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時天津太守謝子澄向勝保求助,撥了四門大炮。謝子澄想乘天氣對太平軍不利之機,搶個頭功,帶著四門大炮前來攻打太平軍。

林鳳祥等三人得到消息後,到前沿一看,隻見謝子澄正在指手劃腳地指揮開炮。大炮轟鳴,立即有不少房屋被轟塌,濃煙滾滾。林鳳祥立即命一部士兵隱蔽在村邊的樹林裏;炮煙散去,隻見太平軍紛紛向後撤去,謝子澄一見大喜,命令士兵立即衝進村去。沒料到清軍全部進村後,突然背麵殺聲震天,清軍正惶惶然不知所措時,後撤的太平軍又殺回,謝子澄的軍隊全部被消滅,謝子澄也在亂軍中被太平軍砍死。

太平軍在靜海、獨流鎮堅持三個月。進兵北京困難重重,駐守待援,而援兵又杳無音信。最後決定突圍入山東與援軍會合。鹹豐四年一月八日(公元1854年2月5日)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揮軍突圍,大軍在攻占阜城後,吉文元不幸中箭身亡。

攻下阜城後,太平軍進占東光縣連鎮,林鳳祥與李開芳商議,由林鳳祥堅守連鎮,李開芳前往臨潼迎接援軍。

林鳳祥在連鎮堅守一年,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最後在僧格林沁大軍圍剿下,全軍覆滅。林鳳祥被俘,於鹹豐五年一月二十七日(公元1855年3月18日)在北京就義。

李開芳到達高唐州時,方知援軍已被清軍擊退。李開芳隻好駐守高唐州,與清軍周旋。軍力必定相差懸殊,李開芳幾次突圍,均未成功。最後想了一條詐降計,想以此法突圍,結果又被僧格林沁識破,被俘押入北京後不久被害。

從鹹豐三年四月開始到鹹豐五年,在近二年的時間裏,北伐軍從南到北,從西到東,轉戰數千裏,所向披靡,攻必克,戰必勝,然而始終是孤軍奮戰,部隊得不到休整,而軍需物品又補充不上,最後導致全軍覆滅。這不僅失去了奪取北京的大好時機,也給太平天國帶來了無可挽回的損失。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英法侵略者為擴大侵華權益占有中國市場,尋機挑釁是輕而易舉的事,“馬神甫案”和“亞羅號事件”就是英法政府為發動侵華戰爭所尋找的借口。

1856年,一個叫馬賴的法國天主教神父,不顧中國政府的有關禁令,偷偷從廣州到了廣西西林縣,招收了一批地痞流氓當教徒,以傳教為名,搶劫財物,奸淫婦女,無惡不做。他們的行徑嚴重地觸犯了中國的法律。廣西西林縣知縣張鳴鳳下令逮捕了馬賴和他的教徒,隨後將他和兩個民憤極大的教徒斬首示眾。

法國政府得知消息後,馬上以此為借口,要派遠征軍來中國。英國政府心領神會,也尋找向中國挑釁的借口。

一個叫蕭成的販賣私鹽的鹽商,有一艘叫作“亞羅”號的商船,為便於向香港當局領取通航證,所以顧用了一個愛爾蘭人當船長,水手全是中國人。在這批水手中,有曾經當過海盜的李明太和梁建富。廣東水師發現後,便將李明太、梁建富及嫌疑犯12人逮捕,押在水師巡邏艇上。

英國領事巴夏禮聽說後,便以“亞羅”號是英國船隻,中國人擅自上英國船逮人,侵犯英國主權為名,控告中國破壞條約,並向兩廣總督葉名琛提出最後通牒,限24小時內釋放被捕人員並拿出書麵道歉,否則,英國海軍就要攻打廣州。葉名琛嚇得趕緊派人把12人送回,並送上書麵道歉。但成心找碴的巴夏禮以所派人官職太小,對英國不禮貌為由,拒不接受。

緊接著英國海軍便以此為由進攻廣州沿江炮台;那邊法國趕緊積極響應。第二次鴉片戰爭從此爆發。

兩廣總督葉名琛“不戰、不和、不守”,廣州很快淪陷。為了擴大侵略,迫使清政府就範,英法聯軍決定北上進犯大沽口,奪取天津,以天津作為向清政府要挾的籌碼。

英法侵略軍向大沽口發動進攻時,美俄的艦艇也趕來助威。英法輕易拿下大沽炮台後,便直撲天津城郊,擺開了對天津的攻勢。清朝政府束手無策,急忙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全權大臣向侵略者求和,表示投降。

