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蔣琬在跟劉備入蜀以前,隻是一個州衙門裏繕寫文書的小吏。入蜀以後,蔣琬做了廣都縣令。有一次,劉備因事到廣都,看蔣琬什麼事都不管,既不歡迎他,又喝醉了酒。劉備非常生氣,要判蔣琬死罪。諸葛亮很了解蔣琬,知道他很有才幹,辦事公正,勤勤懇懇,就對劉備說:蔣琬有治理國家的才能,這一次是偶然的過失。他以安定百姓的生活為根本,踏踏實實地為百姓辦事,不能因為這件事判他死罪。劉備很尊重諸葛亮的意見,就免了蔣琬的死罪,但是仍然罷免了他的官職。

蔣琬雖然被劉備免官,諸葛亮卻依然認定蔣琬是個人才,決定提拔重用。他任命蔣琬做了尚書郎和東曹掾(yuàn),後來又提拔他和張裔一起代理丞相的職務。諸葛亮幾次北伐,由於有蔣琬負責軍隊的給養才沒有後顧之憂。諸葛亮還寫信給蜀後主劉禪,建議在自己死後,讓將琬來接替他的職務。後來蔣琬逐漸成為蜀漢政權中出色的人物。

諸葛亮十分重視發揮部下的智慧和才能,他常說: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隻有“集眾思,廣忠益”,才能把事情辦好。“集思廣益”這個成語,就是這樣來的。諸葛亮喜歡敢於直言的官吏,他特別讚揚了徐庶、董和兩個人,給部下樹立榜樣。他說:“人們難得把自己心裏的話都說出來,隻有徐庶能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董和與我共事七年,我辦事有不周到的地方,他就反複提出來,要求重新考慮。如果大家能夠學到徐庶的十分之一,又能像董和那樣忠直勤懇,那麼,我的過失就可以大大減少。”

由於諸葛亮能夠聽取不同的意見,重視選拔人才,敢於不拘一格用人才,使得蜀漢政治呈現一派新的氣象。馬謖失街亭

蜀漢鞏固了在西南地區的統治以後,為了實現國家的統一。在公元228年,發動了北伐曹魏的戰爭。孔明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次戰爭的末尾。

馬謖,字幼常,是劉備在荊州時,伊籍向他推薦的謀事。此人天資聰穎,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但恃才自傲,不能謙虛待人。劉備在白帝城臨終托孤時,曾對諸葛亮說:我看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要深入考察。”雖然諸葛亮當時點頭稱是,但未改變對馬謖的好評,而且在劉備死後更加器重他。

魏國皇帝曹丕死後,曹叡繼位,任命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統率雍州、西涼等州的兵馬。諸葛亮知道他善用兵,想先發製人討伐他。但馬謖認為,蜀軍南征凱旋回師,急待休整,不宜勞師遠征,不如采用反間計,散布司馬懿要廢新君、另立皇帝的流言蜚語,使曹叡懷疑他,不信任他,甚至殺掉他。諸葛亮采用反間計以後,曹叡果然懷疑司馬懿謀反,剝奪了他的兵權。這件事又增加了馬謖在諸葛亮心目中的地位。

當諸葛亮平定南方後,回師北征要攻取長安時,曹叡知道自己誤信反間計,又起用司馬懿率兵迎戰蜀軍。

當時秦嶺之西有一條路,地名街亭,傍邊有個列柳城,這兩個地方都是漢中咽喉,兵家必爭之地。在部署進軍路線時,司馬懿對部將說:“我軍直接攻打街亭,拿下這個地方,就離陽平關很近,可以切斷蜀軍糧道,蜀方隴西一線就難守住。蜀軍一定會趕忙撤回漢中,我軍把守住各個小路要塞,蜀軍無糧,月內必亂,諸葛亮就可被我軍活捉。”

諸葛亮知道司馬懿率兵前來迎戰,料定他會來取街亭,決定增兵防守。他在營帳中問:“誰敢領兵去守街亭。”馬謖立即說:“我願意去!”諸葛亮見是馬謖答應,心裏滿意,但仍嚴肅地說:“街亭雖小,事關重大,如果街亭失守,我們的大軍就算完了。你雖然深通謀略,但那個地方無城池,又無險阻,把守極為困難。”

馬謖很自信地說:“我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一個小小的街亭豈能守不住?我敢立軍令狀,如果守不住街亭,殺我全家!”

