,封建統治的秩序就被打亂了。
東漢朝廷十分驚慌,派重兵守住洛陽和附近的關口,又派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雋為右中郎將,率領四萬多名精兵來鎮壓黃巾起義軍。潁川的黃巾軍首領波才打敗了皇甫嵩,把他圍困在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東)。官軍看到黃巾軍作戰勇敢,聲勢浩大,都十分害怕。老奸巨猾的皇甫嵩,卻看出了黃巾軍缺乏作戰經驗的弱點。他召集自己的部下說:“打仗要用計謀,不在乎人數多少。我看黃巾軍結草為營,一定害怕火攻。如果我們乘著月黑風緊的夜晚去偷襲,放火燒他們的營寨,準能取得勝利。”在一個刮風的夜晚,皇甫嵩命令官軍偷襲黃巾軍,放火焚燒波才的軍營。波才夢中驚醒,趕快整頓隊伍,奮勇抵抗,可是已經遲了。黃甫嵩、朱雋和騎兵都尉曹操率領官軍,包圍了他們,乘亂砍殺了成千上萬的黃巾軍戰士。汝南、陳留兩地的黃巾軍聞訊趕來援救,也被打敗。波才沒有辦法,隻好退住陽翟。
北方由張角兄弟親自率領的黃巾軍打了勝仗,打敗了東漢官軍的北中朗將盧植和工中郎將董卓。漢靈帝趕快命令皇甫嵩從河南北上,夾擊黃巾軍。張角派張梁迎戰皇甫嵩,兩軍在廣宗(今河北省威縣東)地方大戰。張梁作戰很英勇,他率領黃巾軍奮勇衝殺,打得皇甫嵩招架不住,隻好緊閉營門,躲藏起來。就在戰局十分緊張的時候,張角卻得病死了。張梁因為料理哥哥的後事,放鬆了警惕。皇甫嵩乘機向黃巾軍反撲。他命令官軍連夜準備。天剛蒙蒙亮就發動進攻,打破了黃巾軍的大營。張梁率領部下奮勇抵抗,他和三萬多名黃巾軍壯烈犧牲。皇甫嵩居然劈開張角的棺材,砍下他的腦袋,送到京城裏去請功。接著,皇甫嵩又去進攻張寶率領的黃巾軍。張寶勢孤力單,在下曲陽(今河北省晉縣兩)戰死。
黃巾軍的主力被東漢政府鎮壓下去了。但是各地黃巾軍仍然在戰鬥,沉重地打擊東漢朝廷的統治。在黃巾軍影響下的各地各族農民起義軍,也紛紛起來跟地主階級鬥爭。直到漢靈帝的兒子獻帝劉協的時候,農民起義的浪潮還沒有平息下去。
三國 中華上下五千年 三國
公元220年東漢滅亡,進入三國時期。三國是繼東漢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漢三國割據鼎立而得名。三國從公元220年魏國曹丕代漢稱帝起至公元265年晉國代魏止。但曹操、劉備、孫權三個政治集團,是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形成的,所以曆史學家習慣上將東漢末年30年(190至220年)的曆史歸入三國時期。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失敗後,各地軍閥割據一方,在激烈混戰中,曹操的勢力發展最快,公元203年,他挾持獻帝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取得巨大優勢。官渡之戰後,曹操統一了中國北方。208年,曹操親率大軍長驅南下,企圖一舉消滅劉備、孫權等勢力。孫劉結盟,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迫使曹操退回北方。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稱帝,建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世稱蜀。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建立吳國。此後南北之間戰爭不斷,但由於蜀吳聯盟,力量平衡,三國鼎足之勢維持了40餘年。
公元263年,魏國大軍兵至成都,後主劉禪投降,蜀亡。曆二主,43年。265年,魏國司馬炎廢魏帝曹奐,建立晉朝,魏亡。280年晉軍大舉伐吳,吳國滅亡,共曆四帝,52年。東漢末年出現的割據局麵結束。袁紹殺宦官
張角領導的黃巾大起義失敗了,但是東漢王朝也保不住了,各地的軍閥乘機大量地招兵買馬,擴充了自己的勢力。在都城,東漢王朝本來已經搖搖欲墜,到漢靈帝一死,外戚和宦官兩個集團更是水火難容,更加速了東漢王朝的崩潰。
公元189年,年才十四歲的皇子劉辯即位,這就是漢少帝。按照慣例,由何太後臨朝,外戚大將軍何進掌權。宦官蹇碩,原是禁衛軍頭目,想謀殺何進,沒有成功。何進掌權以後,把蹇碩抓起來殺了。