1858年6月26、27兩日,兩名全權大臣代表朝廷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天津條約》,定於1年後在北京批準換約。這項條約規定:除了賠款以外;還答應外國公使駐北京;增開南京、漢口、煙台、營口等10處口岸;允許外國人到中國內地通商、傳教等等。外國在中國的權利明顯增大。

可是,這個激起中國人民強烈不滿的不平等條約,英法政府還感到不滿足。他們覺得所得到的利益太少,決定再次使用武力逼清政府退讓。

1859年6月,英法侵略者以護送代表到北京交換條約為名,派軍艇運載2000名軍人蠻橫衝進大沽口,一舉拿下天津,直逼北京。鹹豐皇帝驚恐萬狀,帶著後妃、親王、侍郎等大臣,倉皇逃往熱河。留下他的弟弟恭親王奕訴在北京,與英法侵略者談判。

整個京城毫無抵抗,便繞過北京城的安定門和德勝門,占領海澱地區,向圓明園進兵。圓明園位於北京西郊海澱附近,始建於明朝,以後又經清朝乾隆、雍正等曆代皇帝征集全國能工巧匠,耗用無數金銀,重又加以擴修,精心經營150年,成了世界上最美麗、最宏偉的皇家園林。

闖進園內的侵略軍沒有找到皇帝,但發現了數不清的珍貴文物和金銀珠寶。侵略者一見到五千年璀璨珍品頓時紅了眼。他們撲上前去,大把地往袋裏裝,腰裏塞,裝不下就用搶來的綢緞和刺繡品作包袱,將文物珠寶盡量往裏裝。東西多的實在裝不下,隻好見到金子就丟掉銀子,見到珠寶又將金子扔掉。無價的瓷器和琺琅瓶因為太大,無法拿動,幹脆打碎;楠木器具、銅器、象牙雕刻也肆意用槍托毀壞。

每一個法國兵都從圓明園搶到價值約三四萬法郎的珍貴物品。一名法國軍團指揮官搶掠的奇珍異寶和金剛石,價值竟達80萬法郎以上。當時的法軍軍營堆滿了各種各樣的鍾表,五光十色的綾羅綢緞和數不盡的珍貴文物,價值達3000萬法郎。沈源、唐岱所畫的《圓明園四十景圖》也被他們搶去,收藏在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

在這期間,英國侵略軍頭子格蘭特竟公然下令,準許軍官分批到圓明園搶掠;幾天以後,又下令全軍可以“自由劫掠”。幾天來,凡是園裏能搬動的金銀珠寶和珍貴文物都被搶走。單是英國陸軍二等軍官赫利斯一人搶到的黃金就值22000英鎊,贓物中1英尺高的黃金樹和7英尺高的黃金塔等藝術品,都不在其內。晉朝大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也落入敵手,現在還藏在倫敦大英博物館。

對圓明園進行了野蠻的掠奪和破壞以後,為了掩蓋罪行,也為了讓清政府見識一下他們的厲害,英國全權公使額爾金又下令將圓明園全部焚毀。

10月18、19那天,三四千名英國騎兵一齊出動,在圓明園四處放火。霎時間濃煙滾滾,火光衝天。黑煙結成煙團,在天空中向東南流動,長達百餘裏,日月無光,難辨白晝。

萬惡的侵略軍接著又搶劫了暢春園和海澱鎮,把圓明園的附屬園萬壽山的大報恩延壽寺(今頤和園)、靜明園(今玉泉山)的16景、靜宜園(香山)的28景和81間銅殿,也洗劫一空,然後放火燒毀。

世界上最美麗、最宏偉的皇家大花園,最大的珍藏館,世界級的奇景異觀,幾世幾代中國人的心血,隨著濃煙的飄散,從此化為灰燼不再存在。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以後,又在地壇一帶修築工事和炮台,做出攻打北京的架式。清朝政府驚恐萬狀,立即下令打開安定門,讓英法聯軍進城。英法聯軍一進城,立即將安定門重兵把守,把大炮設在城樓上,然後向留守在北京的恭親王奕訴發出最後通牒,聲稱如果不接受他們提出的全部條件,就要像火燒圓明園那樣燒毀北京城內的所有皇宮。俄國公使伊格那提業夫也出麵幫助英法侵略者說話,逼迫清政府投降。奕訴在英法兩國武力的恫嚇和俄國的誘逼下,接受侵略者提出的全部條件,分別與英、法兩國簽訂了更加屈辱的《北京條約》。

