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很別致。首先弄一塊具有一定規格的鐵板,在鐵板上敷上鬆脂、蠟和紙灰等合製而成粘膠物,作為固著劑,然後再把鐵製的框放在鐵板上,在框中間排膠泥活字,這就是排版。排成一頁書版之後,用火烘烤,待固著劑稍稍熔化時,就用平板按壓版麵,使之平整。到此,排版這道工序結束。

印刷比較簡單,把排好的版印在紙上就可以了。通常要準備兩塊鐵板,一板在印刷時,另一板就已排好字,兩板交替使用,印刷的速度就加快了。

最後一道工序是收回泥活字。當印完了頁書後,再用火把固著劑烤化,用手輕輕指動,泥活字就會自行從鐵板上脫落,然後按韻放回原來的木格保存。

這就是活字印刷術的新工藝,它比起雕版印刷術來進步很多,節省了原材料和大量雕刻的勞動量,泥活字可以重複使用,少數冷僻字可以臨時刻好烘成,印書的數量又多又快。

畢昇創造的泥活字原物和印成的書籍雖然未能流傳下來,但是他的這套活字印刷方法卻對後代發生了很大的影響。後人曾根據他的經驗,先後製成過陶活字、木活字、錫活字、直到鉛活字。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在印刷事業上是一個劃時代的技術創新,是我國勞動人民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受畢昇的影響,朝鮮在12世紀時鑄成了銅活字,15世紀時又鑄成了鐵活字。日本又從朝鮮傳入活字印刷術,我國的活字印刷術又經由新疆傳到波斯和埃及,再傳入歐洲。歐洲最早的活字版製造者是德國人穀騰堡。他於1444—1448年期間,用鉛、錫、銻的合金製成了歐洲拚音字母的活字,但他的創造比畢昇晚了400年。六賊亂政

元符三年正月(公元1100年),宋哲宗病死。哲宗沒有兒子,皇位由宋神宗的第11個兒子、哲宗的弟弟端王趙佶繼承,這就是宋徽宗。

徽宗即位以後,並不是立刻就掌握了政權的。向太後總管國家大事半年以後,認為徽宗可以掌握政權治理國事了,這年7月才把皇權交給了他。

宋徽宗做了25年的皇帝,整天花天酒地,不理朝政,是個昏君。他有6個非常寵信的人,就是察京、王黼(fǔ)、童貫、梁師成、李彥和朱勔(miǎn),這些人陷害忠良,剝削壓迫老百姓,做盡了壞事,老百姓非常恨他們,把他們叫做“六賊”。

宋徽宗經常不關心朝政,對六賊的行為也不加管束。在徽宗的縱容下,六賊把整個朝廷搞得烏煙瘴氣,北宋已經走向滅亡。

蔡京是六賊之一。他原來也是變法派,徽宗當皇帝以後,他曾經被貶到杭州去做知州。蔡京是個反複無常的人,司馬光上台後反對變法,要廢除免役法。這時蔡京任開封知府,他在5天裏就把開封府所管的各縣的免役法廢除,恢複了差役製度。後來,司馬光死了,蔡京便去討好新掌權的變法派了。他就是這樣變來變去,想保住他的官位。

在杭州做知府,蔡京整天在想怎樣才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正好,這時童貫被朝廷派到杭州辦公事,蔡京認為機會來了,就使勁地討好童貫。實際上童貫是到杭州為皇帝采辦書畫和古玩的。蔡京得知徽宗喜歡書畫,便憑借自己會畫畫的手藝,畫了許多圖畫,並且收集了一批名人的書畫。冒充他自己畫的,讓童貫帶給徽宗。

童貫回到京城,在徽宗麵前便不斷地說蔡京是個能幹的人,應該重用。與此同時,童貫還讓徽宗身邊的一些人幫蔡京說話。蔡京又送了許多東西讓童貫去收買宮裏的太監和妃子。這樣一來,人人都說蔡京是個好人,徽宗也相信了。於是,徽宗讓蔡京當了大名府知府,靠近了京城。但蔡京的野心很大,一個知府是不可能滿足他升官的願望的。蔡京和朝廷裏的一個姓鄧的人是好朋友,就請他替自己向徽宗推薦,讓徽宗答應他做宰相。徽宗果然提拔蔡京做了宰相。

蔡京靠著卑鄙的手段當上了宰相,為了報恩,極力地讓徽宗高興。而且,那些為他做宰相立下汗馬功勞的人,都得到了他的重用。為排擠不利於自己的人,蔡京對和他不相和的守舊派和變法派同時進行打擊。蔡京還舉行隆重的封建尊孔孟活動,大祭孔丘孟子,重修孔廟、孟廟,甚至給孔丘孟子的後代封官,以此討徽宗的歡心。