諸葛亮雖然同意馬謖去守街亭,讓他領25000精兵前往,但仍不放心,又叫大將王平去協助他。諸葛亮說:“你生平謹慎,可要小心把守街亭,紮寨一定要在要道上,使魏兵不能偷過。凡事都要商量,不可輕率決定。如能確保街亭,可算攻取長安第一功。千萬小心!”

諸葛亮命令兩人領兵去後,反複思考一番還是放心不下,又派高翔和魏延領兵去接應他們,以防萬一,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都做了說明,這才稍微放心。

馬謖到街亭看地形以後,感到好笑:“丞相為什麼那麼多心?像這麼偏辟的山野地方,魏軍如何敢來?”王平說:“丞相再三囑咐,要小心防守,盡管魏兵可能不敢來,但還是在五路總口紮寨為好。命令將士趕快砍樹作成柵欄,作為長期防備。”馬謖說:“要道哪裏是紮寨地方?你看旁邊有座孤山,異常險峻,林木遍地,是個天然屯兵的好地方。”

王平極力反對說:“如果在要道上紮寨,築起城垣,魏軍縱有十萬也休想越過。要是屯兵山上,魏兵突然殺來,四麵圍住,街亭就難保住。”馬謖大笑,說他不懂兵法:“兵法書上說過: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如果魏兵敢來,我就殺他個落花流水,有來無回!”王平耐心地勸說:“我多次隨丞相出征,受益很多,眼前這座山是個孤立無援的絕地,如果魏軍四麵圍來,斷絕水道,我軍會不戰自亂。”

馬謖依然不聽,繼續說:“你不懂兵法。孫子說過:‘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果魏兵切斷水道,蜀軍士兵就會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命死戰。我熟讀兵書,丞相很多事都要問我,你別妨礙我,別再爭論了。”

王平見無法說服馬謖,隻好說:“如果參軍堅持要在山上紮寨,請給我一部分人馬,我到山的西麵紮個小寨,好與你互相呼應,萬一魏兵來攻,可以互相支援。”

馬謖不肯分兵給他。但就在這時,山中居民蜂擁而來,說魏兵大隊就要衝殺過來。馬謖見王平要走,很勉強地說:“好吧!你不願聽我的命令,我給你五千人馬自己去紮寨吧!等我打敗了魏軍,你在丞相麵前可別爭功!”

王平在離山十裏的地方紮了一個小寨,並畫成圖本,派人速送諸葛亮,報告馬謖不聽勸說,堅持紮寨山上的情況。諸葛亮一見圖本,知道馬謖放棄要道,占山為寨,不禁拍案大驚:“馬謖無知坑害了我的軍隊了!”他對左右的人說:“如果魏兵四麵包圍,斷了水源,不要兩天,我軍不戰自亂。如果街亭失守,後路切斷,如何安全撤退?”正在諸葛亮著急時,有人來報緊急軍情:“街亭失守!”諸葛亮氣得頓足,歎氣說:“敗局已定,大勢已去,都怪我用人不當,過錯真大啊!”他隻好采取緊急措施,應付突然事變,命令蜀軍先撤回漢中。

原來司馬懿決定直取街亭以後,立刻派他的兒子司馬昭帶兵察看了前路情況,知道馬謖未在要道紮寨,而是據孤山防守,立即調兵四麵包圍街亭,切斷水源,蜀兵果然不戰自亂,無法堅守,三天之內司馬懿就輕易地奪取了這個戰略要地——街亭。

馬謖與王平敗回漢中,諸葛亮先要王平入帳問話,責問他為何不勸阻馬謖。王平隻好將自己如何勸說,馬謖頑固堅持己見和戰鬥經過詳述一遍。最後說:“丞相不信,可問各路將領。”

孔明命王平退下,傳馬謖入帳。馬謖知道違了軍法,無法活命,自己縛了自己,跪在帳前。諸葛亮一見到他,臉色立變,責備他說:“你自命飽讀兵書,熟知兵法,我多次告誡你,街亭是我軍根本。你以全家性命擔保,接受重任。你如果聽從王平勸告,就不會有此結果。如果不嚴明軍紀,怎能服眾?你今犯法,不要怨我。你死以後,你家老小生活我會安排照管。”然後命令推出斬首。

突然,參軍蔣琬從成都來見諸葛亮,見要斬馬謖,連忙入帳為他說情:“從前楚國殺了名將成得臣,晉文公高興。現在天下未定,用人之際,殺去謀臣,豈不太可惜了!”

孔明淚水盈眶說:“曆史上孫武能戰無不勝,無敵於天下,就在於法度嚴明。現在天下紛爭,戰爭方起,如果法紀廢弛,如何打仗?馬謖死罪難饒,一定要殺!”