《北京條約》除了承認《天津條約》完全有效外,還增加了新的條款:開放北京的門戶——華北最大的海港天津港為通商口岸;割讓九龍給英國。英法侵略軍得到利益後,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天京事變

太平軍進入南京後,太平天國作為一個農民政權,不可避免地同時具有封建的屬性,而且這種封建性隨著形勢的發展,而愈益濃厚。這時進入天王府的洪秀全,每天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與皇後及一百多位妃子廝混,從不出宮,能見到他的僅幾位王爺,這正如他一入天王府寫的告示:大小眾臣工,到此至行蹤,有詔方可進,否則雲雪中。這告示就是失敗的預兆。

本來,天王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最高領袖,洪秀全深居簡出,指揮大權就落在了楊秀清肩上,結義六兄弟,進入南京前犧牲了馮雲山、蕭朝貴。進入南京後,石達開和韋昌輝又率兵征戰,太平天國的大權已落到楊秀清手中。進入南京後,他製訂了等級森嚴的禮製,修建了東王府,被稱為九千歲。他的權力到底有多大?供他使用的官員多達兩萬餘人,他的助手的權力都超過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每想到這些他心裏好不得意,這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實際上又是他坐鎮南京指揮各路軍馬,不由得又想起金田村起義前,洪秀全、馮雲祥外出時,教徒信心不穩,是他假托天父附身,教訓了教徒,穩定了局勢,才有了今天這個局麵。而進入南京時,他又曾假托天父附身,教訓過洪秀全。這使楊秀清很是得意,然而卻激起洪秀全的不滿,結義兄弟由此產生了矛盾。

太平軍西征勝利,楊秀清在東王府舉行慶祝,張燈結彩,十分隆重,突然,楊秀清麵色發紫,說天父附在身上,要和二兄講話。洪秀全得信後,趕緊過府,跪在楊秀清麵前聽訓。“天父”說:“你和東王都是我的兒子,你稱萬歲,為什麼東王隻能稱九千歲?其實,東王的智慧和功勞都比你天王高,你必須封東王為萬歲。這是天意,不得違抗!”

這更使洪秀全氣憤,楊秀清想要和我爭位,若不除掉他,後患無窮。什麼手足情,同患難共富貴,在二人間早已無影無蹤了。

不久,洪秀全寫詔書,秘密派人分別送給武昌的石達開、江西的韋昌輝和丹陽的秦日綱。

北王韋昌輝雖是結義弟兄,但為人十分奸詐,他對楊秀清早已不滿,但表麵裝得十分親熱。論功勞,講功獻,他都不比楊秀清差。他也想專權。因此,得到天王旨意,日夜兼程趕回天京,正好秦日綱也到。二人商量於八月三日(公元1856年9月1日)午夜動手。

韋昌輝和秦日綱派親信秘密封鎖了通往東王府的街道。半夜派3000名戰士將東王府團團圍住。初四淩晨,韋昌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東王府,將睡夢中的楊秀清殺死。禍及家屬、侍從、文武官員、雜役上千人。次日又用計誘殺楊秀清親屬、部下5000餘人。亂殺無辜不僅激起了太平軍的不滿,也使洪秀全大為吃驚。

石達開趕回北京,聞訊大驚,他目睹天京的慘象,好不可悲,指責韋昌輝殺了楊秀清也就算了,怎能亂殺無辜呢!對此,韋昌輝懷恨在心,同時也覺得將來與他爭權的,也就是石達開,遂產生殺害石達開之心。石達開也有所察覺,趁夜悄悄溜走,而韋昌輝竟將石達開全家殺死,並派人追殺石達開。

石達開逃到安慶,集合自己部下4萬人,聲討韋昌輝。韋昌輝在天京徹底暴露了自己的真麵目,率軍圍攻天王府,使其成為孤家寡人,最後被捉,天王將其斬首,並將韋昌輝人頭送給石達開,同時將秦日綱也處以死刑。