徽宗迷信道教,蔡京因此就建議編道史,設道學,讓道士參加考試作道官。於是,開封和全國許多大城市裏都修建了許多道觀,還設置了道官26等,和政府官員同樣拿官俸,享受大官的待遇。這樣一來,本來多得不得了的官員就更多了,在徽宗當皇帝以後不過七八年,就比以前多了近10倍。北宋政府支出的官俸和兵餉,在神宗元豐年間每月是36萬貫,到了徽宗宣和二年(1102年)每月已經達到120萬貫了,這使人民的負擔更加沉重了。

“六賊”對皇帝的脾氣很熟悉。他們知道徽宗根本不理國家大事,一心享樂遊玩,就趁機打著皇帝的旗號,做了許多壞事,實際上掌握了北宋政府的實權。

“六賊”提出了一個“豐享豫大”的口號,就是要把政府以至宮廷的場麵搞得富麗堂皇,以滿足徽宗腐化奢侈的生活習慣。為此,他們在蘇州、杭州等地設立了“造作局”,集中了幾千個能工巧匠,製造各種工藝品;不久,又設置了“應奉局”,向東南各地居民搜刮花石竹木和珍奇的物品,“應奉局”由“六賊”之一朱勔主管。朱勔本來是蘇州的一個流氓朱衝的兒子,朱衝起初因犯了罪被關起來了,後來從監獄裏逃出來,回蘇州開了一座專賣膏藥、藥丸的店鋪,慢慢地成了一個大富人。他用錢廣泛地結交有權勢的人。蔡京被貶到杭州以後,一次到蘇州去,認識了朱衝父子倆。朱衝幫助蔡京討好皇帝,成了蔡京的爪牙。

朱勔把搜刮來的花石,用大船載往京城開封,規定每10隻船編成一綱,稱為“花石綱”。“花石綱”為“六賊”賺取老百姓的錢財創造了機會,但是由於他們奢侈浪費,使國家的財政出現了入不敷出的局麵,政府一年的收入隻夠八九個月的使用。為了更多地搜刮錢財,蔡京恢複了“榷茶法”和“鈔鹽法”,就是由賣茶賣鹽的大商人先向政府購買“茶引”、“鹽鈔”(買茶、買鹽的憑證),然後才能去買茶買鹽來賣。這樣,商人們的利益受到打擊,他們就提高茶葉和食鹽的價錢,把負擔轉嫁到老百姓頭上。

蔡京還設置了一個“西城括田所”,明裏是政府要把一些沒有主人的田地沒收,作為公用,實際上是要強占老百姓的肥沃的土地。除此之外,“六賊”還向老百姓征收各種苛捐雜稅,靠殘害百姓發財致富。

“六賊”打著皇帝的旗號,從國庫裏領錢,向老百姓強製掠奪,實際大部分的錢財都被他們自己拿走了。他們在廣大人民饑寒交迫的時候,卻在自己的家裏過著腐化奢侈的生活。方臘、宋江起義

徽宗在位的時候,公元1102年~1105年,全國許多地區鬧蝗災,蝗蟲吃光了莊稼,人民難以生存。公元1117年,黃河突然決口,有100多萬人奪去了生命。自然災害的橫行,再加上貪官汙吏搜刮民膏,致使百姓生靈塗炭。

睦州青溪(今浙江淳縣)地方,出產各種花石竹木,朱勔的應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裏,搜刮花石。當地有個聽方臘的人,家裏有個漆園。方臘平時靠這個園裏出產的花石勉強度日。自從朱勔辦了花石綱以後,方臘家也遭到勒索。方臘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當地農民兄弟受盡花石綱的苦,就決心把大家組織起來,造官府的反。

公元1120年的一天,幾百個苦大仇深的農民聚集在方臘的漆園裏,方臘激動地跟大家說:“現在官府賦稅勞役那麼重,那些大官們還要敲榨勒索。老百姓好容易生產了柴漆、紙,也被他們搜刮得精光。我們一年到頭勞苦,結果一家老小受凍挨餓,連一餐飽飯都吃不上,你們看怎麼辦?”大夥兒高聲嚷起來說:“請您下命令殺官賊吧,我們要爭個公道!”

方臘受到農民的擁護,就打起殺朱勔的旗號,發動起義。方臘擔任起義軍的統帥,自稱“聖公”。將士們帶著各色頭巾,作為標誌。憤怒的起義將士,殺死那裏的官吏,焚燒他們的住宅。青溪附近一帶的百姓都被官府害苦了,紛紛響應方臘起義軍。沒到十天,起義軍就聚集了幾萬人馬。

當地官軍將領派兵鎮壓,被起義軍打得落花流水,兩名宋將被殺死。起義軍乘勝攻進青溪縣,趕跑了那兒的縣官。接著,又接連打下了幾十座縣城,很快打到了杭州。戰報傳到東京,把宋徽宗嚇昏了。宋徽宗趕快派童貫帶領十五萬官軍到東南去鎮壓起義。童貫到了蘇州,知道花石綱引起的民憤太大,立刻用宋徽宗的名義下了一道詔書,承認錯誤,並且撤銷了專辦花石綱的“應奉局”,把朱勔撤職。東南的百姓看到朝廷取消了花石綱,罷免了朱勔,總算出了一口氣。童貫卻在這時候,加緊部署鎮壓起義的兵力。