何進手下有個中軍校尉袁紹,是個大士族的後代。他家祖上四代都做過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一級的大官,許多朝廷和州郡的官員是袁家的門生或者部下,所以勢力特別大。蹇碩被殺以後,袁紹勸何進抓住機會,把宦官勢力徹底除掉。何進不敢作主,去跟太後商量。何太後說什麼也不答應。袁紹又替何進出謀劃策,勸何進秘密召集各地的兵馬進京,迫使太後同意除宦官。何進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決定召各地兵馬來威脅太後。
何進的主簿陳琳聽了,連忙阻攔說:“將軍手裏有的是兵馬,要消滅幾個宦官,還不容易。如果召外兵進京城,這好比拿刀把子交給別人,不鬧出亂子來才怪呢。”何進不聽陳琳的勸告。他想起各州人馬中數並州(今山西大部、內蒙古、河北的一部分)牧董卓的兵力雄厚,準備找他幫忙,就派人給董卓送了一封信,叫他迅速帶兵進洛陽。
這個消息,很快讓宦官知道了。幾個宦官商量後,決定先動手。他們就在皇宮裏埋伏了幾十個武士,假傳太後的命令,召何進進宮。何進一進宮,就被宦官圍住殺了。
袁紹得知何進被殺的消息,立刻派他弟弟袁術攻打皇宮。袁術幹脆放了一把火,把皇宮的大門燒了。大批的兵士衝進宮裏,不分青紅皂白,見了宦官就殺。有的人不是宦官,隻是因為沒有胡須,也被錯認為宦官殺了。
經過這場火並,外戚和宦官兩敗俱傷。何進召來的董卓卻帶兵進了洛陽。董卓本來是涼州(約當今甘肅、寧夏和青海、內蒙古一部)的豪強,在涼州結交了一批羌族豪強,稱霸一方。黃巾起義以後,他又靠鎮壓起義軍,升到並州(約當今山西大部和內蒙古、河北的一部)牧的職位。他本來有侵占中原的野心。這次趁何進征召的機會,就急急忙忙帶了三千人馬來了。
董卓進了洛陽,就想掌握大權。可是人馬太少,僅三千人怕壓不住洛陽的官兵。他就玩弄一個花招,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把人馬悄悄地開到城外去。到了第二天白天,再讓這支人馬大張旗鼓地開進來。這樣一連幾次進出,洛陽的人都鬧不清董卓到底調來多少兵馬。原來屬何進手下的將士看到董卓勢力大,也紛紛投靠董卓。這樣一來,洛陽的兵權就全落到了董卓手裏。
為了獨攬大權,董卓決定廢掉漢少帝,另立少帝的弟弟陳留王劉協。他知道洛陽城裏的士族官員數袁家的勢力大,就請袁紹來商量這件事。
董卓說:“我看陳留王比現在的皇帝強,我打算立他為帝,您看怎麼樣?”袁紹回答說:“皇上年紀輕,剛剛即位,也沒有聽到有什麼過失。您要廢他,隻怕天下的人不服。”董卓把手按著劍把,威脅著說:“大權在我手裏。我要這樣做,誰敢反對?難道你以為我董卓的刀不夠快嗎?”
袁紹不甘示弱地說:“天下的好漢難道隻有你姓董的一個人!”一麵說,一麵拔出佩刀,走了出去。他怕董卓不會放過他,就匆忙奔往冀州。袁紹的弟弟袁術聽到消息,也逃出洛陽,出奔南陽。
袁紹兄弟走了以後,董卓又用錢財買通了有勇無德的呂布,讓他殺了長官丁原,管理洛陽治安的呂布原是丁原的部將。之後,董卓就召集文武百官,宣布廢立的決定。劉協即了皇位,這就是漢獻帝。董卓自己當了相國。
董卓為人極其殘忍。他擔任相國之後,縱容兵士殘殺無辜的百姓。有一次,洛陽附近的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舉行廟會。百姓齊集在那裏趕集。董卓派兵到那裏,竟把集上的男子都殺死,還把擄掠到的婦女和財物,用百姓的牛車裝載著,耀武揚威地回到洛陽。一路上高呼萬歲,說打了大勝仗回來啦。
董卓的倒行逆施,造成洛陽城一片混亂。一些有見識的官員紛紛離開洛陽,其中包括洛陽的典軍校尉曹操。董卓怕黃巾軍的餘部威脅洛陽,聽從謀士的主意,決定遷都長安。當時,他並不怕各地的軍閥,不把袁紹、孫堅等人放在眼裏。
遷都的時候,董卓派好多軍隊把洛陽及其附近二百裏的老百姓上百萬人編成小隊,每一小隊由一隊士兵押送,有誰敢反抗,便就地處死。這許許多多小隊在一片哭聲、罵聲中,向西押去。為了斷絕人們重返家園的念頭,董卓派人把宮殿、房屋全部燒光。
洛陽是當時全世界最繁華的城市,一座好端端的城市就這樣被毀滅了。曹操起兵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封國,相當於郡)譙縣(今安徽亳縣)人。他的父親曹嵩本來姓夏侯,叫夏侯嵩,後來過繼給大宦官、中常侍曹騰做養子,才改姓曹。他曾經在東漢朝廷擔任過司隸校尉和大司農。
曹操自幼接受封建教育。可是他卻更喜歡駕鷹驅狗、騎馬射箭。他從小就愛寫詩,以詩來表達自己想治理國家的誌向和敢於奮爭的氣魄。他看了許多書,尤其愛讀兵書。他將各家兵法彙集成《摘要》一書,還給我國著名的《孫子兵法》作了注解。年紀輕輕的曹操很快有了名聲,就連漢末大名士喬玄也當麵讚揚他是“可以安定天下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