一會兒,武士將馬謖斬首,獻上首級,孔明見了,又痛哭不停。蔣琬深感納悶不禁問道:“馬謖已經斬首,丞相為何痛哭?”

孔明說:“我不是哭馬謖之死。我想起先帝在白帝城托孤時叮囑我:‘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今天果然如此。我深恨自己沒有知人之明,想起了先帝,因此痛哭!”

大小將士聽諸葛亮這樣一說,都難受得落淚。

馬謖被斬首後,諸葛亮對街亭戰役中有功的王平給以封賞,讓他代替馬謖為參軍,封為討寇將軍。但他對自己卻痛加責備,他上書後主劉禪,請求貶官三等。他還公開發出文告,承擔了失敗的責任。

諸葛亮這種執法如山,不講情麵的嚴明公正的作風和嚴於律己的品質一直被人們傳頌著。五丈原的悲風

公元229年四月,吳王孫權正式即位稱帝。蜀漢大臣大多數認為孫權稱帝超越禮儀,是僭號(即冒用帝王稱號),要求跟東吳斷絕盟好關係。諸葛亮卻認為,蜀漢眼前主要對手是魏國。他堅持和東吳保持聯盟,繼續準備北伐。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蜀軍經過三年的休整,各方麵都已準備充分,諸葛亮與東吳聯合開始第五次北伐。曹睿派司馬懿率大軍迎戰諸葛亮,自己率兵對付東吳的進攻。

諸葛亮與司馬懿率軍在五丈原交戰,司馬懿又吃了敗仗,退回營寨,堅守不出。蜀軍到他營前百般叫罵,司馬懿吸取了從前的教訓,充耳不聞,並命令眾將官,不許前去迎戰。諸葛亮為長遠打算,讓蜀兵在渭河南岸的土地上開荒種地,以充軍糧。兩軍就這樣相持了有三四月之久。

諸葛亮見司馬懿拒不出戰,便用一個盒子裝了婦人用的頭巾和衣服,並寫了一封信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司馬懿看了以後雖然心裏怒火燃燒,但他還是強製住自己,很隆重地招待了來使。為了從來使口中套得蜀軍的虛實,司馬懿假裝熱情地對來使說:“諸葛丞相每日忙於軍務,身體還好吧?”來使說:“丞相每日都早起晚睡,事事親為,近來他的胃口不好,隻吃很少的飯。”使者走後,司馬懿對他的手下說:“諸葛亮每日軍務繁忙。可吃飯休息都不好,我料他不能再活多久,我們隻要堅守營寨,蜀軍自會退去。”

不出司馬懿所料,由於過度地操勞,諸葛亮的身體確實越來越差了。這時又傳來一個壞消息,東吳攻魏的三路大軍,全都吃了敗仗,無力而退。諸葛亮長歎一聲,竟昏倒在地上,大家急忙把他扶起來,半晌才蘇醒過來,諸葛亮對身邊的人說:“我知道自己的病,恐怕活不了多久了。”他把薑維叫到身邊,把一本寫有他平生所學的書傳給了薑維,又上表給後主劉禪,告知近況。後主得知諸葛亮病危的消息後大驚,趕緊派李福前往五丈原慰問。諸葛亮見了李福對他說:“我辜負了先帝托孤的重任,即將不久於人世了。我死之後,你們要盡心盡力地輔佐皇上,國家的法製不能更改,我所推薦的官員也不能輕易廢掉,我已經寫好了遺表,請轉交給聖上。”李福拿了遺表急忙趕了回去。

諸葛亮又強支病體吩咐手下將士:“我死之後,不要發喪,以防司馬懿乘機攻打。大軍慢慢撤回,如若司馬懿來追,你們可以把我的木像推到軍前,列好陣勢準備與他作戰,司馬懿見後必會驚走。”諸葛亮又一一布置了身後諸事,便不省人事。這時李福又匆匆趕來,他看到昏迷中的諸葛亮,哭道:“皇上命我請問丞相百年後,誰能擔當大事,可我來晚了一步呀。”過了一會諸葛亮醒了過來,他看到李福,用十分微弱的聲音說:“我知道你的來意,我死之後可由蔣琬來擔任大事。”李福又問:“那蔣琬之後誰來繼任呢?”諸葛亮勉強說出“蔣琬”兩個字。李福再問道:“之後呢?”卻沒聽到諸葛亮的回答,大家靠前一看,這位令人敬仰的諸葛丞相已經永遠離開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