童貫集中各路大軍進攻,方臘不得不退回青溪,據守在山穀深處的幫源洞堅持戰鬥。官軍不知道山路,沒法進攻。不料,起義軍裏出了奸細,給官軍引路。官軍終於摸到幫源洞,方臘沒有防備,被俘虜了,沒多久,被押解到東京,慘遭殺害。

方臘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給了北宋王朝一次沉重的打擊。和他同時期,在北方也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起義領袖宋江等三十六人從山東起兵,在青州、齊州、濮州(都在今山東省)流動作戰,每次都痛擊宋軍,威脅著宋朝廷。

宋江起義也被稱為京東起義,發生地點在鄆州梁山泊(今山東梁山縣)。梁山在鄆州壽張縣南35裏。北宋初年,黃河決口,淹沒了梁山附近很多田地,形成了一個方圓數百裏的大湖泊,被稱為梁山泊。附近的農民紛紛來到這裏,靠打漁、采蒲為生。

宋徽宗時官府強占土地良田,梁山泊被朝廷收歸“國有”,規定凡農民到湖中打漁、采蒲均要繳租納稅,且數額巨六遇荒年也不例外。當地的農民無法正常生活下去,隻得起來造反。梁山山勢險峻,易守難攻,交叉縱橫的梁山泊水路又是天然的屏障。於是很早就有人上了梁山,占山為王,求一條生路。官府不斷鎮壓,農民不斷地往梁山上跑。終於,造反農民的勢力越來越大,有36位身懷武藝的農民首領都聚到了梁山泊。他們推舉宋江作為總首領,舉起了起義的大旗。

宋江這個人的名字在史書上多次被提到,被稱為“準南盜”、“京東賊”,但沒有生平的詳細記載。據說他曾是一個地位卑微的小吏。宋江雖本人不是農民,但在農民中的號召力很大,他拉起梁山起義的大旗後,附近許多農民都投到他的旗下。

以宋江為首的36位農民首領被當地人稱作梁山好漢。他們以梁山之險,湖泊水路之縱橫作為保護,建立了一個穩固的根據地。官兵來時,他們憑著對水路的熟悉穿梭誘敵,以少勝多,出奇製勝。梁山起義軍還四處出擊,打官府、殺豪強,劫富濟貧,主要活動地點在現在的山東、河北一帶。北宋朝廷大為震驚,連忙派人鎮壓。沒想到起義軍以36位首領為核心,一直保持少量人數,采取流動作戰的方式,並且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農民的擁護和支持。北宋軍隊人數雖眾,卻被這種流動戰術搞得暈頭轉向,疲憊不堪。

結果起義軍越戰越勇,越戰越富經驗。而前來鎮壓的官兵沒有占到任何便宜,而且產生了恐懼心理,生怕梁山好漢們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從身後殺將出來。梁山起義軍就這樣用他們特殊的方式堅持戰鬥,聲名越來越顯揚。

宋徽宗不斷聽到官兵吃敗仗的消息,心中既惱且煩,這時候,有一個叫侯蒙的官員向徽宗獻上一條計,他說:“陛下,宋江以36人橫行河朔之地,官兵雖萬眾竟不可抵擋,可見宋江頗有些本領。陛下不如對宋江實行招安政策,讓他去打在江南起義的方臘,如果取勝,不追究以往造反之罪,給宋江加官進爵。”徽宗同意了。於是,徽宗特命侯蒙親辦此事。但是侯蒙未到任即病死,沒能實施他借刀殺人的計策。不過,宋徽宗心裏卻有了招安宋江的主意。

這時候,宋江起義軍仍在繼續殺敵。他們在兩年多時間裏進攻了濮、單、齊、青州,又從青州打到沂州,一路取勝。公元1121年初,起義軍自京東駕船渡海,先後進攻沐陽和淮陽,繼而向海州、楚州進發。

梁山起義軍已進入海州境內,他們搶到了十幾隻大船,裝滿了糧草衣物等,正準備啟航。張叔夜派人刺探到起義軍的行蹤,設下埋伏,決定用聲東擊西之計拿下起義軍。夜裏,一隊官兵首先向海邊起義軍滿載貨物的大船襲來。宋江下令殲滅這支官兵以保護船隻。起義軍向官兵圍過來,雙方交戰片刻,官兵敗陣而逃,起義軍追將過去,愈戰愈勇。沒想到這時埋伏在海邊的另一些官兵乘起義軍追擊之時悄悄點燃了起義軍的大船。宋江回頭見到衝天火光,急呼“中計”,無心戀戰令大隊人馬掉頭返回海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